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励志名言 > 讲好洛宁故事之——饮食文化篇 话说洛宁韩家粉坊

讲好洛宁故事之——饮食文化篇 话说洛宁韩家粉坊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3-05-20 17:39:19
阅读:


讲好洛宁故事之——饮食文化篇 话说洛宁韩家粉坊

洛宁从新城到老城有一奇观:无论春寒料峭,夏秋阴雨纷纷,还是寒冬白雪飘飘,您总能见到,排着着宛若长龙的队伍,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的手提塑料壶、拿塑料袋或端着锅,有的穿着雨披或打着雨伞,甚至乡下群众开着拖拉机,拉着罐早早的排队等候,可以说不分黎庶,不分城乡,他们为的是一场事,一个目的——舀浆,吃浆饭(又称浆面条)。

讲好洛宁故事之——饮食文化篇 话说洛宁韩家粉坊

洛宁人爱吃浆饭,这种喜爱程度超过了爱吃肉的程度。过红白喜事,厨师准备两锅饭,一锅浆饭,一锅肉嚼片面,99%先吃完的总是浆饭,而没有吃上的人则端着碗,站在空锅边,吊着一张苦瓜脸,满怀惆怅,甚为遗憾。

洛宁浆饭源远流长,说及浆饭必须先谈它的主要原料“粉浆”。洛宁粉浆有两种,冬天能吃上红薯浆,也只有磨红薯粉的地方才有红薯浆,它具有季节性和地域性。而洛宁城乡群众一年四季经常能吃到是制作清凉粉的豆粉浆。韩家粉坊是洛宁最负盛名、最具代表性的老粉坊,它生产的粉浆是最受洛宁人民喜爱的风味食品。县城的 韩家粉坊已经传承了三代的老字号有三家,亲弟兄三个。老大韩小旦在老城文昌路,老二韩水库(已逝,其子继承祖业)在公安路水电局桥头,老三韩江仁在京宁路审计局下边。洛宁人吃浆饭95%是到这三家舀浆。一百多年来,韩家粉坊一直保持传统的操作工序和精湛技艺,第2代和第3代“掌门人”的人生沧桑充分见证了不同时代手工业经营劳动者所经历的不同命运和奋斗轨迹。

讲好洛宁故事之——饮食文化篇 话说洛宁韩家粉坊

说起韩家粉坊,要从韩家曾祖韩梦笔韩拔贡说起。 拔贡是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清朝制度,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中改为逢酉一选,也就是十二年考一次,优选者以小京官用,次选以教谕用。每府学二名,州、县学各一名,由各省学政从生员中考选,保送入京,作为拔贡。经过朝考合格,可以充任京官、知县或教职。

韩梦笔永宁老城人,字莲清,号竹泉。韩家祖籍洛阳,祖上到永宁教书,见此地崇文重教,民风淳朴,随定居永宁城。家族曾出太学生和六品军工(清六品军官)等荣耀。梦笔禀赋聪颖,15岁应童试第一,光绪乙酉(1885)年,经河南学政的严格考选、审查,韩梦笔被荐为拔贡,从河南府选送京城接受面试,顺利考取了号称“六贡之首”的拔贡,名震河洛(拔贡每十二年才选拔一次,且每州、县只选一名,因其十分难考,被人们誉为“小状元”)。当时,在洛阳及周围各县,韩梦笔都是鼎鼎有名的——几乎无人不知永宁出了个“韩拔贡”。乡人尊称“韩拔贡”。

讲好洛宁故事之——饮食文化篇 话说洛宁韩家粉坊

韩梦笔后曾任山西交城县佐,山西代州直隶州分州兼理学正候(正县级干部)。话说韩在交城做官时,一位苏姓商人和几位乡党合伙到关外(内蒙)走西口经商,年关之时,众人推举苏某带金回家过年,苏某在途中被劫,金银尽失,又遭毒打。回交城后因忧愁急火攻心,染上风寒,加上乡党家属堵门要钱,苏某一筹莫展,欲上吊自尽。妻儿见此情景,痛哭不止。恰逢韩拔贡巡夜路过,目闻此景,让兵丁敲门进户。得知原为后,韩拔贡亦通医道,为苏某号脉问诊之后,速让兵丁药铺抓药,并把自己的俸银送与苏某还账。苏某服下韩拔贡开的三副中药,一病好转。过了几年,苏某时来运转,生意兴隆,思念恩人,从关外回来,闻知韩拔贡已回永宁,前行百里备厚礼到韩府答谢,并和韩拔贡结为换帖弟兄。苏某在永宁住了几天,临走这天晚上和韩拔贡家人一块喝茶聊天,苏某对韩拔贡使了眼色,意欲有话独说。韩拔贡劝退家属,关上门户。苏某说“韩大人对我有救命之恩,我无以为报,仅将我家祖传的磨粉秘方送给大人,韩家后代若有用得上地方可试试”。次日,苏某返回山西。

韩拔贡回乡之后继续劝导子孙读书进取。进入民国后,废科举,兴新学,韩拔贡临终前将苏某传授的制粉秘方交给其子之子韩位育,交代后人若光景萧条,无以生计,可开粉坊谋生。韩位育一生从事教育,谢世前将秘方交给长子韩苍涛,以备不时之需。抗战期间韩苍涛,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驻防陕西。一次回乡探亲,见韩家生意败落,二弟居家艰难,三弟年幼。难过之情溢于言表。想来想去,想起父亲的嘱托-----开粉坊。后韩苍涛通过军校同学在灵宝阌(wén)乡买水磨一盘运回家,又筹资买来绿豆、小豆,在老城朱子阁韩家老宅开起了韩家粉坊,有二弟利生、三弟铁成经营。

讲好洛宁故事之——饮食文化篇 话说洛宁韩家粉坊

新旧社会开粉坊主要是卖粉面,浆、豆渣都是副产品。洛宁有过年吃凉粉饺子的习惯,每逢年关将至,穷富都要买几斤粉面,回去搽凉粉。街面上的凉粉汤锅,每天都得用粉面,夏天凉粉条也得用粉面,赶集、赶会,吃碗清凉粉条,甭提有多惬意。也许得了苏某的秘方,韩家的粉浆与众不同,新浆微酸带香,老浆略酸醇香。搽出的凉粉清亮不散,口感纯正,后味悠长。韩家也有亲戚想学制粉技艺,老韩婉言回绝,说这门行当,太辛苦,还不如来拉点浆卖卖。据说韩家这门技艺传男不传女,不传外人。从老弟兄俩用水磨,驴拉,到机械磨子、加上三代人工艺的改进,弟兄三家粉浆各有特色。改革开放后韩家粉坊进入鼎盛时期。

视频加载中...

老二利生之子韩钻在韩家老宅继续经营“韩家粉坊”,老三铁成在老城文庙(现实验二中)斜对面,韩家市房带领仨孩子经营粉坊,而真正把韩家粉坊发扬光大的则是新城开粉坊的老三铁成的二子水库、三子江仁(又名狗头)。

韩家粉坊的粉面远销洛阳、陕州等豫西各县及西安等地,早先洛宁人对外送礼还有送几斤粉面,在外的洛宁人离开家乡时更忘不了那一份浓浓的乡情,往往带上几壶浆或几斤粉面,尝尝家乡的味道。

现在,洛宁粉浆从以前的2分钱一瓢卖到现在的1元一瓢,人们还是照吃不误;粉面从以前的7毛一斤到7元一斤,红白喜事,主人家照买不误。而且淳朴的洛宁人从不说买浆,只说舀浆。

讲好洛宁故事之——饮食文化篇 话说洛宁韩家粉坊

讲好洛宁故事之——饮食文化篇 话说洛宁韩家粉坊


讲好洛宁故事之——饮食文化篇 话说洛宁韩家粉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天水不育无根之木。从韩拔贡义胆救人,到天佑斯文,韩家粉坊的兴旺,无一不见证厚德载物的古训。愿你有空到文字肇创之乡、河洛献书之地的洛宁。来尝尝凉粉饺子、喝碗凉粉汤、吃碗浆面条,顺便到韩拔贡的韩家粉坊来舀壶浆、捎上几斤粉面,见证一下百年祖艺精髓。

讲好洛宁故事之——饮食文化篇 话说洛宁韩家粉坊

作者简介:王嘉飞,王范人,祖籍城郊王协村,黄埔抗战老兵后裔。洛宁县卫健委职工,爱好文学书法,曾有作品在《新洛宁》、《县城经济》、《书城》、《牡丹》杂志上发表。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讲好洛宁故事之——饮食文化篇 话说洛宁韩家粉坊

    洛宁从新城到老城有一奇观:无论春寒料峭,夏秋阴雨纷纷,还是寒冬白雪飘飘,您总能见到,排着着宛若长龙的队伍,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的手提塑料壶、拿塑料袋或端着锅,有的穿着

    励志名言
  • 洛阳市改造东马沟事宜_

    这天邀了几位对历史、周易、传记感兴趣的同志,先看了西坞塬上明朝尚书宋礼墓;一起去了东宋乡马村村边的古战场马陵道;还看了王岭村春秋秦晋古战场交战沟;最后看了郭村荞麦 山杨 广

    经典语录
  • 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寄语-河南洛宁王平武——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寄语

    亲爱的儿子:你知道吗,爸爸愈来愈爱你了。不仅仅因为你是我们身上的血肉所化出的而爱你,还因为你渐渐懂事、学习习惯慢慢转变而爱你。-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寄语

    励志名言
  • 关于童年的诗句-辛书华诗歌——忆童年(四首)

    梦如果有时间坐上航天器飞到月亮弯你坐在那边我坐在这尖带上理想梦遥望看浩瀚游界岭群峰抱庄园青烟一线天万籁寂静穹只闻潺潺声作者简介:辛书华<字天翔>网名人在江湖,洛阳市洛宁县人,企业工作者; 平时喜文学爱阅读,广结朋友,爱好探险旅游,时有小作发表于网络平台及媒体。-关于童年的诗句

    励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