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六国论苏辙中心论点_苏洵写六国论的原因

六国论苏辙中心论点_苏洵写六国论的原因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12-16 15:47:43
阅读: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唐朝的李白赞颂了秦始皇统一华夏的丰功伟绩。山东六国以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人民,抵御秦国如狼似虎的攻势,但是最终还是逐一被秦国所灭。

人性的弱点,导致六国被秦国扫灭——读苏辙《六国论》有感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都为之叹息和深思。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在《六国论》一文中批判六国的谋臣没有远见,不懂时势,并且为六国抗秦设计了一套非常完备的方案。

六国抗秦不团结

苏辙认为六国抗秦的关键位置在于韩、魏两国。韩、魏是秦国攻击其他强国的交通要道,也是六国抗秦的前哨基地。只要六国联合坚守韩、魏之地,秦国也便不会得逞,但是六国恰恰不能齐心协力,多次失去合纵抗秦的机会。其他强国让韩、魏独自面对强秦的轮番攻势,两国无法抵御,只好选择侍奉秦国,开放领土,让秦军通过而攻打别国。

人性的弱点,导致六国被秦国扫灭——读苏辙《六国论》有感

岸门之战中,韩国遭到秦国的攻打,于是求救于楚国。楚国为了避免韩国屈服于秦国,于是表面上出兵救援,但是迟迟没有走出国境。韩国听说楚国来救,于是下定决心与秦国一战,最终大败而归。韩国并非不想抗秦,但是楚国只想避免韩、秦结盟,没有实际出兵救助韩国。

在伊阙之战中,韩、魏集合两倍于秦军的兵力,联合抗秦,但是两国各怀鬼胎,都想避免损兵折将,等待对方担任主攻,互相观望,错失良机,战死二十多万人。六国抗秦,也正像韩、魏联军一样,互相推诿,谁也不想担当主要义务,结果错失良机,被秦国各个击破。

人性的弱点,导致六国被秦国扫灭——读苏辙《六国论》有感

六国的内部矛盾

抗秦不团结是六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个因素是六国之间的矛盾频发。齐闵王趁五国伐秦之机吞并宋国,却给秦国带来了联合攻齐的借口。各大国之间的均势不容被单方面打破。不但秦国有统一六国的可能,齐国和楚国也有打破均势的能力。

人性的弱点,导致六国被秦国扫灭——读苏辙《六国论》有感

缺乏沟通的瓜分行为令齐国遭受了灭顶之灾,秦、燕、赵、魏、韩五国联合攻齐。燕国军队在名将乐毅的率领下坚持攻打了齐国五年,拿下七十多座城池,齐国只剩两城。后来在田单“火牛计”的反攻下,齐国才收复失地,但却已是元气大伤。自此,齐国对联合抗秦采取消极态度。秦、赵长平之战中,赵军缺粮,求助于齐国,齐国不允。

屡试不爽的反间计

互相推诿抗秦义务和内部矛盾是六国灭亡的内因,秦国的反间计则是外因。反间计在历史上屡试不爽,因为这是利用了人性的弱点。赵国名将李牧因此被杀,廉颇因此被弃用。

那么秦国自己呢?白起功高盖世,在长平之战中又歼灭赵军主力,立了大功。赵国为了避免亡国,派人游说秦相范雎,晓以利害,赵国一灭,白起功劳第一,肯定位列三公,地位将会超过范雎。白起不是范雎的嫡系,于是很自然遭到了排挤。范雎以秦军劳师疲敝为由力劝秦昭襄王停止进攻赵国,秦王于是命白起回师。

人性的弱点,导致六国被秦国扫灭——读苏辙《六国论》有感

白起

后来白起和秦王发生了矛盾,终被赐死。即使英明如秦昭襄王,贤能如范雎,依然无法战胜人性中的弱点,因为这是最容易被人利用的软肋。

总结

东汉末年的曹操带兵与西凉马超对阵,有苦于西凉军的骁勇,但是当韩遂增援马超时,曹操却马上喜出望外。按理说敌人越多,应该越是担忧才对,但是在曹操看来,不同心的敌人越多,只是给我方提供破绽而已。于是曹操设计让马超对韩遂起疑,促其内讧,打败了西凉军。

人性的弱点,导致六国被秦国扫灭——读苏辙《六国论》有感

曹操影视剧照

曹操感叹:“胜一人难,胜二人易。”秦灭六国的形势也正是如此。如苏辙这样的文人大多批判六国不明形势,但是岂不知苏秦在合纵游说时已经向六国逐一阐明了当时的天下大势。六国明知秦国统一天下的野心,但还是屡屡犯错。这正是人性的弱点所致,非人力所能左右。利用敌人难以改善的弱点进行攻略,正像圆石滚落于千仞之山一样,所向披靡。所以真正善于打仗的人,必然是掌握了人性的弱点,避实而击虚。

一面完整的镜子呈现出的人像是清晰美观的。六片镜子碎片拼在一起,成像是杂乱扭曲的,因为各个碎片都有各自的中心点。秦国难以战胜,是因为万众一心;六国最终被灭,是因为各有各的核心利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