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这段话出自《隆中对》,说得是东汉末年,刘备曾多次拜访诸葛亮终得一见,两人留下的经典对话,诸葛亮虽然不曾露面,却对天下大事了如指掌。
《隆中对》初步为刘备描述了一个战略愿景,以复兴大汉为构思,认为争夺天下必须时首要拿下益州与荆州,只有这样才能对中原地区形成夹击之势,虽然在当时看来,这个想法无异于“痴人说梦”,但是仔细想来诸葛亮给出的策略与当初秦灭六国,汉并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
说来也是这里的地形限制,让历史上众多军事家采取了大致相同的思想,其次才是每个人独到的见解,从历史上来看,大统一时期都有相似的进程,这个趋势直到汉朝初年依旧如此,从地理位置分析关中占据俯冲之势,易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最终目的就是关中,关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土地肥沃适合种植,从关中向西进发就是闻名遐迩的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上有丰富的牧草资源,十分适合放牧,控制这里就间接获得了优质的战马何矿物资源,这也是为什么汉朝如此重视河西走廊,多次出兵也要控制这里。
关中与蜀地相互牵制,作为蜀地的天然防御阵地,虽然说两地隔着汉中地区,因此关中、汉中、巴蜀三地缺一不可,这三处地区最适合建国的自然是蜀地,能偏安一方避免前线战争,但是在此地立国也有一个坏处,必须要保证汉中也在自己手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核心区域安全无忧。
诸葛亮后来的表现也证实了,他的确将蜀地作为了政权中心,当然对于关中也十分重视,作为黄河中下游最重要的战略据点,关中西方的势力想要打进去必须得通过崤山-函谷关通道,所以在秦朝时期曾下大功夫保证这条通道把持在自己手中。
不只是秦国,后来的汉朝也是如此,曾经将这里视作势力范围内最重要的区域,是威慑四方诸侯的宝地,所以对于秦汉两朝来说,拿下汉中是基本国策,诸葛亮了解历史的发展,自然也认为汉中与巴蜀是立国之本,因此在制定国策的时候,一定憧憬着占有这两个地方。
起初诸葛亮是为了把蜀汉打造成另一个秦汉帝国,如果自己的计划能顺利实施的话,刘备必定能有称王称雄的资本,有了蜀地作为大本营,将会有更多的进攻选择,大军可以从汉水南下夺取荆州。
从各种条件分析来看,荆州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控制荆州就能拥有相对的水上运输能力,不过万一这里被敌方控制,就意味着巴蜀将自己的东南方向完全暴露给敌人,因此汉水和荆州也是必争之地,只要拿下这里才能有进攻中原的机会,有利的战争位置让历史上众多势力都拼了命要争夺这里。
说完了汉水再来看看汉江平原,作为连接南北的战略要地,曾经的楚国就是靠着汉江平原养活了大半个国民,也是靠这里不断地向外扩张,最后因为汉江平原失手,导致国都沦陷进而灭亡,诸葛亮制定计策的时候,必定考虑到了东吴势力,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巴蜀与荆州不能分割开来。
《隆中对》之所以流芳百世,不仅仅是其中提到了许多影响战争走向的地理因素,还间接刻画了人心思想,诸葛亮作为谋士,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辅佐主上也就是刘备成就霸业,然而刘备是几方势力中最弱的一个,因此不能像东吴与曹魏一样,刘备成功的机会相对渺茫,因此每一步都是重中之重,都应该考虑到方方面面。
成就霸业最重要的是有兵、有地盘,这也是刘备的最终诉求,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求发展,诸葛亮作为一代谋士,刘备又是皇族后裔,两个人一拍即合,希望能恢复曾经的汉室荣光,做到这一切非常困难,不过有秦国和西汉的例子摆在面前,夺回旧都是必须要走的一步。
相比之下,曹操走的却是东汉的路子,《隆中对》中体现出来的地域差距也能看出,诸葛亮的思想离不开秦汉时代的经验,这种思想也影响了蜀汉的进攻策略,甚至是在诸葛亮主政蜀汉的时候,几次北伐目的并不是极度的扩张,而是看到了仅仅有一个蜀地是不够的,早晚会被曹魏兼并。
不过计划终究赶不上变化,即使谋划的如何细致,真正实行起来的时候变数却是不可控制的,蜀汉无论是在兵力,还是人口方面都难以与曹魏正面对抗,何况也不能放松东边的孙权势力,种种因素注定了《隆中对》中的很多战略无法实现。那么这篇文章现在看来,也是纰漏百出的。
实际上刘备执政末期就已经显现出颓势,蜀汉政权被迫做出的出击也显得苍白无力,《隆中对》当中提到的战略优势荡然无存,只能寄希望于北伐,然而几次北伐让蜀汉失败而归,反而大大消耗了国内力量,导致进一步落后,或许人们都认为诸葛亮的一切措施都是幻想罢了,其实他只是一个谋士,一个人,并不是面面俱到,运筹帷幄的神。
- 上一篇:六盘水贫困县_六盘山走向
- 下一篇:翡翠有什么_翡翠的成因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诸葛亮在隆中对的策略_诸葛亮隆中对策的故事简介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这段话出自《隆中对》,说得是东汉末年,刘备曾多
-
诸葛亮隆中对策的故事简介_诸葛亮在隆中对的策略
文 | 小刀 诸葛亮的《隆中对》想必家喻户晓,毕竟课本里有这一篇文言文,而鲁肃的《榻上策》估计知道的人就比较少了。话不多说,本篇文章将从 创作背景、创作时间、战略目标 等等方面
-
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什么意思_诸葛亮在隆中对里建议刘备让曹操占
刘备三顾茅庐,求得诸葛亮的《隆中对》,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从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分析天下大势,向刘备提供了立国的策略,《隆中对》原文择录如下: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
-
隆中对译文及注释_隆中对策翻译及原文
隆中对原文 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
-
隆中对原文_隆中对到底是谁写的
毛泽东另一次评点《隆中对》时说,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毛泽东深谙中国古代兵法,从《隆中对》的战略失误中汲取教训,
-
从隆中对中看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人_三国演义诸葛亮隆中对
开篇 聊完江湖,今天聊三国,上次说是聊司马懿高平陵政变,可是转头一想,实在不想聊司马懿这老贼,司马懿何人?似龙非龙,似虎非虎,似狼就是狼,狼子野心,盗国总策划者,与王莽同
-
诸葛亮的隆中决策是什么_诸葛亮在茅庐对刘备说的隆中对台词
本文是【大鹏说《通鉴》之74】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战略规划,《隆中对》为诸葛亮赢得了让人世代仰慕的生前身后名。 因为《隆中对》,整天被人追着砍的刘备集团,最终成就鼎
-
三顾茅庐之后发生了什么_三顾茅庐是什么中的情节
我们必须先介绍一下罗贯中,这是一个站错队的政治家,仕途无望成了小说家。留下千古名著《三国演义》,也许人生就是这样的飘渺,否则后人那会在乎罗贯中是谁? 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
-
马谡拒谏失街亭被诸葛亮怎么了_马谡失街亭说明了什么
我们读《三国演义》,看到马谡失街亭这一段,心里都会有一个谜团,那就是 街亭如此重要,一生谨慎的诸葛亮何以会启用从未帶兵的马谡前去镇守,而不是魏延赵云。 真实的原因只有一个,
-
蜀汉灭亡孟获在干什么_谁派兵灭了蜀国
所谓孟获,根据缅甸和云南土人的说法是当地土语 听不懂 的意思。应该是蜀汉军队询问土人关于蛮族领袖的名字,得到的回答。另一种说法,孟获只是蛮族领袖的这个职务的土语说法,类似于
-
马谡失街亭说明了什么_马谡失街亭的原因3处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相互征伐。与此同时,三国之间就不可避免的有许多战争。而在魏蜀吴三国之中,魏国实力最盛,吴国次之,蜀汉最弱。但即使蜀国最弱,在刘备麾下也还是有许多谋臣
-
修栈道暗度陈仓是谁提出来的_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典故的主人公是谁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网|学术汇(微信ID:sscp-yxb)新媒体原创 攻其不守,守其必至,避实击虚,是攻守双方智慧的比拼。萧何当年收取秦丞相、御史的图书,具知天下险要和道路。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