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下午,办公室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五短身材,圆头滑脑,一进门,他就指着茶几上的一部《汉书》开玩笑说:“嗯,老兄把这本书放在这里,准备下酒啊?”
我笑了:“嗯,好创意,左手拿着一部《汉书》,右手端着一杯啤酒,该是多酷啊!”
这位老兄一边踱步,一边上下左右环顾,撇着嘴说,“怪不得人家都说你这里到处都是书,横躺竖卧的,肯定是为了装点门面吧?”
我严肃地看看他,摇着头说:“兄弟,你也太老帽了!如今,谁还用书来装点门面呢?现在人家装点门面,都是用汽车、美女、神舟飞船,你难道连这点时尚都不懂啊?”
一时间,他竟然哑口无言了。
(2)
这部新版简体字《汉书》,东汉史学家班固著,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出版,一卷本,定价49.80元,是几年前与范晔著《后汉书》一起买的。《后汉书》也是新版简体字,一卷本,定价40.90元,也是浙江古籍版的。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重要史书,记述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公元前206年),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之史事,共120卷,80万字。《后汉书》又称《续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记述了从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25年),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之史事,全书80卷,90万字。两部汉书,不但名列“二十四史”,还名列“前四史”,堪称古代史学两部扛鼎之作。
记得当年买了五卷本司马迁著《史记》,文白对照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6月出版,定价100元,如痴如醉读了半年,写了一组读后感《史记随想录》。上中下三卷本陈寿著《三国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8月出版,定价50元,读的却很糙,只是零星翻过。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文白对照本,上中下三大卷,改革出版社1991年10月出版,定价235元,也是很粗略的翻了一些对自己有用的篇章。两卷本的《中国皇帝全传》,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定价85元,当年很投入地读了一遍,还零星做了一些读书笔记,一边读一边拟了一些题目,可惜后来没有成篇。一卷本的《中国皇后全传》,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8月出版,定价66元。尽管满篇巾帼裙钗,这本书却没有细读,其原因大约是读皇帝时,顺带了解了一些皇后故事,因此就不必费功夫再磨叽了。此外,吉林文史出版社推出的帝王系列传记《唐帝列传》《明帝列传》《清帝列传》,每个皇帝一本,有些内容实在单薄的亡国之君,便两人合传。这三套帝王列传,统统买来,摆列出来,琳琅满目,真是令人赏心悦目啊!当然,对这三套大书,我没有全部地读,一是没时间,二是没必要,有选择、有重点地来读,用着哪本读哪本,即可。这种实用主义读书法,也实在不值得提倡呢。
历史如海洋,烟波浩渺;历史著述亦如海洋,波翻浪涌。有历史学家说,中国史书,最优秀者当推《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即所谓“前四史”,我看还应该加上《资治通鉴》。
《史记》行文,波澜壮阔,浩流千变,读之感到了天地之逼狭;《汉书》行文简洁,语言纯净,儒雅敦厚,颇为显示班固先生的儒家学者之风范,可惜因为墨守常规,其见解未免囿于儒家学说;《后汉书》虽然略逊,然文采飞扬,叙事生动,依然使竹帛生辉,其中的一篇《范滂传》,更是苏轼、黄庭坚经常吟诵的华美诗篇;《三国志》著者陈寿先生乃是私家著述,据称当年资料匮乏,其中《吴志》、《蜀志》较为单薄,但其《魏志》还是相当的精彩,其对曹操的描述,极其精准,传神;最通俗的是《资治通鉴》,现代人阅读,基本可以不用翻译,其中的议论风生,深刻,通俗,人性,可圈可点。
闲暇翻读《资治通鉴》,再看看北宋年间司马光在王安石变法过程中的顽固保守之行为,令我十分惊讶:如此伟大的历史学家,其政治作为为什么如此顽固不化呢?
而《汉书》著者班固、《后汉书》著者范晔的命运,就更令人唏嘘了。
《汉书》著者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史学家班彪之子,外交家班超、史学家班昭之兄,自幼聪敏,“九岁能属文”,诗赋成诵,成年后博览群书,穷究“九流百家之言”,铸就斑斓文采。经过20余年辛勤耕耘,《汉书》初成,横绝历史之晴空也。如此大才,先是跟随大将军窦宪北征匈奴,并为之作《封燕然山铭》,名震一时,岂料后来窦宪密谋叛乱,被汉和帝刘肇赐死,班固因此蒙冤入狱,汉和帝听闻班固被捕,急忙下令放人,可是晚了,这位霍霍有名的史学家已经被卑鄙的洛阳令种兢乘机杀害,享年61岁。和帝大怒,叱责种兢公报私仇,并将害死班固的狱吏处死抵罪。唉,班固之冤死,至今令人思之泪目……
范晔,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人,南朝宋史学家,出身士族家庭,由于是庶出,地位并不高,据传,母亲入厕而生范晔,落地时额头被砖磕破,小名“砖儿”。元熙二年(420年),刘裕代晋称帝,建立刘宋王朝,范晔应招出仕,担任彭城王刘义康麾下冠军将军;元嘉九年(432年),因得罪恩公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于任内著写《后汉书》。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因参与刘义康谋反,被宋文帝刘义隆下令诛杀,时年48岁。唉唉,一介书生,纵然文采弥天,一旦掺和政坛乱局,涉及谋反大罪,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范晔临死,叹息说:“可惜!满腹经纶,葬身此地。”
不过,杀手虽残忍,历史却有情。班固之《汉书》、范晔之《后汉书》,历来受到史家推重,与《史记》、《三国志》并称“前四史”,两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因此而不朽了!
(3)
这两天,蹉跎岁月,徘徊彷徨,就做了两件事:一是看奥运,二是打麻将。
看奥运,论成败,几度风雨,几度兴衰。成功登顶者狂喜,坠落深渊者落泪;正是狂喜与落泪的二重奏,才铸成了奥运激动人心的时刻。
杜丽哭了,朱启南哭了,谁说运动场上的眼泪不是壮美的呢?
中国男子体操队大胜!教练员哭了,运动员也哭了,谁说运动场上的眼泪不是醉人的美酒呢?
而打麻将,则似乎是一种“堕落行为”,至少谈不上高尚。其实未必。
作为一项运动,麻将也是可以娱乐身心的。我的“麻将观”,与输赢无关。你要做到:眼中有麻将,心中无输赢,所谓不为输赢所羁绊,而已。
我打麻将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无知者无畏,因为不懂技巧,因此也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什么牌都敢打;二是无输赢观念,不管输赢,照打不误,什么牌都敢出,呵呵,娱乐而已吗,何必太在意。
君不见,麻将桌上,千姿百态:骂牌者有之,赌咒者有之,黑脸者有之,分分计较者有之,胡搅蛮缠赖账者也有之,呵呵,这也是观察世界的一个窗口啊!
(2008,8,12)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荀彧帮曹操后又反对曹操当魏王_三国曹操的谋士荀彧
作者:我方专栏作家南门太守 在曹操创业的时代,荀彧在曹营的地位就相当于诸葛亮之于刘备,重要性甚至还要更进一步。当初,荀彧是在曹操最低落的时候来投奔的,他之所以选择了曹操,
-
三国志战略版荀攸_三国志五谋臣荀攸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英雄辈出,在这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之中,有着太多的出彩人物,魏国谋士荀攸绝对算得上是光彩夺目的一个。荀攸在军中号为曹操的“谋主”,共献奇谋妙策十二条,
-
曹操的谋士 曹操的八大谋士排名_曹魏的十大谋士
曹魏雄踞中原地区,是三国中整体实力最强的,从武将谋臣中就能窥探一二。整个三国不仅是三个政权的争斗,也是谋臣智慧的博弈。那么谁才能称得上是曹魏第一谋士呢?指荀彧、荀攸、贾诩
-
偃旗息鼓是成语吗_偃旗息鼓 释义
成语:偃旗息鼓 [yǎn qí xī gǔ] 这个故事出自于《三国志· 蜀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 经典故事: 三国时代,魏蜀两国作战,蜀将赵云、黄忠奉命劫曹操军队粮草。赵云见黄忠
-
荀彧被曹操赐死_荀彧咋样死的
由于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三国时期最强的谋士自然当属诸葛孔明,这位《隆中对》里策定三分天下之计的卧龙先生,几乎是神明一般的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
-
荀彧后来为什么反对曹操_荀彧是怎么投靠曹操的
说到曹操手下的谋士,毫无疑问首推荀彧。西晋陈寿著《三国志》,把荀彧的传记排在“诸夏侯曹”等亲贵集团之后,与荀攸、贾诩合为一卷而居前,不难看出,荀彧在曹操集团中“首席军师
-
三国演义四大谋士_三国演义里面最厉害的谋士是谁
三国时期的儒学还是原汁原味的,那个时代讲究“以直报怨”,所以在当时,因为个人恩怨或主持正义,而暴起伤人甚至杀人,都是非常正常的。例如典韦曾因给乡人报仇而杀人,受到了豪杰
-
三国演义人物资料_三国演义历史人物介绍
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
荀彧后来为什么反对曹操_荀彧是真的忠于汉室吗
荀彧,字文若。颍川人,有“王佐之才”的美誉。人们都一般认为荀彧是有着大才的人。而其在早期的曹魏势力当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类似于曹魏势力的大管家,其能力是不弱于诸葛亮
-
郭嘉和荀攸谁厉害_郭嘉贾诩荀攸魏智
老看到有人吹郭嘉厉害,今天就简单说说这个。就不用和诸葛亮这种盖世奇才比了,就和曹营的同事们相比,郭嘉的贡献也不能算特别突出。 先来看著名的十胜十败论。 《三国志·郭嘉传》注
-
成语偃旗息鼓的偃是指什么_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赵云传》注引《云别传》,时间是在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主人公是赵云。原文如下: 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