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据现存李白的近千篇诗文统计,李白一生接触过400多人。现存近千篇诗文只是李白一生创作中留存下来的十分之一,假如李白所有诗文都完好留存至今,他接触的人自然远远不止这400多,一定会更多。
李白接触的人中,有很多跟他成为好朋友。
我之所以说“好”朋友,意思是这个人不一定算得上李白的知心朋友,但一定发自内心的对李白以真心相待,虽不懂但坦诚有爱。
比如汪伦,比如那个姓纪的老头。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时代久远,我们无法准确了解当初李白与汪伦到底是怎样一种相处。但从李白写给汪伦的诗歌中,虽然1300余年过去,我们还依然可以真切的感知到李白对汪伦的那一份纯情厚谊。
- 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
这是宋本《李太白文集》题下所注,可从侧面证明汪伦对李白的情谊,经常用亲自酿制的美酒来招待李白,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让李白感动的事情呢?
所以临别之际,李白才有如此感情真挚,语言天然质朴的诗歌相送。汪伦后人保存的不仅仅是李白的墨宝,更是李白与祖上那份流传千古的友情。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
——《哭宣城善酿纪叟》
同样,李白怀念纪叟这首诗,也是语出天然,毫无雕饰,但对纪叟发自内心的怀念,充溢在字里行间。
只不过是一个民间酿酒老头,李白却为他写出如此感人至深的怀念诗歌,可见平日两人交往之密切。
尽管纪叟善于酿酒,李白善于喝酒,可是他们之间的这份情谊绝不单纯是因为酒,而是因为他们彼此之间的坦诚相待。
你酿的酒好,我会用心喝出这酒的好。你能喝出我用心酿的酒好,我会更用心的把酒酿好,留给你来喝。
酒逢知己饮,又何尝不是酒逢知己酿!
2/
除了真诚待人,李白自身的才气让他更容易融进可以同频共振的圈子。
他遇见孟浩然,他因为孟浩然遇见王昌龄,他遇见贺知章,他因为贺知章得见唐玄宗,这不是单纯因为李白运气好,还因为李白自身的光足以吸引波段相同的光。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读着这样的送别诗,义气满胸腔,何惧路漫长。没有互相的真诚相待,没有互相的赞赏认同,就没有这样开阔、大气、洒脱、通透的诗句。
我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因为李白自己也是风流天下闻的人物,这种爱,是惺惺相惜,是珠联璧合。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王昌龄是孟浩然的好朋友,因为孟浩然,李白与王昌龄相识。这倒应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古话。
现在的说法叫做:不是你的圈子,你即便踏进去,也无非是个服务生,圈内论酒谈诗歌花赏月的事与你无关。
独立张扬的个性,无与伦比的才华,真诚坦荡的为人,千载难逢的机遇……这一切促成李白与他们相遇相识相交,因此才有了李白为他们而作的这些千古绝唱。
3/
前一段时间,曾有高晓松向朴树借钱的故事刷屏。
核心内容是说高晓松窘迫时向朴树借钱15万,朴树只回了两个字——账号。一段时间之后,朴树用钱,跟高晓松说的还是两个字——还钱,高晓松立刻就把钱打还给朴树。
很多人看了这个故事,都对他们之间的友情充满向往,实际上,与1300年前贺知章为请李白而金龟换酒的故事相比,这也算不了什么。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更没有无缘无故的友情。患难见真情,真诚赢得真诚。
我们只是轻松的读了一个故事,故事产生的背景,故事的主人公,我们并不了解。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中。
——《对酒忆贺监二首·其一》
李白不会轻易把“风流”两个字随便用给一个他不尊崇的人,对亦师亦友的贺知章,李白找不到比这两个字更好的字眼,来怀念他。
- 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殁后对酒,怅然有怀而作是诗。
这是诗歌的序言,有回忆,有心痛。
贺知章不会随便见个人就为他金龟换酒,李白也不会谁的酒都喝,高晓松不会随便找个人开口就借15万,朴树也不会谁跟他开口借钱都借。
读这样的文字,再对照自己曾经引以为荣的所谓朋友,突然就有了自惭形秽的感觉,逢人不再敢谈友情。
4/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又有名师指路的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更是一个真心对待朋友的李白,所以李白也赢得朋友的真心。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节选
杜甫这首写给李白的诗歌,堪称是最精短的李白传记。
李白杜甫的相遇,是星星与星星的相遇,在中国的诗歌史上,他们是两颗耀目的恒星。
对李白诗文才华的评价,杜甫只用了十个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精当,传神,不浮夸,不溢美,如果不是真懂李白,不是真懂李白的诗文,又怎能写出这样的评语呢?
恒星吸引恒星,恒星与恒星才会互相辉映。
所谓千古幸事,李白杜甫相遇是无可置疑的一宗。
5/
李白的好朋友这么多,可是他依然感慨交友难,交到知心朋友更难。
有诗为证:
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
贵贱结交心不移,唯有严陵及光武。
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
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
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
他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
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
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
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
——《箜篌谣》
这首诗用典繁多,读来远比李白写给朋友那些送别诗、怀念诗拗口,难解。但这并不影响领会李白写这首诗的心情。
人心难测,知己难寻,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即便在1300余年前的大唐盛世,也一样。
李白自然也会遇到交友不慎的情况,甚至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这首诗也算有感而发。
汉代乐府同题诗说: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亲兄弟之间还有反目成仇自相残杀的时候,何况朋友之间。
我个人认为,李白内心还是一直相信知心朋友存在,并且真正的知心朋友之间,亲密关系甚至会超越亲兄弟。对待结交知心朋友这件事,李白是乐观的。
这也正是李白好朋友众多的原因之一吧。
- 相思不可见,回首故人情。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眷言王乔舄,婉娈故人情。
- 黄鹤高楼月,长江万里情。
- 我愿执尔手,尔方达我情。
- 愿君同心人,于我少留情。
- 若攀星辰去,挥手缅含情。
-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 ……
李白是个感情异常丰富的人,用真心真情待人,自然收到更多正向的反馈,又何必趋炎附势拉大旗作虎皮呢!?
〈 END 〉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贺知章与李白_贺知章与李白的故事
「图片来源: 网络」 1/ 据现存李白的近千篇诗文统计,李白一生接触过400多人。现存近千篇诗文只是李白一生创作中留存下来的十分之一,假如李白所有诗文都完好留存至今,他接触的人自然
-
烟花三月下扬州的上一句_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前一句是什么?
唐开元十八年,李白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句诗流传了1000多年,从北京去扬州的火车上,有个旅游团还在上车前齐声喊:烟花三月下扬州,并
-
春天是唤醒孟浩然的什么诗句_孟浩然写的关于元旦的诗
孟浩然最经典的一首惜春诗,写出了春光的醉美,惊艳了千年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
初一的语文课本古诗_统编教材1—9年级必背古诗文
小学新教材语文古诗诵读篇目 一年级第一册 画 宋.佚名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登鹳雀楼 唐.李白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草
-
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及翻译_夏日南亭怀辛大古诗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①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②乘夕凉,开轩卧闲敞③。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注:①诗人虽
-
等风等雨我等你的古诗_我在等风也等你诗歌
你钦佩苏轼的“大江东去”吗? 你喜欢柳永的“晓风残月”吗? 你是不是也想像他们一样,写出柔美婉转的词呢? 《向上吧诗词》冠军杨强老师,教你学填词。 点击下方图片,看免费课程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译文_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拼音版
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鉴赏:孟浩然善于捕捉日常乡
-
夏日南亭怀辛大的诗意_古诗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
夏日南亭怀辛大拼音版_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带拼音
《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 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 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 中宵劳梦想。 注:唐诗三百首之卷一 作
-
古诗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_诗夏日南亭怀辛大的作者是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唐一
-
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_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伴随着冬天的进行,2018也在走向尾声。 时间总是那么匆匆,稍不留意就会溜走。 天在变冷,意味着冬的行进,来一首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好不好来点温暖,挽留一下时光? ——欢迎
-
什么叫诗词飞花令_飞花令常用诗句
1、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 4、 言入黄花川,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