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故乡吗?你在家附近吗?你,就在你父母的身边吗?若是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你有思念过你的父母,你的家,你的故乡吗?思念的时候,会有什么特别的举动吗?读李益的这首《夜上受降城闻笛》,我忽然想到的问题,便是这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回乐山峰前面的沙地,在月光的照耀下,似乎白的犹如雪一样。而站在受降城城楼上,看着城外的好似秋霜一般的月色。也不知道从哪里响起了凄婉的笛声,让人听得如痴如醉,让城楼上戍边的将士,一个个都情不自禁的的望向了故乡。
李益,也是生活在唐朝从巅峰转向衰退的那个时代的诗人,尤其是以边塞诗出名,战乱,离愁,动荡,是那个时代的主题,他由于仕途不顺,最终弃官,在燕赵之地闯荡,留下了大量的边塞诗,而这首《夜上受降城闻笛》便是他的代表作。
这首诗,先是写景,塞外的景,受降城和回乐峰的景,戍边将士,尤其是站在城头上的将士们眼前看到景。边塞的月夜,静的可怕,耳边响起的,只有吹来的风声和旗帜列列作响的声音。苦寒的塞外,只有冷月,只有如雪的沙漠,只有一份凄冷和寂落。但越是这样的场景,越是能激发人们对故乡,对家的怀念,那是一份温暖,那是一份温馨。
后面两句则是写人写声,在这样一个凄冷的场景之中,戍边将士的内心是压抑的,是感到不舒适的,这个时候,耳边传来了笛声,笛声悠扬绵长,顺着笛声,人们都会不自主的看向远方,看向故乡的方面,月夜下,城头上,戍边的将士们抬头痴痴地望着,这幅画面,何其的写实,没有写任何的话语,什么没有任何的肢体动作,不过只是一曲笛声,一群远望的将士,一个“尽”字,似乎把沉甸甸的思想之情全部捆在一起,放在了我们面前。
我读这首《夜上受降城闻笛》,除了感受那份思乡之情外,我更是看到了读到了一种仪式感,在外漂泊的人,总会有某个刹那会思念家乡,但是在思念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举动呢?特别的属于自己的仪式感呢?
《夜上受降城闻笛》里面,听到了笛声的戍边将士们愿望故乡,被勾起了思乡之情。而我们若是思乡,若是怀念家人,是吹笛子,还是听某个家乡的小调?还是翻出某一张照片看的入神,或者最是简单,晚上抬头望月,楞神思量。
以我的角度来看,思乡,有个仪式感也很不错,让自己的相思之情,有个抒发出来的特地方式,让自己能顺利得抒发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