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买奴隶成语?
子贡赎奴【吕氏春秋】记载了一个关于道德和人性的故事,这个故事,放到今天,还是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於诸侯,能有赎之者,取金于府。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
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
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简单的翻译一下,大意就是,鲁国有一条律法规定,假如有谁看到鲁人在他国沦为奴隶,把他赎回后,可以到官府领取报酬。
子贡呢,孔子最富有的学生,生意做得又好,完全不差钱,有一次赎回鲁人后,他放弃了应得的报酬。
孔子知道后,就语重心长的教育他,哎呀你这个端木赐啊,圣人的行为可以移风易俗,但他教导普通百姓,一定是老百姓能够做到的,并不是以自己的高度为标准。
现在鲁国富人少,穷人多,领取报酬是正当的,并不有损于好人好事的操行,相反,如果不领取报酬成为所谓的美德,成为所谓的高尚,普通人哪里亏得起?那大家只好装作没看见落难的鲁人了!你开这个头,实际上害了落难的鲁人哪!人类出现以来,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但人性的变化,真的很小。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说老实话,绝对是骗子的谎言,为什么?因为,只要是人,他就做不到。
几千年前,洞悉人性的孔子,早就揭示了这一点,老人家,真不愧是历史上,公认的人类导师之一。
只讲奉献,不讲索取,只讲义务,不讲权利。
子贡赎人《吕氏春秋·先识览·察微篇》中的文章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补偿和奖励。
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拒绝了国家的补偿。
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
郑和下西洋朱棣经典语录大男人?
朱允炆才不及学童,德不及贩夫,以空谈欺天下,以愚顽误家国,变律法、改官制、离经叛道,复井田、乱藩镇、倒行逆施。
太祖遗训,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
尽信臣不如无臣,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祖不如无祖。
摆脱前朝掣肘,克服妇人之仁。
先破后立,变法求存。
北魏律法改革特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一阶段改革的特点是创建新制,主要措施有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租调制。
第二阶段改革是汉化政策,主要措施是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
北魏司法改革的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一阶段改革的特点是创建新制,主要措施有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租调制。
第二阶段改革是汉化政策,主要措施是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
改革措施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②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汉族服饰。
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姓拓跋改为姓元。
④鼓励鲜卑族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改革的影响1、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改日趋活跃。
2、政权封建化加速:迁都洛阳以后,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从而促进了民族大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