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民国26年福州鼓山涌泉寺向租地种蕃薯的农民林可敬收取租金的凭单收条。大家知道古代的很多大型寺庙都拥有很多的土地,是名副其实的“大地主”。这些寺庙获取土地的来源不外乎几种。一是来自朝廷皇家的赏赐,特别像一些皇家寺庙,拥有大片的土地和封户。还有就是来自信众的捐赠以及寺庙花钱购买的方式获得。
福州涌泉寺作为闽刹之冠,是全国重点寺庙之一。寺院建在鼓山山腰,有“进山不见寺,进寺不见山”的奇特景观。历史悠久始建于唐朝,称华严寺。唐武宗灭佛时,寺庙被毁。闽王王审知重建为鼓山白云峰涌泉禅院。宋朝时,宋真宗赐额“涌泉禅院”。明代该寺曾两次被火烧毁,后又修复、扩建。到了清朝更是获赠康熙皇帝亲赐的御书“涌泉寺”泥金匾额,至今仍高悬于天王殿寺门之上。由此可见涌泉寺在历朝历代都得到皇家的重视,因此拥有大量的土地,也就不足为奇了。在民国以前,固定在土地上的农民向寺庙交实物地租,仅留少部分自己使用。到了民国以后,农民就可以将土地上收获的作物进行交易,卖出后获得的钱再来交租。
而这张租金收条体现的农作物是番薯。说到番薯这个作物,其实并不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而是来自菲律宾的外来物种。明朝万历年间福州长乐人陈振龙父子前往菲律宾谋生偷偷带回国的。后来在福建广东一带种植,后逐渐推广到全国。因为番薯可以作为主食,在饥荒时拯救了大批的灾民。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番薯的引进,对于中国的人口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