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小笑吃吃吃”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雨霖铃》是写别情的名作,词中所创造的意境,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念去去、千里烟波,幕需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在这首词中是如何表现离愁别恨,构造出动人心魄的艺术境界的呢?首先,词人以写实的艺手段,在作品中真实地复现一种离别时的典型情绪。他敢于大胆地揭开自己的心幕,在词中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把自己长年以来在生活中的感触,多少次的离别的体会,通过具体鲜明的形象集中地展现出来。词的上片,描写离别时的情意,确是“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于自然。”(冯煦《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开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风初歇”三句,不仅是对客观景物的描摹,同时也为长亭分别渲染了凄惋的气氛。以“凄切”形容蝉声,以“晚”点出暮色苍茫,以“初歇”写雨已停止,离别的人无法再在长亭耽搁下去,离别的时刻到了,于是“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凄楚的离别之苦,不忍惜别的深情,明晰地复映出来。“帐饮无绪”已写出愁思之深,“留恋处”是不忍离别,最后“兰舟催发”,不得不分离了!这种依依惜别的感情,表现得特别浓郁。“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这是着意描写分别时的内心活动,写出离别时的绵绵情意,以“执手”、“泪眼”、“无语凝咽”表达内心的苦楚,用泪眼无言以对,无法表诉衷情。而最后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反映离别时刻的内心活动。
他以“千里”形容“烟波”,写烟雾迷漫,无边无际;以“沉沉”形容“暮霭”,写暮色苍茫,一片沉重紧压的气氛;以“阔”形容“楚天”,写南国旅程的辽远,天阔水长,马上就要出发到远方。想到这一切,长亭一别,何日重逢?所以更不忍离别,执手不放,相对无言,唯有泪千行了。离愁别恨,通过这样细腻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了。
其次,运用点染和白描手法,创造出一种富有诗意的艺术境界,情景融和,缠绵诽侧。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有点染,蓄卿《雨霖铃》‘念去去’三句,点出离别的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三句染之。”这段话说得很明白,点染本为国画中的技法,而刘熙载借用作为词的艺术手法,词中“念去去”是点出这番离去路途的遥远,“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则是以景色点出冷落气氛。下片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就上面三句所点词意,渲染了离别的时间和空间。
柳永以简洁明晰的白描手法,融情入景而又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这“杨柳岸晓风残月”句,创造了一种极有典型性的意境,借凄凉的景色,衬托出天涯游子孤身羁旅的愁思。接着,更深一层地推想到离别后惨不成欢的景象,“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他以“良辰好景”和“千种风情”这种特别美好的场合、美好的情感,来加强对比的反差,借以说明光阴等于虚设,美好的情意无人诉说,面对良辰美景也无人共赏。这一笔叹息,更显出离别的痛苦。
第三,这首词音节响亮,音韵节奏与内心感情的表达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柳永的词,“音律谐婉,词意妥帖”(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他按照音乐的规律,在词篇中多使用双声(如“凄切”)、叠韵(如“寒蝉”),去声与上声连用(如“骤雨”、“帐饮”、“泪眼”、“暮霭”、“自古”、“纵有”、“待与”等),平上去入四声兼用(如“多情自古伤离别”)并且是阴阳交错运用。
全词用了十个入声韵(如切、歇、发、咽、阔、别、节、月、设、说),除“波”、“年”、“情”三个平声韵外,其余都是仄韵。读来特别凄切。柳永运用汉语在音韵上的音乐性特色,表达离情别意的悲苦的深沉意境,深化了对内心情绪的描述,把音节的完美性和艺术意境塑造的优美性统一起来。使这首词对离别意境的刻画,独具特色。可以说这是一首描摹离情的绝唱。
参考资料
《雨霖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