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鉴赏:该诗咏叹了庐山的风景。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后,于上元元年(760)从江夏(今湖北武昌)前往浔阳(今江西九江),游览庐山。庐山奇妙的风景使诗人生发了学道成仙的想法,于是他作诗相邀同伴作神仙之游。卢虚舟,范阳(今北京大兴区)人,字幼真,唐肃宗时任殿中侍御史。曾和李白一起游庐山,据说“操持有清廉之誉” 。
该诗大致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序曲,包括前六句。第一句用了楚狂人的典故,并用其自比。《论语·微子》中有孔子去楚国游说楚王的记载。其时,接舆在他车旁唱“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以此嘲笑孔子迷恋仕途。李白自比楚狂人,流露出归隐的意愿,对政治的前景不抱希望。接下来写了诗人离开黄鹤楼到庐山的行程和原因,颇具神话传说的色彩。后两句流露出诗人归隐的决心,也是他一生游历的形象写照。
第二部分是“庐山”九句,是诗人正面描绘庐山和长江的壮美景色。诗人先写山景鸟瞰,描绘庐山的雄奇。后面四句再从仰视的角度描写庐山的金阙、三石梁、香炉、瀑布等绝景。最后,他另起一笔,总写“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的全景。该诗文笔迂回有致,层次鲜明,将山的瑰丽和秀美写得十分动人,引人入胜。
第三部分为“登高”的八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前四句,诗人用鸟瞰的姿态描绘长江的雄壮气势。九道指长江到浔阳间的九条支流。雪山是对堆叠如山的汹涌白波的形容。第二层是“好为”四句。诗人借用谢灵运的故事,抒发了求仙访道的归隐之心。传说庐山东部有一圆石悬岩,明净得能照人形,所以叫石镜。谢公指南朝宋谢灵运,曾到彭蠡湖口登庐山,《谢康乐集·入彭蠡湖口》记有“攀崖照石镜”的诗句。世事变化,石镜虽然依旧,但谢公走过的地方如今已被青苔覆没。人生如梦,李白心里很矛盾,便产生了归隐的想法,希望通过求仙问道来超脱现实。
第四部分是“早服”六句。诗人想象自己到了向往的仙境,还邀请朋友一同游览。“还丹”指道家服后能“白日升天”的仙丹。“琴心三叠”指修炼很深的道家能达到的心和神悦的境界。“早服”是诗人希望自己能早点服用仙丹,得道成仙,能“遥见仙人”,到那“朝玉京”的神仙世界,摆脱现实纷扰。《淮南子·道应训》中记载卢敖游北海时遇一怪仙,想与他同游,怪仙笑着说“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驻”后便“遂入云中”。汗漫指不可知,是对神的比喻,九垓即九天,卢敖指卢虚舟。该诗中,李白反复以怪仙自比,并想邀卢一起作神仙之游。
该诗给人以雄壮、奇丽的美感,富有想象力,境界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