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笑谈渴饮匈奴血历史背景_匈奴人的历史

笑谈渴饮匈奴血历史背景_匈奴人的历史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1-13 06:28:35
阅读:

作者:史遇春

岳飞的《满江红》词云:

“壮志饥餐胡虏,笑谈渴饮匈奴血。”

那么,匈奴为什么就那么可恨呢?

这里,就来简单说一说匈奴。

据《三家注史记》卷一百十《匈奴列传第五十》所注,可以知道:

上古尧舜之世的唐虞时,就已有匈奴先祖的存在。不过,那时还没有匈奴之名称,而是以荤粥称之。匈奴的名称,大约始于秦代。

《三家注史记》中云:

“尧时曰荤粥,周曰獫狁,秦曰匈奴”:

虽说匈奴的先祖,可以追溯到唐虞之时,但是,司马迁在写匈奴时,还是从稍后的时代开始的。

匈奴的起源,《史记》所云,其先祖乃是夏后氏的苗裔。

所谓夏后氏,就是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君主的氏称,夏朝王族以国为氏,称夏后氏。

也就是说,至迟自司马迁开始,在古人的观念之中,虽然,一直将匈奴视作“夷狄”;但是,他们还是有一种胸怀在的,那就是,匈奴也是夏后氏的苗裔,与大家是同源同根的。当然,除了胸怀之外,还有就是:一则,历史事实或许就是如此;二则科学概念中的“人类一祖”大约也是如此。

匈奴的先祖,也就是匈奴最早的、可确定名字的先祖,叫淳维。

淳维也被认为是匈奴的始祖。

关于淳维,资料不详。

据《三家注史记》卷一百十《匈奴列传第五十》所注,说淳维与獯粥是同一个人。

关于獯粥,古人有所记述。

据传,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夏朝的最后一个君主夏桀王因暴虐无道,遂被商朝的开国君主商汤流放於鸣条(今山西运城东北)。

三年之后,夏桀王死去。

于是,夏桀王的儿子獯粥便把其父的众妾据为己有,让她们做了自己妻妾。

当时,獯粥带领其部众,避居在北野之地。他们的居所并不固定,是跟随其所放养的牲畜移居迁徙的。

既然淳维与獯粥是同一个人,那么,以上所述獯粥的概况,也就是匈奴始祖淳维的概况了。

要说匈奴,这里,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匈奴的特点。

对于匈奴的生活风俗及其特点,《史记》中写道:

生活宽裕时,就跟随牲畜游牧生活,平常以射猎飞禽走兽为业;生活艰难、遇到紧急情况,则人人习练攻战本领,四处侵夺劫掠,这是他们的天性。

形势有利就进攻,战况不利就后退,不会认为逃跑是一种耻辱。

一切以利益为先,不讲求礼义二字。

年轻强壮的人吃肥美食物,老年人则吃年轻强壮者剩下的东西。重视强壮力健的人,轻鄙贱视年老体弱的人。

父亲死后,儿子可以娶后母为妻;兄弟死去,活着的兄弟可以娶死去兄弟的妻妾为妻。

话说,匈奴世居北狄之地。

根据资料可知,匈奴的历史虽然久远,但是,直到大约公元前3世纪,匈奴才正式兴起,他们控制着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

战国末年,赵国名将李牧曾出动战车1300乘、骑兵13000人、步兵5万人、弓箭手10万人,与匈奴会战,大破匈奴十余万骑,从此,匈奴十余年不敢南犯。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秦将蒙恬率领30万人北击匈奴,收取河套,屯兵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

贾谊《过秦论》云“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此后,蒙恬驻守北防十余年,匈奴慑其威猛,不敢再犯。

此时,匈奴被蒙恬逐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区。

自始祖淳维之后,大约过了一千多年,即秦汉相接时期,匈奴又出现了一位人物——冒顿。

冒顿勇壮,统领万骑,他对其父头曼单于不满,遂培养死士。一次出猎,冒顿用鸣镝射头曼单于,其左右皆随之放箭,头曼被射杀。随后,冒顿诛杀其后母及其异母弟,尽杀异己之大臣,自立为单于。

掌控匈奴大权之后,冒顿大肆征战。

冒顿曾经袭击并打败东胡。所谓东胡,是中国东北的古老游牧民族,据传是太昊伏羲的后裔东夷北迁与胡人融合后的称谓;自商代初年到西汉,东胡存在大约1300年;因居于匈奴之东,故名。

冒顿向西赶跑了月氏。所谓月氏,是匈奴崛起之前,居于河西走廊、祁连山的古代游牧民族,亦称“月支”“禺知”。

冒顿又制服了丁零。所谓丁零,是中国北方古老民族;亦作丁令、丁灵、钉灵。

冒顿还向内地侵略,燕代之地(泛指今河北西北部和山西东北部地区。)受了祸殃。

冒顿之时,匈奴强盛,号称控弦之士四十万。

当时,大汉王朝刘邦在位,他对匈奴的强盛很是忧虑。后来,刘邦亲自带兵,在进击匈奴时,遭遇了白登之围。接着,便有了汉朝与匈奴缔结和亲的盟约。为实践盟约,刘邦曾派刘敬送汉朝皇族的公主到匈奴,给冒顿当阏氏(汉时匈奴单于之正妻的称号);并且每年还要奉送一定数量的棉絮、缯、酒、米和食物等给匈奴。双方当日约定,互相结为兄弟。

就因为有汉朝与匈奴的和亲,所以,后来的匈奴子孙,有假托大汉皇室之姓,而以刘氏为姓的。

强大起来之后,虽与汉朝有盟约、有和亲,但是,匈奴还是屡次进犯边境,对西汉造成了强大的威胁。同时,匈奴还控制了西域。

后来,汉朝逐渐强盛。

于是,在汉武帝(刘彻)时,大汉派兵击败匈奴。匈奴遂退居漠北,分裂为五部。

随后,匈奴又有五单于争立的内斗消耗。

汉宣帝(刘询)五凤四年(前54),郅支单于呼屠吾斯击破其弟呼韩邪单于稽侯栅,占据漠北王庭。

此时,呼韩邪单于南下,投靠了汉朝。

到了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二十四年(48),匈奴八部共立呼韩邪单于之孙日逐王比为单于。

日逐王比单于与蒲奴单于分庭抗礼,匈奴分裂为两部:后来日逐王比率4万多人,南下附汉称臣,被称为南匈奴;而留居漠北者被称之为北匈奴。

因一直叛服不定,最后,东汉下定决心,摧毁北匈奴。

汉和帝(刘肇)永元元年(89),东汉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随行的班固在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南麓勒石,铭刻《封燕然山铭》纪功。

至此,北匈奴衰落不振。

南匈奴归附之后,入居西河郡美稷县(约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辖内)一带。

东汉灵帝(刘宏)中平(184~189)年间,单于羌渠曾经派遣其子于扶罗带领军队,帮助东汉朝廷平定黄巾之乱。

于扶罗助汉期间,羌渠被其国人杀死,于是,于扶罗只能率领其众,留在汉朝,自立为单于。

董卓之乱,于扶罗乘机寇掠太原郡、河东郡,后屯兵于河内郡。

于扶罗死,其弟呼厨泉被立为单于。

呼厨泉单于时,以于扶罗之子刘豹为左贤王。

正如上文所言,因匈奴曾与汉和亲,后来的匈奴子孙,有假托汉室之姓,而以刘氏为姓的。

刘豹之姓刘,就是这种情况。

刘豹就是刘渊的父亲。

其时,魏武帝曹操将呼厨泉单于的属众分为五部,并任命左贤王刘豹为左部帅;其余各部帅,也都让刘氏担任。

晋武帝司马炎太康(280~289)年间,单于五部帅改制为都尉,虽然分别归属于五部,但是,其家都居住在晋阳的汾水、涧水之滨。

左贤王刘豹的妻子是呼延氏,生刘渊。

刘渊就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前赵的开国皇帝。

前赵,亦称汉赵。

304年,刘渊以复汉为名,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北)即汉王位,改元元熙,国号汉。308年,刘渊正式称帝,改元永凤。309年,刘渊迁都平阳。310年,刘渊病卒,其长子刘和即位。没几天,刘和就被其庶弟刘聪弑篡。313年,刘聪夺取洛阳,俘杀晋怀帝司马炽。316年,刘聪又灭掉位于长安的西晋残余势力。318年,刘聪病死,其太子刘粲继立。很快,靳准发动平阳之变,杀死刘粲。镇守长安的汉中山王刘曜发兵攻靳准。

刘曜带军行至赤壁(今山西河津市西北的赤石川)后,登基称帝,改元光初;次年,改国号为赵。

与此同时,石勒起兵反叛,自称赵王,汉赵丧失东土;赵帝刘曜独存西境。

史家为区分,将关中的刘氏赵国连同刘渊所建的汉国,即将稍前的(屠各)刘姓政权统称为前赵,而将随后的石姓赵国称为后赵。

此后刘曜、石勒常相攻伐。

由于刘曜在关中地区对各民族采取高压政策,加上治国无方,一味征战,国势日颓。

石勒则控制了河北广大地区。

329年初,二赵大战于洛阳城西,刘曜饮酒过量,兵败被擒,汉赵主力被消灭。

329年,后赵军乘胜西进,前赵太子刘熙(刘曜之子)弃长安而奔于上邽(今甘肃天水)。九月,后赵石虎攻克上邽,杀刘熙及其文武百官,汉赵亡。

南匈奴一支的后裔,建立后赵,存国26年,在短暂辉煌之后,至此,走向衰落。

(本文结束)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