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专门研究中国周边外交的会议,意义深远。这次会议,确定了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和总体布局,使周边外交的顶层设计更加明晰。2014年11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就新形势下不断拓展和深化外交战略布局提出要求时,首先谈到的也是周边外交。
苏晓晖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立足周边,谋篇全球
中国的外交布局,素有“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一说。两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研判国际形势,准确把握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传统布局中的“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多边”四大要素全面推进,并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建设、海外利益保护被纳入外交布局,成为新的要素,外交布局也更加讲求软硬结合。
凸显周边“首要”地位
十八大以来,周边对中国的战略意义进一步突出,党中央对周边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2013年10月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专门研究中国周边外交的会议,意义深远。习近平在会上强调,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使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这次会议,确定了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和总体布局,使周边外交的顶层设计更加明晰。
2014年11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就新形势下不断拓展和深化外交战略布局提出要求时,首先谈到的也是周边外交。
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后,采用密集访问和“点穴式”访问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周边国家高访的全覆盖。2013年,习近平主席到访俄罗斯,中亚的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以及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2014年,习主席访问了东北亚的韩国,亚洲中部的蒙古国,中亚的塔吉克斯坦,南亚的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印度。2014年11月,习主席赴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进行国事访问。随着中国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周边外交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延伸,范围不再局限于与中国接壤的国家,而是向覆盖更广的大周边区域挺进。 “大周边”布局逐渐完善的一个例子是,2014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中国特地举办了一个与本地区非APEC国家和组织的对话会,旨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共同进步,一个也不能掉队。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缅甸、柬埔寨、老挝、塔吉克斯坦、蒙古国均派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与会,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和上海合作组织也派代表参加。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说,要实现亚洲国家联动发展,“亚洲各国就像一盏盏明灯,只有串联并联起来,才能让亚洲的夜空灯火辉煌”。
中国还在周边外交中主动“设置议程”。借举办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之机,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出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中国还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致力于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和周边命运共同体。
运筹“关键”大国关系
大国关系是国际格局的基础,世界和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国之间能否构建和维持和平。十八大以来,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高瞻远瞩,主动进行战略谋划,积极推动了大国关系新格局的形成。
一是促进中俄关系在高位运行。在两国领导人的推动下,中俄关系已从伙伴关系、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到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习近平主席强调,中俄互为最主要、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两国外交全局和对外关系中都占据优先的战略地位。 当前,中俄互为最大邻国,互为战略依托,相互借力给力,合作的基础比以往更加牢固。作为大国关系中最为活跃的双边关系之一,中俄关系未来仍有巨大发展潜力。稳定发展的中俄关系不仅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是主动塑造中美关系。2012年2月,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访问美国,首次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并得到了美方的积极回应。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庄园会晤”时,提出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即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奥巴马表示,美国欢迎一个强大、成功、繁荣、稳定的中国,愿与中国成为平等伙伴,共同应对一系列全球性的挑战。2014年11月奥巴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其间穿插着“瀛台夜话”。中美表示要加强在应对埃博拉疫情、反恐、防扩散等领域的合作,发表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双方将为对方国家商务、旅游人员颁发10年多次签证,为留学人员颁发5年多次签证。这些具体成果,可谓“新型大国关系”的早期收获。 中国率先提出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符合历史潮流,反映了中国在对美交往中的自信心与主动性。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意义在于,它以和平发展为基础,以合作共赢为指导,致力于摆脱大国冲突对抗的老路,避免落入大国崛起的“修昔底德陷阱”。 三是稳步推进中欧关系。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欧洲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习近平2014年访欧时呼吁,将中欧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结合起来,共同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这一新的定位,使中欧关系在中国对外政策中的地位更为显著。
同时,中国还扩大同发展中大国的合作,助推发展中国家“集体崛起”,推动国际格局从单极世界向多极世界演变。2014年习近平主席成功访问印度、巴西,推动中印关系翻开新篇章,中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
夯实发展中国家“基础”
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可以依靠的战略力量。十八大后,中国将本国发展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寻求梦想与合作的对接,以新理念和新合作框架打造了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升级版。
2014 年 5 月 20 日,习近平在上海同普京举行会谈
一是中国以“真、实、亲、诚”和“461”框架促进了中非合作。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非洲时,用“真”“实”“亲”“诚”四个字概括了新形势下的中非关系,并指出,中方发展对非关系的力度不会削弱,只会加强。2014年李克强总理访非时,又提出了“461”中非合作框架。
二是中国与拉美建立了以中拉论坛为核心的整体合作机制。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问拉美期间首次举行了中拉领导人会晤,习主席与11位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齐聚一堂,共同宣布成立中拉论坛,开启了中拉整体合作进程,标志着由中国倡导成立、主要面向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多边合作架构实现了全球覆盖,完善了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布局。另外,中国领导人还提出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建议打造“1+3+6”合作新框架。 三是中国开启了金砖国家务实合作新阶段。2014年,习近平主席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倡议打造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建立更紧密、更全面、更牢固的伙伴关系,开展全方位合作,树立并践行新安全观,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会议通过的宣言广泛采纳了这些政策主张,成为指导金砖国家合作的重要原则,体现了中国的引领作用。在习主席的协调和推动下,金砖五国决定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标志着金砖国家合作从概念向实际迈进了一步。
2013 年 6 月,习近平与奥巴马举行“庄园会晤”
点亮多边“重要舞台”
中国积极弘扬多边主义,开创性地塑造国际议程,为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推动了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改革,增加了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话语权。
2014年,中国在主场精心主办了两场多边峰会外交。上半年在上海召开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简称“亚信”峰会),对构建亚洲安全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半年在北京举行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会议通过两份重要成果文件,明确了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发展方向、目标、举措。习近平主席在APEC会议上首次阐述亚太梦想重要理念。会议确立建设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批准《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在近30个领域共取得100多项合作成果,在亚太合作进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
2014 年 APEC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欢迎宴会
2014年,中方到客场参加了九场多边峰会。中国利用这些多边峰会外交,首次提出中国的核安全观,开启金砖国家务实合作新阶段,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再上新台阶,引领二十国集团合作方向,倡导构建亚欧新型全面发展伙伴关系,在东亚合作峰会上倡和平促合作,支持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深化发展,倡建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彰显了中国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与作用。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各领域工作,深化同联合国的合作关系,推动联合国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公正包容、合作共赢作出更大贡献。中国积极发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作用,在联大讲坛上踊跃发出中国声音,与联合国各机构密切合作与交流,利用联合国舞台维护中国合法权益并伸张国际正义。中国还积极开展冬奥会外交,推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主办丰富多彩的多边论坛外交,取得了积极成果。 中国多边外交的一大亮点是中国领导人对联合国机构开展“总部外交”。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并发表演讲,阐述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看法和主张,李克强总理访问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宣布中国政府对该组织的支持计划。
中国成功开展多边外交,充分发挥多边峰会外交的统领作用,将其与双边外交、周边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以及公共外交相统筹,既优质地完成了各项“规定动作”,也出色地完成了多项“自选动作”,使多边外交大格局日臻成熟,作用更显重要。
外交布局增加新要素
在2014年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被纳入外交战略布局。中国以“一带一路”构想为统领,推动建设深度交融的互利合作网络,目前已有近60国呼应参与和对接这一合作倡议。在中国的推动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取得重大进展。2014年,中国设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维护海外利益也成为外交布局的新要素。2014年,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要求“要切实维护我国海外利益,不断提高保障能力和水平,加强保护力度”。李克强总理指出,中国外交既要“顶天”,服务国家大局,也要“立地”,服务在海外的企业和公民。
注重软硬结合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公共外交”一词写入党的重要文件,指出“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社会基础”是中国外交的重要任务之一。由此,中国外交在继续重视“硬”布局的同时,也开始不断加强“软”力量建设。
出国访问之际,中国领导人常会在所在国主流媒体上发表署名文章,阐述中国政策理念以及中国对两国关系的期待和展望。2014年7月,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习近平主席在韩国《朝鲜日报》《中央日报》《东亚日报》三大重要报纸上同时发表题为《风好正扬帆》的署名文章,提出中韩关系发展应做到四个坚持。2014年8月,习主席访问蒙古国之际,在蒙古国《日报》《今日报》《世纪新闻报》《民族邮报》及蒙古新闻网网站上同时发表题为《策马奔向中蒙关系更好的明天》的署名文章,分析中蒙友谊与合作“秉天时、得地利、应人和”,并提出了对中蒙关系的四点愿景。 中国还推动国家间公共外交合作。2013年9月,中韩双方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识,在首尔举办了首届中韩公共外交论坛,2014年6月,第二届中韩公共外交论坛举行,为习近平主席不久后访韩营造了友好气氛。 中国在推进和完善外交布局时,强调要切实落实好正确义利观,做好对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弘义融利。习近平主席针对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关系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强调在同这些国家发展关系时要树立正确义利观,政治上要坚持正义、秉持公道、道义为先,经济上要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对那些对中国长期友好而自身发展任务艰巨的周边和发展中国家,要更多地考虑到对方利益,开展合作时要注意多予少取,先予后取,绝不搞损人利己,以邻为壑。正确义利观,已成为新形势下对外工作的一面旗帜,也成为推进中国外交布局的重要指南。
2014 年 8 月 22 日,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同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夫妇观看表演
- 上一篇: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翻译_
- 下一篇:子楚夫人身世_赢楚有几个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