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的故事——光影里的时代记忆。笔者在整理陈诚档案过程中,发现一组淞沪会战文献及多张清晰老照片,鉴于以往媒体刊载均为翻拍之作,特地挑选其中数张加以解读,希望能为今天的读者更好地展示和再现淞沪抗日的壮丽画卷。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正式拉开帷幕。19日,奉命视察淞沪战场的陈诚、熊式辉返回南京报告战情。熊式辉认为中日战力差距很大,“不能打”。陈诚意见相反:“沪上官兵之不能战诚然!但此时非能战不能战,问题是在当战不当战。若不战而亡,孰若战而图存?”蒋介石态度坚决:“打!打!一定打!”陈诚很兴奋:“若打,须向上海增兵。”
其实援沪大军已在路上。陈诚的基本部队第18军,下辖第11、第14、第67师,最初动员参加保定方面作战,先头列车北上越过郑州时,军长罗卓英突然接到蒋介石电令:“原车南下,开苏州待命。”22日,各部先后到达淞沪战场。第14师特务连长刘鼎汉感慨万千:“火车运兵沿途,百姓夹道欢送,舞龙舞狮,奉茶送水,且有热血青年从军,我连原系一百二十余人,及至苏州,已添至一百五十人矣。”
东京也在忙于调兵遣将,第3、第11师团等部组成“上海派遣军”,任命松井石根为司令官,“以一个精锐兵团在浏河镇方面登陆,以主力在吴淞方面登陆,击败当面之敌人,尔后占领上海及其北面的重要地带”。8月23日,第11师团率先登陆川沙镇,沿江守军一个连哪里抵挡得住,沪北交通枢纽罗店镇轻易失守。第3师团后续登陆吴淞镇、张华浜,上海保安总团及警察总队节节败退。
第9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急调第98师和教导总队第2团、第87师一部反击登陆之敌。陈诚认为兵力过少,难以形成重点,主动请缨第18军诸部“任沿江已登陆之敌之歼灭”。蒋介石完全同意,蕴藻浜以北统归第15集团军总司令陈诚指挥,自信“敌占宝山不过多增一部分,一地区之敌,以后仍以张攻虹口,陈攻宝山,无关大局”。
凭借舰炮掩护和空中优势,日军的两个师团登陆首日仅仅死伤四十余人,损失相当轻微。国军精锐第18军的全线投入,战场情势顿时发生变化,第11师冒着敌机轰炸勇猛前进,立刻以第33旅发动攻击,一举夺回罗店。25日,松井石根日记显示日军伤亡数字急剧攀升,“第11师团自登陆以来,已伤亡人员约四百余名。师团参谋下坂少佐也在登陆后即被敌军飞机击中身亡。第3师团死伤总数达三百余名”。
毫无疑问,国军损失更大,日军反扑罗店,第67师拼死力战,师长李树森负伤,旅长蔡炳炎、团长李维藩同日阵亡。第14师星夜增援,不料罗店西侧横隔着一条小河,河面上的一座桥早已被日军轻重机枪火力封锁,“第83团虽数度向这座桥发起冲击,但因缺乏战斗经验,加之山炮营尚未到达,无炮兵支援,几百名士兵在桥头壮烈牺牲,进攻受挫”。
德国军事总顾问法肯豪森提醒蒋介石:“目前最要害地点,莫如罗店。宜绝对在该处阻止敌人,使不能犯刘行,更不能趋嘉定。稳固由南翔经嘉定—太仓之连络,极关重要。”9月6日,第18军第四次总攻罗店,正拟由敌后侧背席卷歼灭之际,忽闻宝山城失守,为了避免腹背受敌,罗卓英忍痛转移兵力。
宝山县城位于吴淞之北,紧靠长江,实乃第15集团军扫荡登陆日军的右翼据点。8月23日,日军第11师团袭占宝山。罗卓英试图利用夜色笼罩,“以广正面攻击登陆之敌”,指定第98师负责“杨行、宝山之线以左地区”。原本计划24日晚上发起攻势,师长夏楚中鉴于吴淞、宝山之敌严重威胁侧背,断然提前展开行动,成功克复宝山,强力推进至月浦、新镇一带。
日军参谋本部派员至上海战地视察,第三科部员西村敏雄坦言:“敌人的抵抗实在顽强,无论是被炮击还是被包围,绝不后退,派遣军后方接济不上,两个师团陷于严重的苦战中。”松井石根报告东京:“军当面之敌是从平汉、津浦沿线调来,加上中央直系军的精锐部队,总计十五个师,自29日起,以其主力开始向第11师团的正面攻击。值得注意的是该方面使用了中国军中最精锐的陈诚指挥的第11、第14师,我军兵力最小限度需要五个师团。”
9月2日,天谷支队登陆吴淞,松井的目标锁定宝山。国军第98师第583团第1营担任宝山城防,“敌兵舰三十余艘排列城东门江面,飞机十余架轰击各城门,战车向我城门冲击”,营长姚子青表示“遵命死守,惟孤城无援,日久难支,人城俱亡,无补大局,仍恳速援解围”。按照中方战史记录,6日,姚子青在东门阵亡,全营官兵除二等兵魏建臣一人得以生还外,全部壮烈殉国。但据松井说法:“在这次战斗中,投降的敌军共约五百名。后来发现他们有抵抗的意图,便全部枪杀了。”
胡宗南第1军是在宝山陷落前接到参战命令的,先用火车输送至昆山、南翔,然后选择空袭间隙进入刘行、杨行。第1军下辖第1、第78师,接防后士气旺盛,作战顽强,对敌人寸土必争,每屋苦战,打了一个星期,始终守住阵地。9月11日,日军艰难突破杨行。
第78师参谋长吴允周一辈子难忘淞沪战场之惨烈:“我们两个师守了近两周,由于伤亡太大,友军不断地一个师一个师的增援,以填补阵地空隙。日军总是先派飞机来回侦察,然后机翼摇两下,瞬间一阵敌舰炮弹像狂风暴雨似地落在我们阵地上,有些官兵被尘土翻起活埋在内,死伤枕藉,惨不忍睹。”
眼看形势岌岌可危,陈诚建议相机转移阵地,保存战力。蒋介石最初核准,转而心有不甘,“若不支撑到底,何以慑服倭寇”,电话陈诚转告各部:“众志成城,努力构筑罗店至刘行之工事,不得轻退一步,欧战时法军最后决心不退,终能战胜德国。”苦撑至9月下旬,第1师第4团团长李友梅、第1旅副旅长兼第2团团长杨杰相继阵亡,营长以下官兵伤亡百分之八十。陈诚再向蒋介石报告前线种种不堪,终于获准退守广福、蕴藻浜一线。淞沪会战自此进入守势阶段,胡宗南后来写信给挚友戴笠,直言“黄埔部队多已打完”。
参考文献:
1、《陈诚档案》(感谢陈诚女婿余传韬先生授权使用)
2、全国政协文史委编:《八一三淞沪抗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
3、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口述淞沪抗战3》,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淞沪战役时期的国民革命军_淞沪会战死了多少国民党
老照片的故事——光影里的时代记忆。笔者在整理陈诚档案过程中,发现一组淞沪会战文献及多张清晰老照片,鉴于以往媒体刊载均为翻拍之作,特地挑选其中数张加以解读,希望能为今天的
-
大揭秘淞沪会战_淞沪第一次会战
□杨帆 1937年8月18日,正在庐山举办军官训练团的陈诚奉蒋介石之命返回南京,当他准备向蒋介石汇报训练团情况时,蒋介石却摆摆手,说上海情况危急,让他用两天时间,对淞沪战事进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