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李白写胡姬的诗_李白诗里的胡姬

李白写胡姬的诗_李白诗里的胡姬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1-15 08:28:41
阅读:
李白在长安青楼的胡姬醉酒生活

周文矩的《三醉图》的复合

余去岁十月在京城楷夫兄处,观其收藏三幅周文矩的画作,分别绘李白,玉环,明皇三人的生活场景,视三幅图风格相近,用墨用色与线条风格相似,且所用材质相同,疑为一幅长卷,并与楷夫兄共同命名为《三醉图》,另观其所藏李白《爱酒帖》绢本,当是上好的宋摹品,一并把三幅画与一幅字写成三章以下文字,今有将其整合成一篇,以享诸位爱艺者。

李白《爱酒诗帖》与他的生活场景

生于碎叶城的李白,与他人不同的地方,恐怕是对于出生地的风土人情的一种怀念,流落在长安时的生活,对于洋妹子的爱慕,洋美人(胡姬)加酒,是一种人生苦楚中的一种寄托与安慰。他把这种生活写进他的诗文中:

前有一樽酒行二首

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渌酒生微波。

落花纷纷稍觉多,美人欲醉朱颜酡。

青轩桃李能几何,流光欺人忽蹉跎。

君起舞,日西夕。

当年意气不肯倾,白发如丝叹何益。

琴奏龙门之绿桐,玉壶美酒清若空。

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

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

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

显然胡姬对于李白的温柔乡的感觉与酒的麻醉同等的重要,若在都市,有胡姬的青楼,自然少不得李白的身影,当然酒瘾过后,总得归到临时居所的时候,这个场景,便被周文矩绘进他的作品中,这幅《李白携琴醉归图》绘李白骑在他的白马上,好几位仆人簇拥,一位携琴,一位负葫芦之酒,一位举鼎,其身腰系扇,一位持帽,另两位随马后扶持。主人醉的不成样时,早已不省人事,昏昏入睡,不是那班童子仆人扶持,恐怕早已滑下马来,此时的李白,还在醉梦中,回味他与胡姬相聚的快乐春宵吧,然而相聚之后终有散,也只落得春宵一梦寒。看那个阵势,李白被明皇弄了个翰林的官当当,官虽小也算个领导了,自然侍候他的人多一点,不象在野时独自一人的行走,琴与剑皆不可少,琴交友,剑防身,绿水青山随意游,虽然潇洒却未能济苍生,所以终究流入长安名利地,寻找他的机会。

但是到了唐之盛年,济天下的情怀终究是实现不了,这不是初唐的贞观之世,那时还需要人努力,人才十分重要,若李白早生多少年,也许能弄个十八学士之一的,但是现在,已经晚了,这种“不幸”的人生,只能惆怅而买笑于胡姬之青楼,酒之外,还醉书他的诗文,笔走龙蛇,可以是也会象钱和尚一般的绝叫三五声,或者象张旭一般的命令胡姬舞剑,书写草书的激情并不比张旭怀素弱多少,只是因为文名诗名掩了他的书名,也许他就是在青楼洁白的粉壁长廊,写下他爱酒诗:

序文:

今白既爱酒,酒仙得何,须道濁如,勿必求道一斗,醉神为择者传,太白。

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其三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其四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此时的李白早已名天下,天子都敬畏几分,或者顾虑本家,让他几分,自然李白醉在当垆,天子喊他回家吃饭也不应(天子呼来不上船),但最终还得归来,明皇与玉环皆有诗要他咏,这个翰林的闲差也不能白当。趁着李白归家,好事者把他的诗录下,其中有爱青莲之墨宝者,还把他的墨迹勾勒上石,并制成纸本与绢本,收藏起来,就象今天的追星族,把明星的衣与物皆高价购置收藏起来。

于是不仅白之诗,连他的墨宝也流传后世,这本珍贵的《爱酒诗帖》之墨宝,最终还是留下部分绢本,纸本与碑板碑拓。诗文是完整的流传下来,只不过我们还要把诗文与序文作个合并,能够完整化,更好地理解正文的意旨。

李白在长安青楼的胡姬醉酒生活

今天留存的绢本与纸本碑拓等《爱酒帖》是其中的序文部分,《爱酒诗》(又称《月下独酌》)其中写得最有哲理,并十分激情慷慨的,是“天若不爱酒”至“勿为醒者传”这部分,也就是其二部分。目前只发现山西晋祠翰林馆之碑拓《天若不爱酒帖》(见图),它与前面序文《爱酒帖》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它正文部分目前墨迹与摹品未见,或不存于世,或流落民间,真相有待于将来。

显然李白醉草书才是本文核心论述的部分,对于现存的《爱酒帖》、《天若不爱酒》二帖,无论是纸本绢本碑拓,我们都能通过这些下真迹一等或几等的摹品与复制品中,窥探到李白书法的真实气象与风韵,这与所谓流传下来的“真迹”《上阳台帖》在书风上有明显的距离。

黄楷夫老师说:“坊间传为李白所书,无对证,存疑。

李诗仙太白,书法若有这般高深造诣,彼时唐人即不会埋没,当有作品流传。现存世唯一被广泛认可的李白手迹,其字体风格亦与此本区别巨大。

历史上著名书家抄录诗人名句书信手札作为书法作品流传是常例,私或以为此件作品亦若此。

此绢本钤有乾隆帝藏印,或为早于清代的双勾填墨本,原件流落何处、真正书家是何人已无法考证,但此书法作品超一流是没有问题的。”

实物的存在能够说明诸多的问题,其中《爱酒帖》绢本所呈现的是自由潇洒的晋人风韵,也与李白的书法理念相吻合,他说过:“欧、虞、诸、陆真奴书耳,自以流出于胸中,非若他人极习可到。”他的诗风自由潇洒,充满仙气,那么他的书风,也会追寻晋人,与他的诗文追寻晋代衣冠是一致的,他的醉书也如二谢之清发,有特别的韵致。流落人间的仙人李白作诗与作草,皆从醉中来,无醉不成诗,亦无醉不成书,这种借助酒精的作用,使得他的艺术品质得到一种升华与提炼,与凡人拉开距离。也许我们不能否定《上阳台帖》的真实存在,但我们也知道的同一书家的书写风格会多变,虽然总体的一致性也是存在的,比如我们说钱怀素的草书,他的《自叙帖》《律公帖》等有唐人的今草之风韵,但他的《圣母帖》晋代风流的意味却是十分浓郁的。

李白在长安青楼的胡姬醉酒生活

关于晋祠所收藏《爱酒二帖》的来源,应当是当地的儒雅人士收藏的摹本上石雕刻,制作拓本流传下来,那么自然有少量的摹本曾经存在于世,或落入大收藏家比如项墨林之手,或落入官家,比如赵家,朱家,爱新觉罗家,或者落入民间,这也是艺术品的正常流向。

通常原件是孤品,摹本却有数本之多,比如《兰亭帖》原件,摹品有冯摹,褚摹等,用上好的绢双勾摹勒书法作品,通常流行于皇家与王室,还有少量的贵族家庭,以供观赏与学习之用,这些流行在皇室与贵族家族的绢本与纸本摹品,往往质量上品,也成为历代皇家与王室,贵族,大收藏家的追寻对象。

李白在长安青楼的胡姬醉酒生活

李白在长安青楼的胡姬醉酒生活

(绢本周文矩《李白携琴醉归图》,绢本李白《爱酒帖》现藏黄楷夫工作室)

《李白携琴醉归图》钤印:

宣和正方双龙印,桃坞,宣和御书印等,赵佶题:周文矩真迹,天下一人。

《爱酒帖》钤印:

天籁阁,退密葫芦印,子京所藏,项叔子,项墨林父祕笈之印,神品,宣和双龙肖形印,神游心赏,平生真赏,墨林山人,晋府书画之印等,此帖不晚于明,当是宋绢,年代久远,绢面有破损,却不影响整体印象的观赏。

李白在长安青楼的胡姬醉酒生活

关于绢本书画年代的问题,王黎莺老师用高能放大镜拍摄了绢本的细节图,有一种浓郁的空气包缠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包浆,足以说明此二绢本时代的久远,为宋代之前的绢本。(见图)

其中黄楷夫老师还谈论到那些绢本面上有一些类似黄金的金屑,这种绢布宋代之前才有,今天很难见到,这个也让我想到金之元好问(与南宋同时)的一首词:

《江城子.赋牡丹》

姚家池馆魏家邻。上番春。姓名新。倾国倾城,为雨复为云。水北水南无别物,金屑粉,麝香尘。折枝图上看精神。见来频。画来真。办作黄徐,无负百年身。也待不来花下醉,嫌笑杀,洛阳人。

这首赋牡丹的词是写古代绘者绘洛阳花的情形,其中有“金屑粉”句,这个金屑粉应当是画材,象我们今天的人会用金箔纸与金粉作画写字一样,是一种特殊的而且有点贵的材质,通常是皇家与院体画的画者才用得上的,因为古代的材质不象今天的现代材质,化学机械生产,产量大,那时是手工的提炼,量少而质高,皆天然矿物质材质。

从赵佶题名周文矩《李白携琴醉归图》中,我们看到的古画用笔精细,往往用放大镜能看出更多的微妙之处,这是所谓的古调今人多不弹在古画中的体现。其绘制毛发往往用一毫毛的笔,王黎莺老师说是狐狸的一毫毛制成的笔,所绘线条丝丝不乱,十分有序,这同样不是今人能到处。纵是织蝉衣,汉代人所织的蝉衣之轻,亦不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机械与手工所能比拟的。

古画属于那个时代,无法复制,摹品也是一代落后一代,这与现代社会的情形相反,也是非常微妙的事。

李白在长安青楼的胡姬醉酒生活

南唐周文矩《贵妃醉酒图》之品读

《贵妃醉酒图》是周文矩的作品,虽然是摹品,仍然可窥视其绘画之风情消息。《圣朝名画评》与《宣和画谱》均录周文矩之事迹与画,《圣朝名画评》云:周文矩,建康句容人。美风度,学丹青颇有精思。仕李煜为待诏。能画冕服车器人物子女。伪,日升,元中,命图南庄,最为精备。开宝中煜贡之,藏于秘府,为上宝重。 《宣和画谱》亦载:“周文矩,金陵句容人也。事僞主李煜,爲翰林待詔。善畫,行筆痩硬戰掣,有煜書法。工道釋、人物、車服、樓觀、山林、泉石,不墮吳曹之習,而成一家之學。獨士女近類周昉,而纎麗過之。”

现存的周文矩作品基本是历代的摹品,高低参差不齐,有的近之,有的远之,总还能寻找一点原初的气息,周文矩长于仕女画,而且承其本家唐之周昉之真传,《宣和画谱》记载的:“有《逰春》、《擣衣》、《熨帛》、《繡女》等圖傳於世。”应当是仿周昉唐宫风情之作品。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博要写的《贵妃醉酒图》,我们先了解《宣和画谱》记录的有关同一风情作品的名号,这些作品有的是摹品的形式存世,比如《宫女图》,有的不存于世,仅可以以名号想象之。

周文矩其中绘有关宫庭仕女的名目如下:

金步摇士女圖一,謝女寫真圖二,玉步摇士女圖二,詩意繡女圖一,寫真士女圖一,按樂士女圖三,合藥士女圖四,理鬟士女圖三,按樂宫女圖一,按舞圖一,玉妃遊仙圖一,宫女圖一,遊行士女圖一。

显然这不是周文矩全部的作品,只是收入赵家的作品,其它的名目皆淹没,一个画者,或者一个书者,往往一生有很多的作品,只是时代的太久远,未能保存下来,这个也是正常的,比如怀素的作品,多的是,在湖南一带(此湖南一带,非今天湖南一省,而是洞庭湖之南,江南道的地域,范围相对广泛些),家家屏障都题遍,而保存下了的基本没有,唐代距今超过一千多年,实事上没可能保存下来,若后代的画者反复的摹制,能够让后世看到仿佛的情形,也是一大功德。

董其昌在他的题画中谈到王晋卿的《瀛山图》因祝融之灾早已归天,那么今天台北故宫留下的迹,其实也只算个摹品,虽然,仍然让今天的人开心,至少有摹品,总没完全消失在历史的轨迹之中。

前面说的《宣和画谱》述“有《逰春》、《擣衣》、《熨帛》、《繡女》等圖傳於世。”这段文字,亦可以想见周文矩受其本家周昉影响大,一个大唐一个南唐,其实是很照应的。

乱世的王朝短命,却是艺人自由潇洒的时代,他们约束少,于艺事中的深度十分的沉醉。而且王朝的王也很巴结他们,以便为他们服务,而不象朱元璋,行杀戮之实。当时的绘者役者给他们的宫庭绘制美好的作品,让这个短命的王朝与他们的人生增添一点乐趣。战乱使民痛苦,他们用艺术麻醉自己也更用心,绘者就是役者,虽然文人总是不与这役者同伍,但这些役者的呕心沥血之作品能够带给当时与后世人们之快乐、欣然,喜感,更重要的是古代没有摄象机,这些“写实”的绘品起到不可替代的历史现实图像的作用。

文人画只是自乐的副产品,董其昌就说过:

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故其人往往多寿。至如刻画细谨,为造物“役者”,乃能损寿,盖无生机也(引号博者加)。

而那些“役者”肉笔绘却是自乐而乐他的作品,细腻精粹,往往幅面不大却有更多的容量与丰富的内容。显然王朝的王是如何看重这些役者画师的,他们的能力不是今天的人能够比拟,他们的训练就是要“目记心识”,而不单单是写生,因为王者还会交给这些役者画师一项重要的使命:偷绘大臣与部下的生活场景,他们的行为现实,作为一种情报观察的来源。无论是顾闳中,周文矩,皆担任过这种使命,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顾、周二人皆画过一本)便是这种间谍绘品的产物。在五代,诸多的画师已经把唐朝的人物、山水、花鸟画推向极致,已经是无法超越的高峰,而宋只是发扬这些,师承这些,模仿这些,宋朝的院画,很多只是从西蜀,南唐的画师那里延续其生命,花鸟一门,象黄筌、徐熙已经是无法超越了,人物画到了周文矩、顾闳中那里亦是顶峰,山水画是董巨,宋朝事实上只是作过摹品复制与保存工作,连一些皇帝也不务正业,参与了这种工作。

显然在东瀛的武者,幕府将军同样是重视役者画师,象安土桃山屏障画的画者,狩野家族画者,长谷川等伯家族画者,皆是绘制精粹的役者,虽然他们有时也绘写意的文人水墨画。

短命王朝文化历史不显正是因为其短命,没有机会为自己王朝的画师著书立说,藏之名山,传诸其人,所以不彰显也成了现实的情形,当我们清醒一点,拨开历史的迷雾时,我们会看到更多的真相,我们要从流落在民间的摹品与仿品里寻找仿佛的现实,或者只有这样方能离真相不远。显然我还想到隋朝,诸多的作品现实能够证明,隋朝的书法已经是综合南北而达到顶峰,我手中有一本《隋人书妙法莲花经》印刷品,清晰的展示隋朝楷书的成就,这种从敦煌洞穴出来的原迹,足以说明隋朝的书法艺术已经是极点。后代的历史是成功者写的,所以往往并不是事实,而是带有某种偏见,对于我们结束家天下的社会现实的情形下,我们的艺术历史,应当是破除更多的偏见,更加的接近真相,更多的关注出土的作品现实与流落民间真迹与摹品,仿品的现实,寻找真正的艺术历史之事实。

以上的文字并不是主要的述说部分,却是一个重要的引言,因为我所谈论的周文矩的作品,显然也是摹品,接近宋代以来的历史的摹品,我们从摹品中说唐之宫庭的风情故事,说五代的绘画艺术的现实。

周文矩的《贵妃醉酒图》(现藏黄楷夫工作室)共绘四美人,其中一美着青色衣,戴女冠,持一柄大障扇,前面绘一位有点醉意的女子,这人便是女主人杨玉环,身形画的较三位侍女大,贵人大,小人小,很正常的一个绘品语言表达方式,杨妃头饰有金凤,前胸拉的稍底,此宫庭贵妇常有的态势,展示杨妃丰肌秀骨,明眸善睐的形象与风姿,其着长长的袖,飘落的裙。真个是:衣带萦纤草,裙裾扫落叶。杨妃看上去软弱无力,一手扶着一侍女的肩膀,另一侍女从其身背两手扶持着她,一步三摇的,从背景与前景看有玉彻雕栏,背景有一棕榈树,并一假山,前景还有一石与丛竹。这时的贵妃已经是离了百花亭,在归寝之路上。显然这是一个故事的片段与情节,绘者高度提炼的表现这一风流遗韵的视觉现实。摹品是宋绢的金黄色底,背景除一树一石一栏,其实是空虚如留白,突出人物的绘制与刻画。

周文矩受周昉的影响深,多绘宫庭风情故事,不论是南唐的宫庭现实,还是昔日大唐的宫庭遗韵,皆在其着力绘制的视野之内,除了前面博客论述的《李白携琴醉归图》,尚有《明皇进酒欲醉图》,是为周文矩之《三醉图》系列作品,欲知《明皇进酒欲醉图》绘品风情与故事现实如何,且待下文分解。

李白在长安青楼的胡姬醉酒生活

周文矩《明皇进酒欲醉图》欣赏

因为明皇见异思迁的关系,与杨妃闹别扭,虽然是千金宠爱集于一身,仍然有缺欠的地方,明皇因临时幸江妃(梅妃),与玉妃不见而散,成了两人关系的一个僵点,为此两人皆不快,如是酒成了减缓情感痛苦的媒介。图中的明皇可能因玉妃的不待见,自然也是借酒浇愁,虽然是举杯消愁愁更愁,但除了更进一杯酒还有什么法子。周文矩的《明皇进酒欲醉图》(黄楷夫工作室藏品)正是反映这个场景与片段,图中的明皇一如其太宗之魁梧,身形高大,或者无非是把三个小人画小的,更显唐朝领袖之高大、伟岸,玉带缠腰的。不过此时的明皇,已经是喝的过多了,但仍然是不肯停杯,两个娇弱的侍女一左一右,努力地扶持着圣驾,千万不要让陛下倒下,进酒的奴才虽然是一万个不情愿,仍然是不敢违圣意,跪着更进一杯酒,那酒杯是仿商周的器形,银质杯,有点银光之闪耀,奴才扭着头,不敢正眼一下明皇,因为是带有一点情结的,但毕竟是奴才,劝不了也没一点办法。背景有假山与花树,还有其它绿色的植物,相较唐朝的某些作品只图人物不绘背景,应当是相对丰富多了,但仍然是一石一树外,并无多的长物,虚空仍然占居一些画面,以更多的精力刻画与描绘主要的人物。

关于明皇与玉妃的关系对于后人是见仁见智的,白居易的《长恨歌》还有其它一些诗章反映此事迹,对于明皇过分的临幸杨妃,自然是引起一些人的不满,而且宫中宫女三千不要说临幸,连见圣颜的机会都没有,我们只要读一读“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就知道当时有多少宫女是多么的伤感,不要说梅妃一人了。想想司马氏的羊车临幸的故事,我们就可以知道,“为君难”(注意引号,这可是家天下时代难堪的问题)。

绘品铃印:宣和中秘 晋府书画之印 日诚龙虎肖形龙印宣和 宣和圆形双龙肖形印 世贞 赵佶题字:周文矩妙笔 丁亥御札 天下一人

《三醉图》复合

文字写到这似乎是应当结束了,且慢,还有话要说,即说三醉图系列,那么这三幅相关连的图是异常的密切,我们想想唐朝的与以前绘画格式,往往是连绵的长卷,宫中的景致,那种故事是一个片段接一个片段地绘制在长卷中,而且我们知道的南唐的《韩熙载夜宴图》也是长卷,这是南唐绘画的一个总的格式,有点似近代连环画的意味,所以接着要说的是,此三醉图原本应当是绘在一个长卷上的,只不过后来的三家分晋,被分割装裱,而成今天这种观看现实,这个分晋的原因只能猜测,或者收藏的某个家族因儿女分家而各执一个片段,或收藏者因便于收藏而分割装裱之,真实的原因是无从得知,关于这种现象,邓椿在《画继》中说:“闻之故老曰:承平时有一不肖子,质画一匣于人家。凡十余图,每图止各有其半,或横或竖,当中分剪,如维山、戴特、徐熙芙蓉桃花、崔白翎毛,无一全者。盖其家兄弟不义之甚,凡物皆如是分之,以为不如是,则不平也。诚可伤叹!”(卷九.杂说)这是古画论记载的绘画分割装裱的情形。

我们从绘品风格与场景情形来看,三幅周文矩的作品似乎是同一时间同一风格的绘品,三者拼接起来也是一幅完整的长卷,而且这三幅摹品的用绢与用色,用笔与线条的特质皆是惊人的一致性。

古画中有分割装裱的现实也是常见的案例,比如我们熟悉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之《丹枫呦鹿图》、《秋林群鹿图》两幅辽代的作品(见本博文章《丹枫呦鹿图》的绚烂之极》),其实原本是一幅,后来成了分割装裱的现实,它的原因与故事,目前尚不清晰,但两者的用笔与用色还有绢布,却有惊人的一致性。

对于古代绘品中的长卷,人们熟悉的还有晋顾虎头的《洛神赋》、《女史箴图》,唐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也是这个格式,其它就不举例了。

那么这一幅可以命名《三醉图》的长卷被疏理,我们就重新理解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这样我们可以设定从长卷的右边开始,分别是贵妃醉酒,明皇进酒,李白醉归这样的故事次序,这样我们又能看到李白同志回到“家里”时,发生了什么,于是讨好两个贵人的诗文也就诞生,这个时候的李白,写出了三首“赞美”玉妃的诗: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槛杆。

——李白《清平调》

这三首诗原本可以成为李杨两人关系的润滑剂,却不想有小人的挑拨,成了李白最终离开长安的原因。

(家林论艺)

微信公共号:雷家林书画

后援单位:北京黄楷夫工作室

广州梁慧强公共建筑美学工作室

(欢迎更多资助者加盟)

(原创文字作者系网络艺评家,诗人,书画家)

主要文章:《宋画哲学》、《家林论唐宋艺术》、《家林读苦瓜和尚画语录》、《完美的女神--品读安格尔的《泉》》等,作品有《雷家林彩墨人体作品》

更多中原古代文化的文字:

雷家林:花道、茶艺与香术

王维--充满诗意与禅味的水墨山水画卷

《女史箴图》--成教化,助人仁的绘画经典

以诗化心灵阅读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李清照的轻解罗裳的浪漫

秦淮八艳秀书画

宋仁宗让柳永填词是因为柳永爱写艳词吗?

展子虔《游春图》中的中原风俗

《北齐校书图》中形同性感的校书郎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里的锦绣巴山蜀水

《芙蓉锦鸡图》的美学意义

清明上河图--梦里水乡故都,熙熙攘攘,万种风情

从韩滉《五牛图》中读五千年华夏文明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关于罗衣的问题

从名画中读唐朝--伎与妓-俳优-教坊

从古代绘画图像中看诗意的唐朝

周文矩的《三醉图》的复合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