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官制度是宋代中央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立谏官本意是监察百官,正气清风,然而作为谏官,尤其是敢于直言的谏官绝大多数在仕途上都极近波折,甚至九死一生。
选择成为谏官,就意味着选择与死亡相伴。
刘安世,被人称为“北宋最后一名直言谏官”,从他的遭遇中可见作为敢说真话的谏官是多么的不容易。
刘安世因敢于谏诤,抨击奸恶,让那些奸佞之人恨恨不已,所以他一直被奸妄之人陷害,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贬谪的路上度过的。
古时有“八州恶地”:春州、循州、梅州、新州、高州、窦州、雷州、化州,这八个地方在古代算是蛮荒之地,条件皆为恶劣,很多遍贬谪的人通常都会被贬往这八地。关于这八州恶地,有这样一个说法:
“春、循、梅、新,与死为邻;高、窦、雷、化,说着也怕”
也就是说贬官到这八个州的人,必九死一生,很多人只听到它们的名字就吓得半死。
可以说这八州就是死亡之地,而刘安世去过其中七州。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刘安世登进士第,但他却拒绝了朝廷的任命,而是就学于是当朝宿儒司马光,成为司马光的弟子。
当时的司马光退居洛阳,潜心编纂《资治通鉴》。刘安世拜师司马光后,求教“尽心行已之要”,司马光“教之以诚,且今自不妄语始”。
这一个“诚”字从此成为刘安世为人处世的座右铭。
学有所成之后,刘安世接受了朝廷任命,担任洺州司法参军。
宋神宗去世后,年仅九岁宋哲宗继位,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高太后和司马光一样都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此刻她立刻启用半隐半退的司马光为相,罢尽新法。
司马光为相后,很快把刘安世从地方调到了朝廷,推荐刘安世任秘书省正字。有恩师的庇佑,按理刘安世的仕途将畅通无阻,一片光明,但司马光只执政一年半便去世了。
司马光去世后,接任的吕公著推荐刘安世为右正言。这是一个七品的谏官,虽然官小,但它可以弹纠百官、规谏皇帝,职责十分重要,向来的选拔也十分严格。
能被推荐为谏官,首先就是对刘安世品行的肯定。
接到吕公著的推荐,刘安世对母亲说:“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
刘安世心里很清楚谏官的不易,吃力不讨好,而且政治风险很大,“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他想到以母亲年老需要照顾为理由推辞不干。
刘母闻言立刻教训他来:“吾闻谏官为天下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
听了母亲的一番话,刘安世毅然接受了谏官一职,从此开始了他“殿上虎”的谏官生涯。
当时,北宋政坛上党争激烈,政治生态很差,敢说真话的人大多遭到打击报复,因此敢于直言的谏官越来越少。
但是刘安世秉承一个“诚”字,他弹劾不法,闻过必纠,从不徇私,从无畏惧。
刘安世上任不久,就干了一件大事,他弹劾知枢密院事的章惇。
章惇的父亲章俞以章惇名义强买百姓田产,事情暴光后仅被朝廷罚铜十斤结案。刘安世十分不满,惩罚太轻,连续多次上书朝廷,要求严办章惇。
刘安世的敢于直言赢得了高太后的欣赏,升为左谏议大夫。
不过此事也大大得罪了章惇,章惇可是睚眦必报的主。
宋哲宗元符二年,民间盛传宫中重金征聘奶妈。当时哲宗才十四岁,还未娶亲立后,于是民间谣言四起,说皇帝以征奶妈之名,行搜美女之实。
刘安世立刻上折规劝,并在朝会当场提及此事,规劝哲宗要多读经史,学习治乱要义,千万不要沉迷女色。
脸皮薄的哲宗的一听当场就脸红了,一脸惭愧。高太后也很尴尬,连忙打圆场:“谣言而已,爱卿勿信!”
此后征聘奶妈之谣言,再也没有了。
任谏官期间,刘安世“正色立朝,弹劾无所顾忌”,仅是权臣重臣就有十多人被他弹劾。
如章惇、蔡确、黄履、邢恕、范纯仁等都被他弹劾,或去职或罢官。
他不但敢弹劾权臣宰辅,还敢和哲宗当堂争辩。很多时候,争执得面红耳赤,哲宗发火,他就收执朝笏站着一旁看着,等哲宗稍微息怒了,他又上前谏言,继续和皇帝争辩起来。朝上的官员、内侍见此都吓得战战兢兢。
于是刘安世得了一个“殿上虎”的称号,“一时无不敬慑”。
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哲宗仰慕父皇神宗事业,决心继续改革,任用改革派章惇为相。被司马光贬斥的改革派纷纷回朝,党争再次上演,司马光一派又纷纷被打击。
身为司马光弟子的刘安世自然不能幸免。
章惇任相后便展开了报复,把刘安世贬往“死亡之地”梅州,仅仅是贬斥并不能让章惇解恨,弄死刘安世才是章惇真正想做的。
当初被司马光打击,新法丧尽,让章惇对司马光极为不满。他拜相后对已死的司马光也不放过,不但请旨剥夺司马光的封号,而且还要扒棺鞭尸。
刘安世不仅仅是得罪了章惇,更重要的地方在于他太像司马光了。
史载:“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贷利,其忠孝正直,皆则像司马光。”
对这样一个活着的“司马光”,章惇无法释怀,痛下杀手。
章惇利用职务便利提升一人为官,要他去梅州找个机会杀掉刘安世。此人得官后,立刻奔赴梅州。当时的梅州太守人很好,他知晓此事后,特意派人劝刘安世他躲避一下。刘安世不但不躲,反而与来人饮酒谈笑,还从容自如地写好遗书交给仆人。
也许是好人有好报,章惇派来的人竟然在距离梅州二十里的地方吐血而死。
一计不成再来一计,章惇又状告刘安世当初攻击哲宗征聘奶妈之事是针对哲宗废后后新立的刘皇后。章惇最终说动宋哲宗,让皇帝下旨将押解刘安世入京受审。结果押解刘安世的囚车还在路上,宋哲宗驾崩,徽宗继位,宣布大赦天下,刘安世又侥幸躲过一劫。
徽宗时期,宦官梁师成受重用。梁师成佩服刘安世,打算封他为大官。刘安世身边的人送他劝为 子孙计接受官职,刘安世笑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吾欲为元全人,见司马光于地下。”
最终刘安世没有接受梁师成的封赏。
刘安世一生被贬流放“八州恶地”中七州,都大难不死,更躲过章惇的多次暗害,最后以78岁高龄去世,一生甚至是连大病都没有得过,时人惊叹其为“铁汉”,得“天保佑之”。
刘安世作为一名谏官,秉持谏官监察纠核之责,为人处世谨记“诚”字。他敢于直言,不畏强权,赢得“殿上虎”的美称,而他饱经打击报复的一生也是一名谏官职业生涯最真实的写照。
谏官制度是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重要体现,然而,处于人治时代,监察制度往往形同虚设。一个敢于直言的谏官如同大浑浊时代的一股清流,实在少见。那些留下美名的谏官往往都有着极为凄惨的遭遇。
比那些被迫害致死的谏官,“殿上虎”刘安世无疑是幸运的。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殿上虎刘安世文言文_
谏官制度是宋代中央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立谏官本意是监察百官,正气清风,然而作为谏官,尤其是敢于直言的谏官绝大多数在仕途上都极近波折,甚至九死一生。 选择成为谏官,就
-
凌烟阁是唐朝哪个皇帝修建的_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谁
凌烟阁是唐朝历史上的标志性建筑,里面绘有功臣们的画像,但很少有人知道,凌烟阁功臣中还有一位皇帝!当然此人的画像被放入凌烟阁时,他还不是皇帝,后来才成为大唐天子的。这位皇
-
汉文帝废除了哪两个刑罚_汉武帝为什么要杀他儿子
汉朝的第七位皇帝—汉武帝刘彻简介:中国古代的第二个封建王朝汉的皇帝,他的雄才伟略是真正的使中华民族世代光荣的。《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俭后人多少_唐朝凌烟阁共有多少人
如果评“史上最知恩图报的帝王”,唐太宗李世民应该被投一票。 不用说,大家也知道指的是他给二十四位功臣挂“标准像”。 此事发生于贞观十七年,奉命画“标准像”的是大画家阎立本,
-
皇帝受天之命,所以皇帝被称为天子_古代的皇帝为什么称为天子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实行“三公九卿”制度,“三公”就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可是这样一来丞相的权力太大了,搞不好就江山易主了。所以,自汉以来,一直在削弱丞相权力,到了唐
-
刘邦尸骨还在吗_刘邦为什么不除掉吕雉
再怎么说,刘盆子这个少年人也是自己这些人推立的皇帝啊。看到皇帝当众叩头求哀,樊崇以及到会的数百赤眉将领,莫不心怀哀怜,皆避席顿首,向刘盆子道歉,表示说日后肯定要约束手下
-
司马光选自哪儿_本文通过司马光什么的故事
他是司马光的学生,但比包公更让人害怕,人称“殿上虎”! 文/晏建怀 北宋前期,言论相对宽松,政治相对自由,士大夫敢说、敢做、敢当。如范仲淹、欧阳修、包拯、蔡襄、赵抃等人,都
-
《朱子治家格言》_《朱子治家格言》原文
处世与原则 ◆ ◆◆ 文 |石禄生 编者按 最近,一组载有朱子格言的明清时期文化楹联惊现于世,引起了收藏界的广泛瞩目。朱熹的这篇格言短文读来可谓振聋发聩,极具文史和哲理价值。楹联
-
唐朝李世民凌烟阁二十四功臣_薛仁贵为什么不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明之君,除了能带兵打仗,在文治方面也是一把好手。比如世人熟知的凌烟阁,其目的和内容就不像表面上那样简单。 公元643年,李世民为了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
-
忠臣出于孝子之门的故事_忠臣孝子人人敬下一句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
-
苏东坡传第六章_苏东坡传第二十章赏析
第二十四章:二度迫害 在元佑八年(一○九三)秋天,有两个女人逝世,就是苏东坡的妻子和当政的皇太后,我们几乎相信两个女人都是苏东坡的守护神,说来似乎神秘难解。她俩的去世和苏东
-
宋高宗赵构的一生_南宋赵构是一个昏君吗?
中国历史上有两次非常著名的中兴,一个是东汉初年的光武中兴,另一个则是两宋之交的建炎中兴。 建炎中兴的中心人物自然是宋高宗赵构,但其实还有一个人对于大宋中兴居功甚伟,此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