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上,刘邦和项羽斗智斗勇,最后平安脱身。很多人大呼可惜,认为项羽不杀刘邦,是妇人之仁,为日后乌江自刎埋下伏笔。然而真相真的是这样吗?其实项羽是不能杀,或者说不敢杀。原因如下:
第一,当时项羽和刘邦同属楚国臣子,未经楚怀王授意,擅杀大臣是大逆不道之罪,从法理上站不住脚。
第二,从二人的名声来看,项羽是公认的残暴嗜杀,而刘邦是宽宏大度,有长者风范。这可是楚军众将在劝阻楚怀王,不要让项羽随同刘邦西征时一致的看法,所以说项羽妇人之仁简直是无稽之谈!
第三,当初楚怀王与众将约定,先入关中者王,项羽也是同意的。可他万万没想到,刘邦会首先攻入咸阳,成了名正言顺的关中王。不管他怎么羡慕嫉妒恨,都不能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不然会失信于人,落下口实。
第四,刘邦老奸巨猾,在鸿门宴上卑躬屈膝,给足了项羽面子,这个时候你要把人杀了,在情理上也说不过去。
第五,当时项羽有40万军队,刘邦有10万军队,看似占尽优势,可实际上40万人里面大部分都是诸侯联军,楚军只有5万左右,再除去英布、蒲将军等人的兵马,项羽的嫡系部队最多3万。一旦杀了刘邦,激起众怒,后果可想而知。
第六,项羽在入关前,坑杀了20万秦军,关中的老百姓对其恨之入骨。而刘邦入咸阳后约法三章,废除秦朝严刑峻法,赢得了关中老百姓的拥护。如果把刘邦杀了,项羽在关中这个秦国大本营的处境恐怕会步履维艰。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明白项羽在鸿门宴上为何不杀刘邦了吧!
- 上一篇:众志成城,人人有份
- 下一篇:红心随雨翻作浪,(随意对)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鸿门宴上,项羽为什么不敢杀刘邦,他到底在怕什么?
鸿门宴上,刘邦和项羽斗智斗勇,最后平安脱身。很多人大呼可惜,认为项羽不杀刘邦,是妇人之仁,为日后乌江自刎埋下伏笔。然而真相真的是这样吗?其实项羽是不能杀,或者说不敢杀。
-
韩信和钟离昧为何最后分道扬镳?
钟离昧简介 历史资料对钟离昧简介少之又少,只知钟离昧是秦朝末期楚汉之际人士。早年间,钟离昧投靠在楚霸王项羽门下。钟离昧凭借自己精湛的武艺得到了项羽赏识,并成为项羽得力助手
-
鸿门宴项羽为何不杀刘邦?是理性使然,还是妇人之仁?
“项王是旧时代的悲歌,高帝是新世界的序曲。” 在小编看来,项羽不杀刘邦无疑是一个理性决策,而非一时冲动或者所谓妇人之仁。 第一,【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
-
鸿门宴最被人忽略的一个细节,竟成为刘邦活命的关键
每一位熟悉中国历史的人应该都明白《史记》在文学和历史方面的重要性,这本司马迁耗费了毕生心血所编写成的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的传奇史书,是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中国文
-
鸿门宴真相复盘,项羽说:这彼可取而代之,可不是说说而已!
楚汉争霸时代,是一个波澜壮阔、至关重要的时代。它结束了“暴虐”而亡的短命的秦帝国,开启了“霸王道杂之”、生命力顽强的汉帝国。在这个时代,涌现出了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
-
黄巢不但会咏菊花,竟还是杀人魔王?我反正是不大信
作为土包子出身的起义军领袖,刘邦和朱元璋是最成功的,建立了统一的政权。而同样出身的李自成、洪秀全等人的命运却与他们截然不同。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
-
从鸿门宴里看座位安排
高中语文课《鸿门宴》原文中写到:“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我简单地用图画标识一下他们的座位:(按照上左右下)标识东南北西
-
项羽并非有勇无谋,鸿门宴上不杀刘邦,正是深谋远虑
两千年来, 项羽 鸿门宴上不杀 刘邦 ,都被当做他因此失去天下、最终国破身亡的最主要原因。多少后世英雄人杰,都将项羽当做鞭策自己的反面典型: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
白话趣说教材故事(三)——鸿门宴
《鸿门宴》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的第三篇古文,老路子,先说背景。 鸿门宴的故事发生在陈胜起义后的第三年。陈胜揭竿而起,各地云集响应。这其中就包括楚国贵族出身的项梁、项
-
“鸿门宴”背后的故事
一阵急促的警报声瞬间打破了110接警指挥中心大厅的平静,“110吗、我弟弟被绑架了……”。值班民警火速出警,警车拉着警笛呼啸而去。 酒店客房里坐着几个男人,一人抽着烟,不时弹下烟
-
重解鸿门宴:为什么这场饭局的本质是项刘联手出卖了一个局外人?
问题一: 项羽不杀刘邦究竟是妇人之仁,还是二者达成了某种利益交换? 问题二: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是各反秦势力的共同约定,为何项羽独独不能容忍刘邦入关称王? 问题三: 将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