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科场欠他一个进士之名,《唐诗三百首》欠他一个席位,嘲笑过他外在丑陋的人欠他一个对不起,他就是诗鬼李贺。后世都说“太白仙才,长吉鬼才”,能与诗仙相提并论,是对李贺一生才情的肯定,但这并能改变其悲剧的一生。
家道中落却少年有才,15岁名满京城,几年后写出了《雁门太守行》,其中开篇14个字“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就是千古名句。那时候人人都说,金榜题名对他来说,不过是迟早的事,这些人里包括当时名满天下的大文豪韩愈。
18岁,李贺带着世人的瞩目正式报考,却有人说他父亲的名字中有个“晋”字,与“进士”犯嫌,就这么一个荒唐至极的理由,他从此与科考无缘。从此京城里那个最闪亮的少年下线,诗坛一个最不容忽视的诗鬼上线!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李贺的一首经典作,此时李贺19岁,因无法参考科考困于长安。一日朋友邀他家宴,于是在酒桌上他发起了牢骚,写出了这首冠绝古今之作。这是史上最惊艳的牢骚诗,千年来无人出其右,诗鬼李贺19岁就已入化境。
《致酒行》
唐.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诗的一、二句是行劝酒词,主人持酒相劝,发出了祝大家长寿的祝福,但诗人却只想借手上这一杯酒消愁。酒宴间主人的热情,众人的欢闹与落魄潦倒的诗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落拓失意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三至八句是两个典故,汉武帝时主父偃入关多日,才得卫将军举荐,此时家人因思念折断了门前的杨柳;而唐太宗的马周在新丰客居许久,称等到天荒地老,才被赏识。七八句诗人得出结论,他们二人最后是凭着贵人所写的几行荐书,获得了皇帝的青睐。从这两个典故的引用来看,此时的李贺并没有完全失去信心,他仍盼着属于自己的机会。
九、十两句,诗人发出了最豪情之语,很多人都知道“雄鸡一声天下白”,却不知道上一句的“我有迷魂招不得”。诗人表示如今虽迷失了魂,但却不是无法招回,只要雄鸡一叫,未必不能有机会。后来我们知道,李贺终究错了,但这句诗中的豪情却令人动容。最后两句想通了的诗最后终于豁然开朗,少年当有凌云之志,若是一味地唉声叹气,谁会可怜你!
全诗通篇不写景,句句抒情,这在诗中是极少见的,因为这样写常会使全诗陷入艰涩、枯燥。但李贺这首诗却曲折动人,怀才不遇诗虽多,但很少有人能写出“雄鸡一声天下白”这样新颖的字句。
后来李贺落魄飘零,27岁病亡,留给后世的除了“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名句,还有一声声扼腕叹息。李贺的诗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一、二。
- 上一篇:民国大戏《恨君不似江楼月》定档七月
- 下一篇:古文字的形成与发展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李贺19 岁酒桌上发牢骚,写出一首冠绝古今之作,雄鸡一叫天下白
唐代科场欠他一个进士之名,《唐诗三百首》欠他一个席位,嘲笑过他外在丑陋的人欠他一个对不起,他就是诗鬼李贺。后世都说“太白仙才,长吉鬼才”,能与诗仙相提并论,是对李贺一生
-
谁说秦始皇是暴君的人根本不懂历史_为什么历史书上秦始皇是暴君
秦始皇从来都不是暴君,你相信吗?人们对秦始皇的印象,莫过于是一个爱滥杀无辜,生活奢侈的暴君。这个千古一帝,除了一统天下留下的名声之外几乎全是骂名,而史学家近日发现,秦始皇
-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是谁说的_敢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视频加载中...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1] -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 汉武帝十六岁时登基,[2] 为巩固皇权,汉武帝设置中朝,在地方设
-
有天苍苍野茫茫的歌_天苍苍野茫茫是什么歌曲名字
入门零基础广场舞《天生一对》动感好听的歌曲,只有32步附分解 梦中的草原 轻轻的湖水忘不了你和我目光交汇 数不尽的思念都在肩上背越过千山万水也不知道疲惫 奔腾的骏马迎着雪花飞忘
-
带你去天涯海角,陪你到天荒地老_无论天涯海角,我会陪你到天荒地老
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位于三亚市区西南23公里处,以美丽迷人的热带海滨自然风光、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而驰名中外。天涯海角陆地面积为10.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平方公里,背对马岭山,面向茫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说的是哪种感情_如何理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出自《 诗经·邶风·击鼓》里其中的一句话,其实这首诗,并不是指爱情而是指战友之情。是一首以战争题材的诗。文章大意讲诉战友之间的感情是最纯朴、坚定的,即
-
汉武帝采用了父偃的建议_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作用
汉武帝一生最主要的功业就是打跑了当时北方最强大的敌人匈奴,这场战争持续了数十年。要击败强大的匈奴,需要集齐全国之力,汉武帝讨伐匈奴时所使用的钱粮物质除了祖父汉文帝和父亲
-
生不五鼎食,死亦五鼎烹_死亦五鼎烹
汉武帝采取推恩令,以四两拨千斤,层层弱化诸侯势力,从而一举解决了西汉开国以来想解决却悬而未决的削藩问题。而汉武帝的推恩令,实则是主父偃的主意。主父偃因为向汉武帝建议实行推恩令而成为西汉名臣之一。 但主父偃此人,是一个急功近利、睚疵必报的人,“吾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这句堪与“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齐名的名言,就出自主父偃之口。 主父偃是山东临淄人,出身贫寒——这恐怕是主父偃后来成为极端急功近利者的根源,因为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贫穷状态下,一旦有机会为自己谋取利益,往往就会表现得十分贪婪而不择手段。 主父偃早年曾主修纵横术,游说于燕、赵、齐等诸侯国,但都未受到礼遇和重用,反而处处受到儒生们的排挤。中年以后,主父偃听说汉武帝重视儒术,于是弃纵横而就儒家。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对儒学已颇有研究的主父偃来到长安拜见卫青,希望通过卫青而得以觐见汉武帝。卫青欣赏他的才华,多次向汉武帝举荐主父偃,但都无结果。 元朔元年(前128),汉武帝下诏举孝廉,招才纳士。主父偃抓住机会,赶紧向汉武帝上书言事,毛遂自荐。 奏书上呈,汉武帝看后十分满意,立刻召见了主父偃,拜为郎中。此后,主父偃深受汉武帝信任,对他破格任用,一年之内就被从郎中升迁为谒者、中郎、中大夫,连升四次,可谓一时风光无两。 因此,诸侯、大臣们都极力讨好主父偃,纷纷以金钱去贿赂他,财物总计超千金。有人对主父偃说:“您这么
-
谁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_主父偃文言文阅读
主父偃,西汉齐国临淄人。他早年学“长短纵横术”辩士之说,晚年学“《易》《春秋》百家之言”,思想与学术比较驳杂。在故乡齐国,主父偃曾广泛结交各个学派、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的人物,不仅未能得到赏识,还受到当地儒生的排挤,没有施展才华的空间。 在强烈的出人头地思想的驱使下,元光元年,主父偃来到长安,投到大将军卫青门下。卫青很欣赏他的才干,数次向汉武帝举荐,却没有引起汉武帝的重视。不过,这并没有使他灰心丧气,主父偃径直向武帝上书。史书记载,他“所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大概因为上书的内容涉及不少当时的热点问题,这引起了汉武帝的极大兴趣,“朝奏,暮召入见”。可能是主父偃将反对的道理讲得比较充分,有助于汉武帝的全面思考;也可能是某些观点和言辞深深打动了汉武帝;抑或是汉武帝被他的才华和雄辩所折服,总之,汉武帝视之为“相见恨晚”的能臣。此后,主父偃得以一岁四迁,由郎中、谒者、中郎直到中大夫,成为汉武帝身边的重要谋臣。 开国之初,刘邦为了西汉政权的巩固,大封宗族子弟为王,结果形成了数量庞大的同姓诸侯王,这埋下了后来中央集权与诸侯王之间矛盾的伏笔。为了顺利地解决中央与诸侯王之间的矛盾,许多思想家积极想方设法,出谋划策。武帝时,主父偃根据诸侯占地太多太大的敏感问题,借鉴贾谊、晁错削藩的措施,并加以发展,提出了赫赫有名的“推恩令”。 主父偃的建议得到实施后,已经变小的诸侯王封国中又凭空增加不少
-
汉景帝为什么要杀掉御史大夫晁错_汉高帝弟楚元王交之后也
在西汉的历史上,拥有庙号的皇帝只有四个。这四个人都是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人,第一个就是开国皇帝刘邦,其次便是刘邦的儿子刘恒。刘恒的孙子刘彻,也就是后来的汉武帝,也荣幸有了自己的庙号。最后一个便是汉武帝的重孙刘询。这些人都是伟大的帝王,可是让我们感到遗憾的是,汉武帝的父亲,刘恒的儿子,汉景帝刘启居然没有庙号,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汉景帝的为人到底如何?他在当政的期间,有何得失? 汉景帝刘启的父亲汉文帝是非常伟大的帝王,在他的统治之下,大汉朝休养生息,逐渐有了生机。而汉景帝结果了父亲的重任后,也继续实行父亲的政策,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毕竟汉文帝的政策是不会有什么错的。可是这个时候的汉景帝发现了诸侯国对大汉朝的威胁,只要他们存在一天,那大汉朝的中央朝廷就会受到威胁,这是汉景帝不能忍受的。所以他必须要想办法夺走诸侯王们的权力,在晁错的建议下,他实行了削藩。 刘启的犹豫不决,导致错失了最佳时机。 当时支持削藩的声音很高,不少大臣都希望早点实行,并且让汉景帝派出官员,前去接管这些诸侯国。可是到了关键时刻刘启却犹豫不决了起来,他忽然想起了这些人都是他的亲戚,都是老刘家的人,所以他不希望老刘家的人都遭殃。这跟当初他赞成削藩是完全相反的想法,而正是利用了这一段时间,诸侯国们互相连串,最终联合起来造反。 晁错成为背锅侠,被汉景帝无奈杀害。 诸侯国们联合起来要对付中央的时候,汉景帝终于慌了,他知道是自己的犹豫
-
主父偃是个什么样的人_接受主父偃的什么建议
我们知道汉武帝上任之初国内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诸侯不听诏令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主父偃推恩令的建议下,汉武帝很好的解决了文景二帝异常头痛的问题,使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也因此汉武帝对主父偃是非常的信任,曾一年之内给予他4次升迁,这么一个令汉武帝喜爱的臣子,最终却是被汉武帝灭族,这中间又有什么曲折呢?汉武帝是真的想灭其族么?为什么不得不呢? 主父偃齐国人,在还是平民百姓并未发迹之时,曾经游学齐国、燕国、赵国,不过因为性格原因,几地的儒生都不喜欢他排挤他,最后实在待不下去了,主父偃跑到了函谷关去寻找在那里当将军的卫青,卫青通过和他一接触发现主父偃挺有才华,于是他就向汉武帝举荐了主父偃,原本主父偃以为凭借着卫青和汉武帝的关系自己到京城以后会被汉武帝接见,可惜事与愿违,汉武帝没有搭理他。 眼看着在京城也快待不下去了,最后主父偃决定毛遂自荐,他向汉武帝写了一封奏折,果然自荐起到了效果,汉武帝看完他写的奏折在当天就召见了他,史书言朝呈暮见。俩人通过一番交流,汉武帝说了一句名言“何相见之晚也”,算是对主父偃的肯定。此后主父偃又向汉武帝谏言谏策了许多,其中就包括推恩令,推恩令的有效实施一下子解决了汉武帝的心头大事,这让汉武帝对主父偃是越来越重视与喜爱。 凭借着汉武帝的喜爱,主父偃做官一直做到中大夫,在朝廷可以说是炙手可热,想想自己40几年所遭受的白眼和贫穷,以后终于不用再经历了,因此别人贿赂他的钱财他是来
-
邀请领导吃饭经典短信-职场中,公司聚餐,用这3个话术模板给领导敬酒,领导非常满意
公司聚餐,情商高的人用这3个话术敬酒,难怪同事敬佩、领导喜欢职场中,公司聚餐,用这3个话术模板给领导敬酒,领导非常满意-邀请领导吃饭经典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