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杜甫眉头一瞥_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杜甫

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杜甫眉头一瞥_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杜甫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2-03 02:58:41
阅读:

点击蓝字“废纸帮”,关注最美书人书事

再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又是赏月的好时节。

从古至今,月亮一直是中国历代文人的吟咏对象,在他们的眼中,月亮是超尘脱俗、优美凄清的。

月亮自己并不表达情感,但是,中国历代文人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投射到月亮身上:“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这样,“我寄愁心与明月”是这样,“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也是这样。

在中国文化和诗词里,月亮是思念恋人、思念家乡的象征,是一个重要意象。对月亮的偏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鲜明特点。

诗人李白就给他的儿子取名为“明月奴”,可想而知他对月亮的痴迷程度。他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欲以月为友,明月寄托了李白美好的理想,诗心入月,余光中说他“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关于“月亮”的一首诗歌——《古朗月行》。这首诗很独特,也很有意思,作者不是写成年人对月亮的感受,而是以一个儿童的视角去观察月亮,很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共鸣。

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这是一首拟乐府诗,乐府是古时候专门收集整理民间音乐的行政机关。“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于《杂曲歌辞》。杂曲是相对于雅乐来说的,雅乐是官方的规范音乐,不符合这些规范的音乐,就成为杂曲。南北朝时候的鲍照,也写过《朗月行》,内容是写美女对着月亮弹琴唱歌。李白的这首诗称《古朗月行》,表示拟古,意思就是仿效古人的风格形式。

这首诗很有意思,作者不是写成年人对月亮的感受,而是以一个儿童的视角去观察月亮,很容易让孩子们,尤其是住在乡下的孩子们引起共鸣。工业时代以来,大城市的空气污染和光污染都比较严重,加之高楼构筑的水泥森林,城里的孩子很少能看见或者注意到皎洁的月亮,对月亮这个自然天体不够敏感。但对乡下尤其是古代的少年来讲,月亮则是对生活和心灵影响非常大的自然天体。

古代没有电灯,甚至大多数人连油灯也点不起,他们都差不多在现在下午五点左右就把晚饭吃了,一般吃完饭,还要再过一到两个小时,太阳才下山。如果吃得太差,觉得身体倦怠,大概在夜色中呆一会,就早早上床睡觉了。吃得还可以,又勤劳想挣点外快的,还得干活。很多时候,他们都是就着月色下干活,可以节省燃料费。尤其满月的时候,还是能干不少活的。所以,月亮对于古人有特殊的意义。大人在月光下干活的时候,儿童多半也在月下玩游戏。

我记得自己小时候,大人常告诫:“千万不能用手指月亮,否则晚上它会跳下来,割掉你的耳朵。”那时我是深信不疑的,这也可见我们和月亮的亲近,很多民俗禁忌都与它有关。后来还听说月亮里有个广寒宫,嫦娥住在里面,除了嫦娥,月宫里还有一棵桂树,一只白兔,在不停地捣药。另有一个叫吴刚的人,有事没事就拎起斧头砍伐桂树。但桂树是仙树,砍了又长,所以过了成千上万年,怎么也砍不完。

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这些故事都是古书上记载的。唐代有一本笔记小说叫《酉阳杂俎》(音:yǒu yáng zá zǔ)的,里面就记载,相传月中有桂树,还有蟾蜍,月中的桂树高达五百丈,下面有一个人,一天到晚抡起斧头砍伐桂树,但是树刚被砍出创口,马上就自动愈合。这个砍树的名叫吴刚,是西河地方的人,因为学习仙家法术,犯了错误,被罚到月宫来,命令他砍伐桂树。

还有一本书叫《淮南子》,说后羿曾经向西王母求得了不死之药,但被嫦娥偷了,嫦娥把不死之药吃下肚子,就飞上了月宫。后羿非常难受,但也无可奈何。月宫里有兔子的说法,也见于《楚辞》和汉乐府诗歌,说有个凡间的小吏在山顶上,发现了云间有宫殿,知道是天庭,于是叩请天帝赐一粒长生不老的神药,天帝大发慈悲,命令捣药的玉兔,把正在捣制的神药蛤蟆丸给了小吏一粒,小吏千恩万谢地回去了。除此之外,这类传说还有很多,不胜枚举。

所以,李白就是在这样的农耕环境下,写下了这样的诗歌。开篇就回忆起自己的童年,说自己小时候不知道那叫月亮,把它称为白玉一样皎洁的圆盘。这当然有具体语境,一定是在满月时候的感想。月缺的时候,他把月亮看成什么,没有说。大概月缺的时候,一般小孩也不在意它是什么,只在满月的时候,大人有兴致赏月,才会拿这个问题来问小孩:“你看那天上圆圆的,是什么呀。”李白大概被这样问过,他的回答就是:“像个白玉的盘子,又像瑶台宫殿里的明镜,飞了出来,悬挂在青云之间。

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但这里是有疑问的,我感觉李白这里貌似是在回忆,但其实这个回忆并不诚实,依旧带有成人的思维。因为月亮这个词简单,应该是儿童认识的第一批词汇,而白玉盘和瑶台镜之类,对儿童来说,肯定比月亮认识得晚。瑶台还是个典故,指传说中神仙们住的地方。李白没有理由不识得月亮,但知道白玉盘和瑶台镜。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任何作家写东西,都做不到百分百的客观。美国的作家福克纳和塞林格,都以儿童为视角写过小说,但从很多段落可以看出,依旧是带着成人思维的书写,不能当真。

接下来几句有典故,其实就是描绘我小时候听来的故事,“仙人垂两足”,是说仰头看月亮,看见朦朦胧胧的影子,大家就会指指点点:“看,那是仙人,他坐在那里,两个脚垂着。”其实都是遐想。“桂树何团团”,是说桂树为什么那样繁茂,也是一样的遐想,其实谁看得清那到底是桂树,还是别的什么?但大人们都说是桂树,那就只有深信不疑。“团团”,指桂树聚集枝叶繁茂的样子。“团团”的本义是圆滚滚的,古人常用它来形容满月,也用它来形容丰满的树丛。这里说桂树团团,自然也是指桂树聚集在一起很丰满圆滚滚的样子。

接下来还是想象:“白兔捣药成,问言谁与餐。”那月宫里的玉兔,你把药捣好后,请问是给谁去吃呢?问言,问;言,是语助词,古诗文中常见,没有实际的意思。与谁,就是给谁的意思。

这首诗的后面本来还有八句: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是借月亮的盈缺,抒发了作者内心的一些悲愤情绪,写的是但对于小朋友来说,可能不好理解,所以课本中删去了。

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这首诗用了两个比喻,把月亮比作白玉盘和瑶台镜,都是很有质感的比喻。

月亮总在晚上出现,在古人的思维中,晚上一般象征阴气,所以月亮总给人很冰凉的感觉,古人写诗,也把月亮称为“凉月”或者“冷月”。而白玉摸上去也是冰凉冰凉的,镜子当然也是冰凉冰凉的。

白玉盘的比喻,既体现了月亮的形状,又体现了月亮的颜色,还兼顾了想象中月亮的手感;瑶台镜的比喻,首先体现了月亮的形状特征,也同样体现了月亮的手感,甚至质地。月亮虽然看上去是白色的,但又不是那种浑浊的白,而是一种清亮的白,仿佛透明似的。所以,比拟为镜子,读者会觉得更妙更贴切,不管是从手感还是质感,都是这样。而且这镜子是瑶台的,仙人的东西,又平添了一股缥缈之气,非凡间俗物可比。

因此,瑶台镜的比喻,比白玉盘更加精妙。宋代词人辛弃疾有一句词咏月亮,说:“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也把月亮比作镜子,肯定是受了李白这些前辈诗人的启发。

以上关于李白和《古朗月行》的解读来自音频课程《梁惠王带你读古诗词》。

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梁惠王是谁?

梁惠王真名史杰鹏。

他是成功的作家,他的小说屡屡进入畅销榜,历史小说《亭长小武》畅销数十万册;

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他是古典文献学家,他先后师承著名古文字学家李家浩、著名语言学家王宁,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专攻古文字学、先秦两汉文献学。他的第一门线上课程《从<诗经>到姜白石——梁惠王古诗词二十讲》超过10000人学习,根据课程讲义出版的图书《悠悠我心》,上线3个月,就加印了5次。

在他看来诗词背得越多,古典诗词的语感就越好,如果想写诗词,就会比常人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他跟太太两个人,一个人写讲稿,一个人录音,把教育部指定必背的75首古诗词,做成了音频课。

课程优势

1.专业性:古文字学博士从训诂学角度疏通字词,市面上独一无二。

2.经典性:课程包含大量同主题下未选入课本的经典诗词的对比解读,让你真正学会识别什么才是经典,指导孩子不再手足无措。

3.科学方法:课程仔细拆解了古今大作家的写作技巧,可以直接让孩子练习,培养实战能力。

4.家庭教育:爸爸撰稿、妈妈转述,讲给女儿听,真正适合全家人一起学习的人生第一课。

5.即时性:“音频+图文”专栏,每讲10分钟左右,一次购买、永久畅听

这堂课上线不到三天,就有超过1000人订阅了课程,好评不绝于耳:

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75首古诗词

每首诗一节课

每节课10分钟左右

每节课程都可以反反复复收听

课程的定价是199元,目前限时只卖99元,平均每节课才几毛钱。

扫描二维码

或者点击阅读原文

尝试着静下心来

一起进入那个穿越千古的人文世界吧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订阅古诗词课。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