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人生四大苦是什么?
心未老,头已白;眼未花,泪已无;食不缺,品无味;时间少,事无尽;上有老,不能常伴左右;下有小,无法伴其成长;中有妻,无心好言三句;外有友,不能一醉方休;人生一旦落入这人生4苦之中,80%的人都会就此沉沦下去。
此时就是没有希望了吗?不是的。
还有最后一次希望逆袭。
那么就要谨记4个字,就是易经解卦中最精华的4个字:赦过宥罪!何为赦过宥罪?为什么要赦过宥罪?我们静心想想,人生40还没有成就,差在什么地方?两个字:格局!以往的失败归根结底不是败在技术,也不是败在观念与思想,其根源一定在一个人做人做事的格局。
你的格局太小了,按老百姓话说就是:“太护短了”。
太想护住自己的短处了。
孔子一生的三慎之一是?
孔子之三慎:斋、战、疾。
孔子讲的“三慎”就是慎斋、慎战、慎疾,就是谨慎对待斋戒、战争和疾病。
斋就是祭祀神灵的准备工作:沐浴、素食、更衣等以静心向神灵表达敬意和诚心,否则,神不享祀。
战是指战争,关乎人类社会的安危,孔子坚决反对战争。
疾是指疾病,危及人的健康。
孔子之三慎:斋、战、疾。
孔子所慎重对待的有三件事:也就是斋戒、战争和疾病。
孔子所慎重对待的三件事中,其中第一件就是斋戒。
斋戒是整洁身心的一种活动,这是为祭祀做准备,表示对先祖的虔敬,对祖先的怀念,对弘扬祖先的美德,起着一定的作用; 孔子慎重对待第二件事是战争。
春秋末期正处于诸侯争霸时期,诸侯们不顾人民的死活,不断的发动战争,谁的军事实力强,谁称王,谁的势力大,谁称霸,称王称霸的诸侯,尽管得到了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但给普通百姓,带来了很大灾难,不少人有家不能归,不得不流离失所,四处奔波。
面对战乱不休的时局,孔子多希望诸侯们都放下屠刀,不再杀伐,实行仁政!可孔子的这个热爱和平,厌恶战争的主张,诸侯们能采纳吗?恐怕没有一个人采纳!孔子慎重对待第三件事,就是疾病。
疾病危害人类最大,如何杜绝疾病的发生,这是孔子最头痛的事情,在当时医疗条件下,也许只能望病兴叹!。
孔子三慎之一是慎战。
对于战争,孔子更加慎重,并且拒绝谈论战事,曾经卫灵公问孔子打仗的事,孔子说“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卫灵公想要发动战争,这与孔子周游列国的初衷相悖,于是孔子第二天便离开了卫国。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
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
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慎之又慎的三件事是什么?子之所慎:齐、战、疾。
商道一凡解读:孔子所谨慎的是:斋戒、战争、疾病。
当然,并不是说孔子对其他事情不谨慎,而是说,这3件事,比普通的事情更加谨慎。
斋戒,祭祀,这是很庄重,庄严的事情,各种礼仪,规矩都要有,不能随随便便,稀里糊涂,吊儿郎当的对待。
各种服装要穿到位,动作要做到位,人也要到位,不然,不如不要祭祀。
祭祀神,就如同神在那个地方一样,祭祀祖先,就如同祖先活着,在哪里一样。
如果自己不能亲自参加祭祀,也不能找人替代自己祭祀。
这是没有意义的,一定要亲自参加。
《论语述而篇》中。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孔子所谨慎小心对待的事有三件:斋戒,战争,疾病。
在这章经文中,明确地记述了孔子一生所谨慎的三件事。
战争和疾病是偶然的事件,唯有斋戒之事,是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会遇到的。
对这件事,孔子一生也是非常的谨慎。
《论语》一书中就有记载孔子慎重对待斋戒的经文。
- 上一篇:费孝通名言 关于孝顺的名言?
- 下一篇:爱国思乡名言_百年革命家国情怀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