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和林黛玉,在所有热爱《红楼梦》的读者眼里,是一对儿璧人。
走进曹雪芹为我们构筑的荣国府内,那个处在金字塔尖的老太太贾母,有两根软肋,一根是捧到手心里怕掉了的嫡亲的孙子宝玉,一根是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外孙女黛玉。老祖母爱孙子,这个隔代亲人人都懂。但在封建社会,外孙女是外姓人,爱当然也是爱的,总归是隔着一层,就连王熙凤要夸黛玉,不是也说出了:“……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儿……”内外有别,可见一斑。
外孙女儿比不得嫡亲的孙女儿,这条法则在贾母这里失灵了,黛玉一来,本来都跟着贾母的三个嫡亲孙女儿(迎春、探春、惜春)被打发到了荣禧堂后院居住,跟着老太太的只有宝玉和黛玉两个。待遇上也是,凡事都先紧着两个玉儿,迎春姐妹被排到了第二梯队。
大户人家一般的老祖母肯定是疼孙子的,其实这点并不适用贾母,贾母的孙子不少,贾琏、贾环、贾琮,老太太甚少关心他们,甚至提都不提,可是对孙女儿们,她却格外上心,自家的自不必说,对侄孙女史湘云她也是格外疼爱的,见到宝琴更是喜欢到要留在身边养活,还有族里的喜姐儿和四姐儿,因为她们家境寒素,贾母专门嘱咐:照看她们要和家里的姑娘们一样,有人小看她们,我听见可是不答应。
贾母的“重女轻男”思想可算得上是那个社会的异数。贾母并不是老年才这样,贾府的小姐一向地位颇高,比如上一代的贾敏,在养育上,比三春金尊玉贵得多了,名字上也是随着兄弟们文字边的规矩起的,到了迎春姐妹,因为大姐生在了大年初一,叫了元春,后面的妹妹们才取了这个“春”字。论娇贵尊崇,贾府的小姐比公子要高得多,就是宝玉,在尤氏的嘴里,也是“胡打海摔”着长大的,所有的公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谁没有一部挨打的苦难史,就连被贾母捧在手心里的宝玉,不是一样一言不合,不调查不研究的就被贾政抡了一番棍子差点打死吗!
贾母对黛玉的疼爱,超出上述所有之女子,甚至超出了宝玉,《红楼梦》里多处细节为读者展现了贾母是怎样疼她这个外孙女的。
一、清虚观打醮回来,黛玉的难过和憋屈,把老太太急哭了
因为元春赐了端午节礼,宝钗和宝玉的一样,赐婚意味十分明显。贾母巧妙地将由爷们儿主导的打醮,改变成了自己带着女眷们的一日游活动。抛出宝玉不宜早娶的言论,化赐婚压力于无形。宝玉黛玉两个小孩子耍脾气,因为一个金麒麟大闹,宝玉要砸玉,黛玉是又呕又吐,闹了个天翻地覆。本来不过是小孩子使性子,人家王熙凤就一点儿不紧张,说这两个人根本不用人费心,他们自己就会好。贾母不行,抱怨天抱怨地,一边数落着这两个小冤家,一边就哭了。
贾母平时什么事都是井井有条张弛有度的,可是,一轮到宝黛两个闹别扭就彻底的不淡定了,俗话说关心则乱,那关心的那个点是什么呢?
核心就是黛玉。
毫无疑问,宝黛无论发生什么,黛玉都是弱势的一方,就算黛玉一百个对,舆论也不会向她倾斜,况且每次两个人闹别扭,差不多都是黛玉的小性儿和多心。贾母宝玉疼黛玉,那是血脉情感使然,其他人大概率都不会真正站队黛玉,你看紫鹃就直接批评黛玉太浮躁了些,总是歪派宝玉,为的就是以后这样的事少发生,连紫鹃都明白这样下去,黛玉吃亏是一定的,所以不顾奴才的身份来劝她,疼爱黛玉希望她将来幸福而且要对这个将来负责任的贾母,怎么会不紧张焦虑呢!焦虑到都失态哭了。
二、宠溺无底线,换下并不旧的窗纱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第一站到的就是潇湘馆,刘姥姥夸黛玉的屋子比上等的书房还好,贾母听了甚是得意。本来已经是很好的了,可仍让贾母找出一个宠溺外孙女的地方,说这窗子上的纱不翠了,找出那个远远看上去如烟如雾的软烟罗给她换上,而且明天就得换。
这时离元妃省亲不过刚过去了几个月的时间,这个窗纱只是不翠了,还远远没有旧到马上要换的地步,贾母要换,还得马上,贾母的理由只有一条:这院子里没有桃杏树,只有绿色的竹子,现在的这个绿纱颜色不搭,换上软烟罗里的霞影纱,颜色上和翠竹呼应,这才是有品位。说白了,就是一条,审美需要。刘姥姥可惜的直吧嗒嘴:我们做衣服都舍不得,你们拿来糊窗子。关键是根本没必要换,贾母还严令明天就换。这待遇,连宝玉也享受不到。
贾母这是什么啊?爱外孙女无底线,感情泛滥,没事也得找点事做。
三、元宵夜宴上,贾母这个动作也太夸张了
贾府欢乐的元宵夜宴上,放炮仗是最后的一个项目,黛玉禀气柔弱,贾母就将她搂在怀里,要知道,这时黛玉已经十几岁了,不小了,要放炮仗,一个十几岁的大姑娘害怕毕驳之声,躲进外祖母的怀抱里,怎么说都有点令人难为情。所以,大概率本来就是坐在一起,说要放炮仗了,贾母完全就是老母鸡护鸡崽的本能,将黛玉搂在怀里,而黛玉,恐怕害怕的成分不多,倒是这港湾般的怀抱让她觉得温暖和享受吧。
你看薛姨妈搂湘云,人家湘云就豪气笑道:“我不怕。”人家一个小姑娘都说不怕了,王夫人这个木头才想起来搂住儿子宝玉,看到这个情景,凤姐调侃说:“我们是没人疼的了。”尤氏添油加醋道:“有我呢,我搂着你……”
像这样的本能,最能看出一个人最真实的感情,尤其是保护弱小,是一个长辈内心最柔软的部分,骗不了人的。
四、面对宝玉的寻死觅活,老太太最担心牵挂的却是黛玉
慧紫鹃情辞试忙玉,宝玉一听黛玉要回苏州,可了不得了,寻死觅活,眼也直了,手脚也冷了,话也不说了,掐着也不知道疼了,已经死了大半个了。整个贾府这下又一次沸反盈天。
宝玉这一闹,起到了三个效果:
1、人人都知道,离了林黛玉,宝玉没法活;
2、薛家准备认命了,金玉良缘在宝玉的生命面前,一毛钱也不值了;
3、王夫人很落寞,再不喜欢黛玉,也首先要考虑儿子的命啊,所以这件事从头至尾,没有看见王夫人发声。
这事儿是紫鹃挑出来的,宝玉拉着紫鹃不让她回去,没办法,紫鹃只好在怡红院住下,这时贾母做了一个动作,派自己的丫环琥珀去伺候黛玉,其实不过是几天的时间,况且黛玉身边还有雪雁春纤,小丫头也有五六个,孙子快丢了半条命,贾母却还在想着因为紫鹃的离开,让自己的心肝宝贝黛玉受委屈。凡事黛玉的事儿,这个老太太是一点儿也不含糊。
这还没完,宝玉这边没问题了,紫鹃也回去了,第二天一早,原文这里有一句话:
便有贾母等亲来(潇湘馆)看视了,又嘱咐了许多话。
贾母这时已经年迈,而且上房离大观园也是有距离的,贾母离开自己的居所到儿孙们的房间,除了两宴大观园,宝玉挨打和宝玉这次惊吓过度,是极少的。就连怡红院,没事贾母也是从来都不去的。就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一大早贾母就跑到潇湘馆来,还嘱咐了许多话。这种在别的儿孙身上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只有黛玉能享受到,足以证明黛玉是贾母心中第一人。
贾母这趟来潇湘馆和宝玉闹的这次风波当然紧密相连,这样的情势下,金玉良缘显然处于下风,而黛玉和宝玉的婚事曙光又现,黛玉的心事老太太再明白不过,贾母的嘱咐或许包含着宽慰和安抚。
贾母原本就喜欢女孩,自己最疼爱的唯一的女儿贾敏早逝,留下黛玉这唯一的血脉,这个外孙女就是自己女儿的生命延续,加上黛玉本身的出类拔萃,真是让贾母疼到骨子里。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关注。为您研读《红楼梦》里的真故事。
参考原著:甲戌本、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20回通行本《红楼梦》
图片来源:清 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图》
- 上一篇:《红楼梦》中的经典诗词,谁解其中之味?
- 下一篇:词牌:贺新郎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红楼梦:贾母对黛玉有多疼?看年迈的老太太这4个动作就知道了
贾宝玉和林黛玉,在所有热爱《红楼梦》的读者眼里,是一对儿璧人。 走进曹雪芹为我们构筑的荣国府内,那个处在金字塔尖的老太太贾母,有两根软肋,一根是捧到手心里怕掉了的嫡亲的孙
-
《红楼梦》中的经典诗词,谁解其中之味?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作护 官 符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
-
《红楼梦》赏析 | 惜春的出家之处是否为慈悲庵
关于贾惜春的结局,无论是曹雪芹原作还是无名氏的续作均认为是出家,但是贾惜春出家之后究竟去了哪里,曹雪芹和高鹗有着不同的表述。 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是根据曹雪芹原创改编的,
-
红楼梦:一只荷包的前世今生,及其引发的风波
荷包又名香包、香囊、香袋,是古代系在腰间的一种佩饰。由于古代人所着衣服上并没有口袋,所以荷包的前身--“荷囊”便应运而生,主要是来盛放一些需随身携带的零星细物。故此,荷包之
-
红楼梦:赵姨娘的女儿探春,出身差,却活出了高傲感
《红楼梦》里贾府四大小姐,元春、迎春、探春和惜春,各有各的荣华,各有各的命,「元、迎、探、惜」四位小姐,对应谐音是「原应叹息」。这四位小姐中活得有自尊、有勇气的就是探春
-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 最大最高最聪明都有谁
孙悟空、武松、林黛玉、曹操、诸葛亮这些多么熟悉的名字,只要是在中国生活的人,谁都知道这些都是中国四大名著中响当当的代表人物。 《西游记》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有大闹天宫等
-
一段富贵风流的幻梦 重温经典 一起来读读红楼梦中的那些诗词!
一出悲金悼玉的《红楼梦》,一段富贵风流的幻梦。重温经典,一起来读读红楼梦中的那些诗词! “风月情浓”,出自太虚幻境谱唱的《红楼梦》,“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
《红楼梦》| 美好的太虚幻境旁边,为何有一处恐怖的迷津?
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姑领着他把仙界的风花雪月享受了个遍,并把妹妹兼美(兼具钗黛之美)许给宝玉。第二天,宝玉和兼美“ 携手出去游顽之时,忽至一个所在,但见荆榛遍
-
刘晓蕾:《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对宝钗很惋惜,最爱宝玉黛玉
自2014年起,刘晓蕾应著名作家潘向黎之邀,在《文汇报》上开设“闲话红楼”专栏,引起轰动;在《腾讯大家》上写评论《红楼梦》和《金瓶梅》的文章,几乎篇篇都是10W+。她的主业是教师,
-
《红楼梦》30道题,答完再说自己是红楼迷
作为中国古今第一奇书《红楼梦》,毛泽东称赞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下面30道红楼题目,凡诗词歌赋、穿衣服饰、摆放器物、人物关系,均有涉及。 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