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族,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拓跋鲜卑族是鲜卑的一支,亦称别部鲜卑,原居于额尔古纳河和大兴安岭北段。十六国时期鲜卑的慕容、乞伏、宇文、拓跋等部都曾建立政权。特别是拓跋部於5世纪中建立北魏王朝,统治北部中国达140余年,并竭力促使鲜卑人汉化。内迁的鲜卑人则逐渐转向农业并与汉族融合。但拓跋鲜卑族的起源和发祥地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1980年在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大兴安岭北段顶巅东侧的嘎仙洞中,发现了北魏太平真君四年,拓跋焘派李敞祭祖先时刊刻于石壁之上的祝文,全文19行,201字。嘎仙洞石室祝文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拓跋鲜卑的发祥地“大鲜卑山”就是在今阿里河附近的大兴安岭北段。为保护这一遗址建了拓跋鲜卑民族文化园,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嘎仙沟经营林场内,公园占地面积15819公顷,距阿里河镇10公里。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十大历史名胜风景区。
鲜卑族是中国北方阿尔泰语系游牧民族。
鲜卑族,秦汉时从大兴安岭一带南迁至西刺木伦河流域。曾归附东汉。
拓跋鲜卑族是鲜卑的一支,亦称别部鲜卑。
拓跋部於5世纪中建立北魏王朝,统治北部中国达140余年,并竭力促使鲜卑人汉化。
北魏太平真君四年,拓跋焘派李敞祭祖先时刊刻于石壁之上的祝文,全文19行,201字。
内迁的鲜卑人则逐渐转向农业并与汉族融合。
隋唐以来,鲜卑已不再作为政治实体和民族实体存在,但他们的后裔却在这两个朝代居于重要地位。
据史书中记载:拓跋鲜卑,这个来自北方幽远之地的游牧民族,和司马迁笔下的匈奴一样,是地道的“炎黄子孙”。
黄帝有个儿子叫昌意,昌意将自己的小儿子分封到北方大漠,这一支脉到了大漠,过起了迁徙射猎的游牧生活。
结绳记事,口传历史,与中原的习俗大相径庭,但他们一直坚信自己出身高贵,是黄帝后裔。
因黄帝以土德而王,那么“黄帝后裔”就是“地土之后”,在鲜卑语中,“土”就是“拓”,“后”就是“跋”,所以他们就以“拓跋”作为部族的姓氏,即鲜卑拓跋部。
拓跋鲜卑民族文化园,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嘎仙沟经营林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