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ì
历
shǐ
史
shàng
上
de
的
mín
民
zú
族
引言
鲜卑、契丹、突厥……这些名字熟悉又陌生,他们曾经声名赫赫,如今却不在56个民族之列,他们从哪里来,又去了哪儿?他们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美民”将陆续推出“历史上的民族”系列,今天先聊聊鲜卑,敬请关注,欢迎投稿!
对多数中国人而言,对黑龙江流域及松花江、嫩江流域的印象只停留在“北大荒”上,这一被清朝封禁的后果,影响了普通中国人的思维达数百年。实际上,数千年来这一区域强族辈出,不断南下西进,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主要力量之一,也是中国历史嬗变的重要动力。东北地区也成了中国历史的“后院”。鲜卑就是其中一员,她也是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族。
嘎仙洞
嘎仙洞位于大兴安岭地区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的山麓上,是一个自然山洞,洞内面积约2000平方米,表面看起来并不起眼。1980年7月30日,一位学者发现了嘎仙洞石壁上的石刻祝文,拓跋鲜卑再次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石壁上所刻的是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北魏君主拓跋焘派大臣李敞等祭祀祖先的祝文,共201个字,记述了拓跋鲜卑从此向西南迁徙,而后南迁,最终建立北魏的过程。图/陈丹正
一
堪称1500年前的“宋氏三姐妹”
独孤一门三皇后
独孤信(503—557),生于北魏末期,祖籍云中(今山西大同),是鲜卑化的匈奴人。史载其人玉树临风,长相俊美,还武功了得。放在今天,想必会迷妹众多。这位“花样猛男”先是不顾全家老小的安危,帮助北魏孝武帝对付权臣高欢,后来,同乡宇文泰篡魏立周,他又因“佐周代魏有功”,被封为柱国大将军,成为朝廷倚重的“八大柱国”之一,胆识、手段、政治敏感度一时无俩。
最为奇葩的是,他用政治家的眼光来择婿,如同股海中的高手,于万千股中竟屡屡选中潜力股,其中一二股更直接孵化成大牛股,这门本事,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牛首金步摇头饰
金步摇是鲜卑贵妇特有的头饰
独孤信有7个女儿,长女嫁给了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当时宇文毓还没当皇帝。宇文护废杀15岁的傀儡皇帝宇文觉后,迎立宇文毓为“天王”。独孤信的大女儿命运不济,仅做了两个月的王后便死了。宇文毓正式称帝后追封她为明敬皇后。
独孤信的四女儿嫁给了同为“八大柱国”之一的太尉李虎的儿子李昺,生了个儿子就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李渊称帝时母亲已死,于是追封母亲为元贞皇后。如果觉得这两位皇后有名无实,那么独孤信的小女儿独孤伽罗就货真价实了,她嫁给了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实打实地做了皇后。
二
李世民的祖母、生母都是鲜卑人
上来就讲独孤信嫁女这番故事,其实是想说明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鲜卑的血统和基因早已渗入了隋唐两朝的皇室血统中。尤其是唐朝,后人言盛世必称汉唐,然而唐朝真是血统纯正的“汉”家帝国吗?现在我们看到至少在皇族血统上它恰恰有着很多的鲜卑基因。开国皇帝李渊,母亲是鲜卑人,他的皇后也为鲜卑人。如此一来,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生母都是鲜卑人,巧的是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还是鲜卑人。
请输入标题 bcdef
人物双狮纹金饰牌,是鲜卑贵族用以护身的佩饰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一脉相传,唐高宗李治的曾祖母、祖母和生母都是鲜卑人。有论者认为:“几代连续通婚混血,几代北方草原民族狼性性格的持久影响和熏陶,使李唐皇族血统里的汉族比例降到四分之一以下,其因持续地跨民族通婚而获得的基因改良的优势,在李世民身上尤为突出,他的骁勇凶猛顽强的狼性性格堪称中国帝王之最。”此外,位居隋唐两朝宰相级别官位的鲜卑人多达二十余人,其他如朝廷、地方的达官显贵不计其数。
三
从大兴安岭到青藏高原
鲜卑的影响深远而广阔
鲜卑这个声名显赫的强族,其影响地域之辽阔,绵延时间之漫长,令人惊叹不已。
在东北的民族谱系中,西有东胡族系,中有濊貊-夫余族系,东有肃慎族系,鲜卑就被认为是东胡人中的一部,因长期活动于鲜卑山一带而依山为名。《逸周书•王会篇》首次提到东胡、山戎,山戎后来融入强盛时期的东胡,所以,也可以说战国时期的山戎也是鲜卑的祖先。
在东胡诸部中,还有一支重要分支乌桓,居鲜卑人的南部,且文化特征与鲜卑相似,所以,历史上往往将乌桓、鲜卑并称。鲜卑之名盛于中原显然是在东胡联盟瓦解之时。东胡联盟是被匈奴冒顿单于所破,鲜卑人自立门户图谋生存强盛之路。
北魏时期舞乐陶俑
鲜卑人能歌善舞的见证
东胡部落联盟瓦解后进入混乱时代,鲜卑人依势而纵横捭阖。鲜卑主要分为东部鲜卑和北部鲜卑两部分,东部鲜卑最初的活动地域位于今内蒙古东部的鲜卑山,也就是大兴安岭东侧的浅山区和草原、荒漠地带;北部鲜卑最初主要活动于大兴安岭北部的大鲜卑山。
鲜卑人与匈奴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主要是缘于公元1世纪末东胡分崩离析后,北匈奴势力逃向西部,南匈奴归附汉朝,鲜卑人直接与匈奴人在草原地带交错杂居,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融合。那些活动于大兴安岭北部大鲜卑山的北部鲜卑,在西南向迁移至匈奴故地后与匈奴人融合,形成了拓跋鲜卑。
鲜卑男子常服,莫高窟285窟
在鲜卑诸部中,真正入主中原的只有拓跋鲜卑。东部鲜卑各部,只建立了存在时间较短的政权,如前燕、后燕、南燕、西燕等,没有产生太大的历史影响。但有一支鲜卑人长途迁徙,后来盛极一时,这就是吐谷浑(313―663)。吐谷浑是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西晋末,吐谷浑与本部单于不和,率所部西迁,势力范围包括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区的羌、氐部落地区。即使隋朝也与吐谷浑联姻,可见其强盛。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吐谷浑人大多融入其他民族中,还有一些吐谷浑人与现在的土族有渊源关系。
四
魏晋南北朝时期,250万鲜卑人融入汉族
鲜卑不是一开始形成就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其本身就是民族融合的产物,鲜卑文化也是在不断兼收并蓄中发展和完善的。这些因素,造就了鲜卑人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和多元的基因,推动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中国历史上创造辉煌的是拓跋鲜卑人。拓跋鲜卑人建立的代国(公元338-376年),是北魏的基础,或者说是北魏的前身。公元386年,拓跋珪在牛川自称代王,恢复代国,定都盛乐。同年四月,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重要的历史节点有两个:公元 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公元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进行了著名的汉化改革。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灭北齐立,西魏后北周立。北魏历史宣告结束,存国148年。拓跋鲜卑统治者前期虽然抵制民族融合,但随着建立北魏和迁都洛阳,以及推行的汉化改革,实现了北魏的汉化和民族大融合。
鲜卑武士
轻骑兵
马儿啊,你是不是要减肥啦~
鲜卑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在中原大地上,有多少汉族是鲜卑的后裔或与鲜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难以说清的。著名民族史学家王桐龄先生在《中国民族史》一书中甚至提出:“汉族固有之文化与异族固有之武力结合为一,以汉族为父系,鲜卑人为母系,造成隋唐两朝之汉族大帝国。”据考证,魏晋南北朝时期,融入汉族的鲜卑总人口至少有250万。隋唐以后,鲜卑作为民族不复存在,深深地融入到了以汉族为代表的各民族之中,为中华民族补充了新鲜的血液。
五
少林寺、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都是北魏皇家所建
鲜卑融入汉族之深,对中华文明贡献之大,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令人惊异的是,在如今的中华文明之中,鲜卑留下的印记仍然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和鲜活的生命力。但是,如果不是特意点出,人们一般都不会意识到它们与鲜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多半会下意识地认为它们是汉族固有的。
印
“晋鲜卑归义侯”金印印文,“归义侯”是西晋赐给鲜卑首领的封号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对这座城市进行了大规模重建,历时近十年。北魏洛阳城废除了两汉以来南北两宫的制度,建立了单一的宫城,形成了东西大道和南北大道相交的T形结构,南北大道构成全城的中轴线。城内还建有佛寺1300多座。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对隋唐都城的规划和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而隋大兴城(今西安)、唐洛阳城的总设计师、建筑师宇文恺,也是鲜卑人。
由于北魏大多数统治者崇信并提倡佛教,北方佛教在北魏时期得到了长足发展,佛教石窟艺术在一时期空前繁荣,创建于这一时期的寺院更是不计其数。
云岗石窟第9窟中的飞天
第20窟中的释迦牟尼像
鲜卑对中国的石窟艺术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贡献。敦煌石窟(莫高窟、榆林窟等)、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这些名震中外的石窟,或由北魏统治者亲自督造,或在鲜卑统治时期大量开凿。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为北魏皇家石窟,自不必论。敦煌石窟兴盛于隋唐,其早期作品却多与鲜卑人有关。早在拓跋鲜卑入主中原之前,敦煌地区就已生活着许多鲜卑人,保存至今的鲜卑在北魏、西魏、北周时期营建的石窟达30多个。
少林寺如今已成为中华文化的标志之一,然而其创建之缘起,却是鲜卑人的孝文帝为了安顿前来传授小乘佛教的印度高僧跋陀。五台山佛教的兴起,同样得益于北魏统治者的大力推崇,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也是孝文帝。孝文帝对灵鹫寺进行了规模较大的扩建,并在周围兴建了善经院、真容院等十二个寺院。赫赫有名的五台山佛光寺,正是在孝文帝统治时期创建的。
嵩岳寺塔位于河南登封市西北嵩山南麓,始建于北魏时期,为我国现存最古的砖塔
六
元稹、陆法言都是鲜卑后裔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恐怕很少有人知道,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的作者元稹其实是鲜卑后裔。事实上,元稹是不折不扣的皇室宗亲,是十六国时期代国国君拓跋什翼犍第六子拓跋力真的后代。而唐代诗人、散文家,被称作中唐古文运动与新乐府运动先驱的元结,是北魏常山王拓拔遵的十五世孙。
颇有意味的是,汉语音韵学的第一经典,唐代以前最完美、最详尽、最准确的一部韵书《切韵》,竟是由一位鲜卑人——陆法言完成的。陆法言的先祖,是鲜卑步六孤部的酋长。鲜卑步六孤氏在孝文帝时改为汉姓陆氏,陆氏本就是汉族的大姓,后人若不细察,很容易以为陆法言是地道的汉人。
“龙门二十品”之一的《尉迟造像碑》拓片,该碑位于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北壁,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刻
中国书法史上灿烂的一页——魏碑,其发展兴盛也与鲜卑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魏碑”的“魏”可不是曹操的那个“魏”,而是“北魏”的“魏”。龙门石窟中有许多碑刻题记,其中20块有代表性的作品被称为“龙门二十品”。“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书法的杰出代表,以“龙门二十品”为代表的魏碑体,端正大方,气势雄浑,融入了北方民族粗犷不羁的风格,在我国书法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如今,当你在Word里选择“魏碑”字体时,又可曾想到过它与鲜卑的关联呢?
Tips
说不定你也有鲜卑血统
来看看1500年前你可能姓啥?
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改鲜卑姓为汉姓,一共改了100多个。常见的汉姓举例如下:
如今,人们对这些姓氏早已习以为常。不过,看到你周围姓这些姓的人,不妨打开一下脑洞,说不定他们的祖先在1500年前是如假包换的鲜卑人呢。
图片来源:《文明传真》《草原瑰宝》《话说中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