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四日游凌云寺
晁公溯
昔贤登兹山,逸气凌清旻。
诵诗怀太白,考易思景纯。
至今平羌水,常浸月半轮。
追寻所凿室,石古莓苔新。
后岂无来者,倏忽迹已陈。
壁间记岁月,刻划如龙鳞。
自非传一世,烂若配三辰。
姓名虽尚存,谁复知其人。
我游方之外,久忘实之宾。
但饮佛耳泉,永洗凡心尘。
注释
①清旻:指天。明代徐复祚《投梭记·闺叙》:“痛朝廷冠裳倒紊,妖氛绕浊乱清旻。”
②景纯:郭璞字,两晋著名的方术家。乌尤山有尔雅台,传是郭璞注《尔雅》处。
③凿室:当指治易洞。今不存。宋代王象之《舆地纪胜》载:“治易洞,在九顶山后门,皇祐间郡守吴祕名,上有摩崖大字。”明万历《嘉定州志》载:“治易洞。东二里。凌云山拥翠峰后。宋郡守吴祕题名。洞之前有‘见易’二字,大可方丈。……又有东坡诗。”苏轼诗载于《永乐大典》:“自昔遥闻太守高,明爻象彖日忘劳。洞中陈迹今如扫,斯道何曾损一毛。”明代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嘉定州条下载:“凌云山山顶有清音亭。……其下有治易洞,东坡摩崖大字云‘圣作易,晦其数。刘传吴,识易祖’。”
④三辰:日、月、星谓之三辰。
⑤佛耳泉:陆游《谒凌云大像》诗:“泉镜正涵螺髻绿,浪花不犯宝趺尘。”自注:“一泉泓然正在髻下。”王象之《舆地纪胜》载:“佛耳泉,在凌云大像耳后。”
赏析
该诗在清同治《嘉定府志》等地方文献中均未收录,当为晁公溯在宋代乾道年间知眉州时游嘉州凌云寺所作。
该诗与作者的《凌云寺》诗立意不同,诗人意在与嘉州、凌云山相关的人物身上,从有名的“昔贤”郭璞、李白到大量无名的诗人。诗中特别谈到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这首名诗。其次,又谈到留有苏东坡诗文的治易洞,并联想到了注《尔雅》的郭璞。对治易洞,作者还专门去考察了一番,现状是“石古莓苔新”,算得上名人遗迹。
目睹凌云山上诗人们“倏忽迹已存”的状况,作者不由得感叹一番:在李白、苏东坡之外,尽管还有几代诗人在凌山留下了大量诗歌;尽管这些诗人也留下他们的名字和创作的时间,但很快就成了历史的陈迹!现在,还有谁知道他们?记得他们呢?所以,我还是要超脱现实,做看破红尘的世外之人。今天到凌云寺来了,正好痛饮乐山大佛的佛耳泉水,以此圣水永远地净化我那颗世俗名利之心。(唐长寿 注解)
来源:乐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