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庄子,北冥有鱼_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庄子,北冥有鱼_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1-29 21:59:16
阅读:

庄子的哲学是立足于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其文章构思巧妙,意境丰富。通过寓言故事来阐述深邃的道理,可以说是《小故事大道理系列读物》的鼻祖了。《逍遥游》中讲述了三个小故事,我们分为三篇来阅读,品味庄子在寓言故事中所阐述的道理。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是《齐谐》中的一个志怪故事,在北海有一种叫做“鲲”的大鱼,可以变化成大鸟,叫做“鹏”。鹏要从北海往南海迁徙,先击水前行三千里,然后凭借旋风飞到九万里的高空中。

这里庄子阐述了一个道理:“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鲲鹏本身是庞然大物,“不知其千里也”,为什么水可以载,风可以负呢?是因为“积之厚”的缘故。把杯子里的水倒在门前,则小草可以浮起来,但是杯子就浮不起来,这是“舟大水浅”的缘故。鲲鹏之所以可以南迁,是因为水之积厚,风之积厚。苏轼说做学问要“厚积薄发”,大概是从这里出来的。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

然有只蝉笑着对小斑鸠说:我们有往榆树上飞,有时候都飞不过去,怎么可能飞九万里而南迁呢?这里庄子又阐述了一个道理,“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跟朝生暮死的小虫子没办法说清楚夜晚的事情,跟夏生秋死的蝉没办法说清楚春冬的事情。楚国南边有一种叫做“冥灵”的树,以五百年为春,以五百年为秋,这都不算长的,上古还有一种叫“大椿”的树,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区区彭祖也只不过是活了八年年,世人竟还想着跟彭祖比寿命,这不可悲吗?

商汤跟夏革的对话中,降到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不过换成了麻雀:我腾空而起飞到几丈高,在蓬蒿之中来回穿行,这已经达到极致了。还要飞到哪里去呢?不少翻译将蝉和麻雀的问话说成了对大鹏的嘲笑,不过笔者看原文,觉得理解成自嘲更恰当些。你说大鹏能飞九万里,跟我有什么关系?我能飞的就这么高!揭示的道理是“夏虫不可以语冰”,这是人类认知的自我局限性,小的永远理解不了大的,寿命短的永远也理解不了寿命长的。宇宙学虽然计算出宇宙可能是930亿光年,但是人类在理论上只能看到640亿光年的空间,即使以光速在跑,在宇宙膨胀的速度面前,就像是开着汽车追着看高铁一样。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

小大之辩,用于人生格局的思考上。庄子说:有这样一个人,他的才能可以做官,品行得到百姓的认可,德性可以符合君主的心意。这也算是“人中龙凤”了吧,他们完全可以自鸣得意了!但是宋荣子嘲笑他,就像麻雀一样不知道鲲鹏之大。大家都赞扬,大家都批评,这个本来是于个人无关的,能被世俗眼光影响的,只有那些世俗之人,宋荣子是不会因为世俗虚名荣辱而汲汲追求的。即使是这样,列子还是看不上他。列子超然世外,御风而行,对人世间的祸福是毫不在意的。及时如此,庄子还是看不上。没错这是庄子列出来的“鄙视链”。有道之人看不上有所凭借的人,有所凭借的人看不上不慕名利但是无所建树的人,不慕名的人看不上追名逐利的世俗人。这得看是从什么样的格局来思考问题了。

古人将人生格局分为家、国、天下;修身的目的是为了完成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庄子的反对这种人生追求的,认为他们格局不够大。天下之外还有浩瀚无垠的宇宙,如果能够抛开世俗价值观的束缚,顺应天地万物之自然,顺从阴、阳、风、雨、晦、明,在遨游在广袤无穷的境界内,这样才能做到无所凭借。庄子所认为的理想人格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庄子哲学:人生观和价值观

庄子哲学:宇宙观和认识论

转载请注明出自【头条号:极简国学】

插图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先联系作者!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庄子,北冥有鱼_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庄子的哲学是立足于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其文章构思巧妙,意境丰富。通过寓言故事来阐述深邃的道理,可以说是《小故事大道理系列读物》的鼻祖了。《逍遥游》中讲述了三个小故事,我们

    经典语录
  • 逍遥游原文及翻译一句原文一句翻译_逍遥游原文一一对应翻译

    逍 遥 游 (节选)《庄子》 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

    经典语录
  • 怎样理解庄子的逍遥游_要达到庄子的逍遥境界需要

    “我才20几岁,还有好长的路要走,如果这里怕那里担心,那我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这是我在看《乐队的夏天》盘尼西林乐队队员小乐面对专业乐迷的建议的回答。 听到这段话时,我想到

    经典语录
  • 已过重阳种菊花,留连秋色带霜华_诗人与朋友喝完酒后,约定重阳节时前来赏菊花,这真是

    又是一年重阳。这个节日,从热闹氛围上,略不如春节、中秋,但倒并未像上巳、花朝那样彻底沉寂下去。如今对于不少人来说,都有“重阳敬老”“老人节”这样的印象,似乎这是个专给长

    经典语录
  • 所见清袁枚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_清朝著名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

    古代士人,历来受科举之途,而轻赚钱营生之道。不能及第的读书人,除非家业深厚,不然由于不谙生计,常陷入穷酸不堪的状态,就是科举中第,投身宦海的,也要一生小心,摸爬滚打多年

    经典语录
  • 随园记袁枚_《随园诗话》清 袁枚

    袁枚 (1716-1797) 清代诗人、散文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

    经典语录
  • 与朱元思书文言文知识整理_《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赏析

    【作者及说明】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家世寒贱,好学有俊才,为沈约所称赏。南朝梁时官至奉朝请。因私撰《齐春秋》免官,后奉封诏撰《通史》,未成

    经典语录
  •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_重阳节的来源与传说

    “重阳节”是一个敬爱爱老的节日,是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在古代,数字是有阴阳属性的。数字“九”是阳性盛极之数,而“九月九日”这天则占了两个“九”,因此称作“重阳”。 魏

    经典语录
  • 重阳节饮菊花酒的意义_重阳节喝的酒是什么酒

    九月初九重阳节,可谓是登高望远的好时候,当然了在重阳节这一天必不可少的就是我们的菊花酒了,那么在重阳节这一天为什么要喝菊花酒呢? 宋代高承著的《事物纪原》记载:“菊酒,《

    经典语录
  • 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指什么_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在古代指什么意思

    还有不到一个月就到重阳节了。每到重阳节,就会让人想起王维那首脍炙人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就已形成,唐代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沿袭至今。民间有九月九日登高风俗,故有“登高节”之称,也叫“茱萸节”、“菊花节”。《西京杂记》中说:“汉武帝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饼,饮菊花酒,令人长寿。” 最具神话色彩的是南朝梁吴均在《续齐谐记》中的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东汉方士)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只是“茱萸”到底为何物呢,迄今争议不断,有山茱萸、吴茱萸、食茱萸、草茱萸都诸般说法,各有各的道理。这几种植物虽名相近,然皆不同类,有木本者,有草本者;科目也别,有属山茱萸科者,有属芸香科者。不是一种植物,强混在一起,皆以“茱萸”为名,那么古人重阳插戴者,究竟是哪个“茱萸”呢? 茱萸纹锦覆面 一、唐诗中对茱萸的记载 写下“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人王维生活于唐代。那么我们就从唐诗的记载中,来寻找和确定茱萸的性状特征。 为树,有叶、花、枝。《 长安贼中寄题江南所居茱萸树》(唐·武元衡):手种茱萸旧井傍,几回春露又秋

    经典语录
  • 重阳节来源于_重阳节的传说第一个终于体现了什么

    重阳节的由来一:先秦祭飨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重阳节的由来二:祭祀大火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重阳节的传说一:辟邪说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一日

    经典语录
  • 重阳节的由来与传说_重阳节意味着什么

    “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的传说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

    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