00
两宋是读书人的乐园,宋太祖有遗训: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
所以两宋士大夫日子过的最为滋润,许多人被流放到各地,却没有杀头抄家的危机。
如苏轼下台后,虽然发往远恶边州,却留下一条命。
因磨难反而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
宋仁宗有劝学篇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宋朝有许多穷书生寒窗十年无人知,一朝中举天下闻的故事。
宋初三次入相的吕蒙正就是个典型。
01
噎瓜亭
吕蒙正的父亲是个官员,家境相当不错。
吕老爹有齐人之福,大老婆一个,小老婆一堆。吕蒙正是嫡妻刘氏所生,看来近些年的宫斗剧在民间同样有版本,刘氏被老吕休了,带着小蒙正被赶出家门。
穷困艰辛,难以度日。但刘氏咬牙不嫁人,硬是把吕蒙正拉扯长大。
吕蒙正长大后,在洛阳龙门僧院里读书,据他自己说:白天到和尚那儿蹭饭,晚上回到一个破窑里睡觉。衣不蔽体,人憎鬼厌。
有一回吕蒙正在伊河边上闲走,大夏天,那日头毒辣得烫死人。
他正在柳树下乘凉,看见一个老农,赶着一辆骡车,载满绿皮大西瓜,
一路叫卖而来。蒙正吞了吞口水,摸摸衣袋,一毛钱也没有。
只好低了头,不做声。那骡车得儿得儿地去了远了,蒙正起身,懒洋洋往回踱步而去,不料一抬头,草丛中居然有一个大西瓜!
分明是那老农不小心,从车上滚下来的。蒙正捡起来,一半高兴一半凄凉。拿到一边,拍开来,先吃个痛快再说。吃得太急了,一片西瓜卡在咽喉,呛得脸红耳赤,差点被瓜噎死。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后来吕蒙正当了当朝宰相,光荣退休,回到老家洛阳。
在城东南买下一个大园子,这个园子边上就是伊河,老吕在临水边盖了个亭子,取名为“噎瓜”亭,纪念年青时那次不寻常的吃瓜经历,也表示不忘本。
他把年老的父亲接过来和母亲一起住,虽然刘氏不和吕老爹住在同一间屋。
作为当世的大儒宰相,他还是很用心地为他养老送终。
02
状元郎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宋太宗继位以来举办的第一次科举考试,吕蒙正以进士第一的成绩,成为万人瞩目的“状元郎”。
当年和他一起在洛阳龙门读书的温仲舒以第三名探花中举。
龙门僧院的和尚们马上把他们俩读书的房间留了下来,留作纪念。受这两位大人物的影响,后来不少举子都跑到庙里读书。
这次科举,标志着宋太宗兴文抑武治国方针的开始,录取了五百多位进士,太宗亲自接见,并每人赐钱二十万。
这鲤鱼跳龙门般的巨大变化,刺激鼓励着全民读书潮。后世如范进中举突然发疯,一点也不奇怪。
太宗对这批进士提拔重用很快,许多人平步青云,直达庙堂。
作为第一名的吕蒙正,毫无疑问成为重点培养对象。他本人也争气,一身正气,虚怀若谷,很有做大事的涵养和气度。
在各地各岗位上历练十余年后,吕蒙正进入内阁,任副宰相。
当他从容不迫地从大殿前走过,一个冰冷的声音从角落传来:“吕家这家伙,也可以当宰相?”。
蒙正不动声色,继续走过去。几个同事抱不平,去查一查,这阴阳怪气的话是谁说的?
吕蒙正拦住大家:“不要查,这一查啊知道是谁就终身不忘喽!还不如不知道。”这就是宰相的肚量。
宋太宗一年正月宴请大臣们,看汴梁城一片灯火通明,很满意。
忍不住夸耀:“咱们大宋国,说的上繁荣昌盛了吧?比起五代的乱世,老百姓可幸福多喽。看来治国还是靠人哪!”
大家都鼓掌,吕蒙正站起来,不紧不慢地说:首都是陛下您在的地方,百姓聚集,物富民丰嘛!可只要往处地走上不远,就有饥寒而死的人呐!陛下您可要看长远点,才是国家的大幸。
一席话讲得太宗大为扫兴,这是宰相的原则。
前任宰相的儿子才入仕途,就任命为水部员外郎,大约正六品。吕蒙正以为授职太高,轮到他当宰相,儿子出仕。
他就提出来:当年我进士及第,出仕时只任九品京官。现在我儿子一下子提拔那么高,只怕老天不高兴。天底下本事大的人多了,还有多少人没拿过国家工资。所以我建议,我儿子也和我出仕时一样,任九品官职。
从此后这成为制度。这就是宰相的水平。所以他和当年宋太祖、太宗的老朋友赵普一起“参知政事”——当任宰相,赵普这个老前辈也很看好他。
03
破窑赋
(学术界有争论,有证据说不是他写的)
宋、辽之间和平共处,两国经常互派使者拜访致意,这个使者的人选当然十分讲究。
吕蒙正连续多次向宋太宗推荐一个人,太宗就是不中意,连续否决了几次。终于太宗发脾气了:“你怎么这么固执呢?”
老吕说:“是我不愿意只是顺着陛下您的意思嘛!这个人真的合适。”
太宗拿他没办法,同意派此人出使,果然相当胜任。大家都叹服,太宗也表扬说:“我的气量不如老吕。”
吕蒙正非常有知人之明。
据说他的相人之术非常高明,一眼看出某人富贵还是贫贱。
他当宰相办有个书院,有个姓富的幕僚请求说:“我儿子也十来岁了,让他到书院读书行不?”吕大人当然答应。
一见小富的面,聊上几句天,把吕蒙正吓了一大跳:“这小孩未来不可限量啊!”
急忙让小富和自己的几个儿子一起读书,特别优待,这小孩就是宋仁宗朝两度为相的富弼。
吕蒙正晚年退休回到洛阳,宋真宗(太宗的儿子)到洛阳,一定会接见他。
岁月不饶人,看着吕老渐渐老态,真宗就发问:“你的几个儿子,谁的本领好?”
吕老说:“这几个家伙,都是平庸之辈。倒是一个侄儿吕夷简,目前是个地方官,是个宰相之才。”
真宗记住了吕夷简这个人,
后来也两度任宰相。——这个吕蒙正真是神奇之至,太有知人之明了。
当年和吕蒙正一起在僧院读书的探花温仲舒被排挤时,吕蒙正大力施以援手,让老温重回中枢。没料到老温却不支持老吕的施政方案,专门和吕蒙正过不去。
二人的交情被当作反面教材教育后辈,做人不能太温仲舒。
世间流传有篇文章《破窑赋》,据说就是吕蒙正写的,用来教育感化年轻时顽劣的宋真宗。
其实读这篇文章,更多的是感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命运决定论。或许吕大宰相真的明白冥冥之中上天的安排吧?
04
鸡舌汤
作为宰相,总会收到礼物。
有人送了一面古镜给吕蒙正,据说这面镜子,可以照出方圆二百里内的山川景物,那可是件神器啊!
老吕很好玩,呵呵大笑:“我的脸最大也只有盘子那么大!搞一个照二百里的镜子来有什么用?”你笑话我脸大啊?
又有一个人送了个砚台来,只要往里呵口气,就能凝结成水珠,真是个宝物。
老吕又来装逼:“就是一天能呵出一担水,也才值十块钱嘛!”搞得人灰头土脸地跑了。
不受贿赂,比较高风亮节,但不等于他没钱。
宋太宗死后,建造的陵墓叫“熙陵”,老吕个人捐款三百万,相当大手笔。
北宋的大臣们的生活都很奢侈,不少人家里的歌姬都养着好几队。
皇帝很人性化,这个很正常,工作干得好,也要好好享受世俗生活嘛!
大家不但在自己家的园子里请客,还都在外面租园子请客。听说豫园很漂亮?
我明天就在那儿请大家吃个饭!大才子晏殊没钱,只好在家里督促子弟读书。
皇帝很高兴,提拔来当太子的老师。大臣中只有你没去请客喝酒还在读书,是个好榜样嘛!
晏殊来个实话实说:“陛下,我没钱才在家里读书,有钱的话,我也去风花雪月喽。”
吕蒙正三次入相,当然不例外。
据说他最喜欢喝“鸡舌汤”,每做一碗汤,就要杀几十只鸡,才收集一捧鸡舌头,做成高汤让吕大人过瘾。
这个级别,放在现代还是很吓人,太奢侈了。
- 上一篇:议论文和论说文_议论文的区别
- 下一篇:古诗押韵的常识_写诗何为押韵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吕蒙宋朝宰相_吕蒙正写的书
《清明上河图》局部-两宋繁荣的缩影 00 两宋是读书人的乐园,宋太祖有遗训: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 所以两宋士大夫日子过的最为滋润,许多人被流放到各地,却没有杀头抄家的危机
-
北宋传奇宰相吕蒙正_吕蒙正是哪个朝代的宰相
吕蒙正为相 吕蒙正是北宋初期的著名宰相,担任了太宗、真宗两代皇帝,是两朝元老。吕蒙正为相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先后担任了三次宰相,这一情况在宋朝除了他只有之前的赵普,就是帮助赵
-
北宋传奇宰相吕蒙正_北宋名相吕端原文及译文
中国历史上当过宰相的人很多,但是三度为相的人却屈指可数,北宋的吕蒙正便是其中一个。三次为相是对吕蒙正能力的认可。吕蒙正走上仕途的道路跟大部分古代的官员相同,通过科举金榜
-
吕蒙正作品寒窑赋诗词_北宋宰相吕蒙正《寒窑赋》
千古奇文《寒窑赋》,百读不厌! 内容梗概 北宋传奇状元宰相吕蒙正有一则流传了1000多年的《寒窑赋》。 如今读来,朗朗上口,其状物之精、明理之深,堪称一代奇文。 《 寒窑赋 》 北宋传
-
吕蒙正不受镜的翻译_吕蒙有什么典故
袁崇焕是明朝一位颇具争议的将领,即使是死后数百年,人们对于袁崇焕是忠是奸仍然议论纷纷。袁崇焕本是明朝一位受到万人敬仰的军事家、政治家,在为官为将的时间了,袁崇焕为了百姓
-
吕蒙正和吕蒙是一个人吗_吕蒙正历史简介
作为宰相,要具备安邦治国、统率百官的能力,此外,能容人、有气度也是宰相必备的专业素质,要不何来“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俗语呢?历史上涌现了很多名相,说起执政能力似乎都各有
-
北宋传奇宰相吕蒙正_吕蒙正不记人过文言文阅读
吕蒙正雅量 《吕蒙正雅量》是一篇很短的文言文,节选自的是司马光的《湅水纪闻》。全文只有一百字出头,内容是说北宋宰相吕蒙正“不计人过”。从题目可知,赞扬的就是宽宏的雅量。
-
北宋传奇宰相吕蒙正_宋代吕蒙正简介
为人臣,最怕的莫过于逆“龙鳞”,因为让皇帝老子不高兴,危险的可不仅仅是乌纱帽的问题,恐怕戴乌纱帽的脑袋都会搬家,所以历史上诤臣极为稀少,北宋的吕蒙正却是这极少数人中的一
-
兔三窟的典故_狡兔三窟出自于哪里
《贵池晓望》 稂莠参天剪未平,且乘孤棹且行行。 计疏狡兔无三窟,羁甚宾鸿欲一生。 合眼亦知非本意,伤心其奈是多情。 前溪好泊谁为主,昨夜沙禽占月明。 这是唐朝一位叫罗隐的诗人写
-
顾恺之洛神赋图作品赏析_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
原《洛神赋图》卷,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 《洛神赋图》传为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名作。与唐代韩滉的《五牛图》、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
严嵩是不是宦官_严嵩是哪个皇帝下面的宰相
明朝就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朝代,国家的大权很少掌握在皇帝手中,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夺位的朱棣等少数几位皇帝掌握了军队,进而把握了大权,其他时间内,不是被宦官掌握大权,就是被
-
清明上河图的清明上河是什么意思_清明上河图的内容是什么表达的是什么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幅杰作,自问世以来就受到皇宫贵族和文人墨客的赏识和珍藏而辗转数百年。开始此画既无画名也无作者署名,后来金人张著在卷后题跋,认为此画为宋朝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