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魏国五子良将之一,徐晃可谓功勋卓著,在曹操的每次征伐中,他如影随形,转战南北是魏国得以立朝的柱石,可谓国之肱骨。 作为魏营五虎将,文韬武略,自然是军中翘楚,在魏武统一北方以及在曹魏的江山画布上都有徐晃浓墨重彩的一笔。
徐晃年轻时曾做河东郡小吏,因随车骑将军杨奉讨伐贼寇有功,被提拔为骑都尉。
初平三年(192年),王允和吕布诛杀董卓。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攻破长安城,杀王允等人,后又自相火并,在长安大肆屠杀。徐晃说服杨奉护送汉献帝东入洛阳。汉献帝渡河至安邑时(今山西夏县北),封赏保驾有功人员,徐晃封为都亭侯。
乱世中从来没有独善其身,我相信作为武将的徐晃有着自己的操守,在金货为先的乱世,他性俭约畏慎,治军甚严,曹操赞曰有周亚夫遗风,在我看来徐晃所部即三国细柳营。
建安元年(196年),汉献帝在河内太守张杨、兴义将军杨奉等残余朝官的保护之下,回到了洛阳。杨奉被拜为车骑将军,驻兵大梁。徐晃见大将军兼司隶校尉韩暹和卫将军董承之间争斗日益加剧,就劝杨奉归附曹操,杨奉决定听从徐晃的建议。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保护着汉献帝要迁都许昌的时候,杨奉在韩暹的挑拨下又改变了归附曹操的主意,而是跟韩暹一起出兵去劫驾。杨奉在梁(今开封)被曹军杀得大败。后被满宠劝说而跟随了曹操。
之后随曹操征吕布,战官渡,战功赫赫,在我看来,徐晃是在曹操军将中能够独挡一面的帅才,每次出征都能实现打击或歼灭敌军的战略目的,能够将曹操的方针彻底的贯彻下去。在其整个的军旅生涯中,基本上和三国年间受人推崇的武将交过手。
于温侯吕布交手降吕布将领赵庶、李邹等;后又与史涣在河内斩杀眭固。 在徐州会战中,徐晃身先士卒,一举击溃刘备,然后转战白马、延津,而延津守将是河北四庭柱之一的文丑,此役中,徐晃率军斩杀文丑,威震三军(但没详细资料记载文丑是为徐晃所杀,更不是演义中的为关羽所杀)。
在征伐袁绍的过程中,徐晃恩威并济,名将之风绽露无疑。易阳城下,一封书信就把韩范给劝降了,易阳易主后,河北原来的观望态势顿时得以改观,为以后平定河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曹军可谓名利双收。
在攻打毛城时,设奇计,大破袁军,在歼灭袁氏集团中居功甚伟;
随征乌桓时,大败敌军,一战定边境,乌桓十年不敢犯边,为以后曹操的南征解决了后顾之忧。
在一次次的攻伐中,一个崭新的的将星新贵冉冉升空,在广遨的中原大地上熠熠生辉,也许正是这些历练使得他在以后残酷的汉中争夺战和樊城保卫战中,能够在血雨腥风中顽强生存下来,并以自己的方式主导着战争的走向。
作为蜀汉的头号战将,关羽功勋卓著,风光一时无两,而在他的一生中与徐晃交战数次,最终由徐晃导演了他的谢幕。固然吕蒙白衣渡江,巧取了荆州,但关羽前线的大军实力尚在,挟"威震华夏"之势,掉头反扑,未必全无挽回局面的余地。
这个时候,真正在正面战场击溃关羽军主力的,乃是徐晃。
在此之前,徐晃先后经历了平叛太原和在演义中大书特书的关右之战,然后便是三国年间继赤壁之战之后最大规模的一次鏖兵------汉中争夺战,这次战役的直接决定了蜀汉的命数。然后便是名将凋零的樊城保卫战,在这一系列的战争中徐晃始终站在风口浪尖,用一己之力操持着战争的走向。
关右之战始作俑者是西凉新起之秀----马超,以及西凉国柱-----韩遂。在这次的大战中,人们记住了曹操的狼狈,记住了虎痴的衷心护主,大义凛然,记住了曹操的沉着坚定,神出鬼没,也记住了贾文和的离间计,但世人却忘记了徐晃四千精甲的渡河保驾之功,假如没有徐晃的建议,曹操很可能会被马超击其半渡,损兵折将。
而后在平定陇右的过程中,徐晃一如既往的旗开得胜,于是西凉陇右平定。徐晃驻守阳平关,展开与蜀汉的较量。汉中之战就此拉开序幕。
公元218年,刘备尽起蜀中兵甲进军汉中,汉中者进蜀咽喉,得之对于蜀汉来说是屏障,用以避免与曹魏骑兵的野战,是延续蜀汉统治的命脉所在,而对于曹魏来说是曹操执行先蜀后吴统一中国的关键所在,于是此战,蜀汉曹魏都是志在必得,于是残酷的汉中保卫战就此开始。
先是刘备进攻汉中,兵锋直指阳平关,曹操一方迅速反应,上将张郃,夏侯渊领兵于汉中狙击刘备,双方对峙于阳平关,这时候刘备遣部将陈式奇袭马鸣阁,企图对汉中夏侯渊所部形成战略包围,一举歼灭汉中守军,而徐晃此时审时度势,率军击败陈式,史载贼自投山谷,多死者,保住了汉中曹军的优势,打乱了刘备欲断绝西南与内地的联系,以取汉中的战略部署。
曹操听说后,赐给徐晃符节,节制汉中诸军,于是刘备、徐晃相持于汉中。随着蜀汉的渐次增兵,汉中形式逆转,而后夏侯渊兵败身亡,曹军汉中优势尽失,曹操亲至阳平关,做出了放弃汉中的打算,于是汉中争夺战最终以刘备的惨胜告终,但徐晃在此役中的大将的风范已见端倪,凭一己之力改变汉中的形式,并最终坚持到了曹操援军的到来。
汉中之战落下帷幕后一年(公元219年),便是著名的樊城保卫战,当时关羽官拜前将军,驻防荆州,关羽兵围樊城,曹操遣五虎将中"最号毅重"的于禁支援,当时汉水泛滥,关羽水淹七军,掳于禁,斩庞德,史言威震华夏,曹操都想迁都暂避其兵锋,樊城的存亡关系到曹魏的存亡,一旦樊城陷落,中原门户尽开,当时的情况很可能是刘备兵出汉中,关羽兵出樊城,这样的话曹魏将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厉害关系不言而喻,所以曹操急令徐晃兵出樊城,支援曹仁。
此时刚经历了汉中之战,徐晃所部皆为新兵,而反观关羽一方,厉兵秣马,都是经历过南征北战的劲卒,实力对比显而易见,但军令如山,于是徐晃人生中最辉煌的樊城保卫战就此展开。
一方是士气正盛的荆州劲卒,一方是新募的军将,而双方均是身经百战的名将,关羽初来乍到,而徐晃占尽地利,胜负只在五五之间(我相信此时的孙权更多的是观望,待一方败后采取行动,如果关羽胜了的话孙权必定兵取合肥,因而孙权到目前为止应该是按兵不动,迁延观望)。所以这场大战更多的是考验将领的韬略以及后方的支援。、
此时,徐晃驻扎阳陵坡,此时的徐晃明白自己虽占据地利,但所部将士难于与关羽的荆州兵争锋,他所能的就是等待,在等待中寻找击溃对方的机会,等待来自后方的援军,而此时的关羽也明白必须在援兵来时打进樊城,否则就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尴尬境地,而且更为要紧的是随着时间流逝,士气势必会受到影响,因而对于双方来说关键的都是时间。
此时关羽屯兵偃城距离樊城五里之遥,轻骑瞬息而至,因而此时最重要的进驻偃城以解樊城北面之围,于是徐晃决定出奇谋,对于荆州兵来说他们远途征战,最重要的便是粮草,而徐晃故意筑起长堑,迷惑关羽使其认为要切断其退路,而这恰恰是关羽命门所在,于是关羽放弃偃城,因此徐晃兵不血刃占领偃城,进而联营向关羽所部施压,并安定樊城军心,一举缓解了樊城的压力,扭转了樊城保卫战的形势。
我想恰恰是徐晃的一系列运作使得此时观望的孙权意识到此时是他击败关羽进驻荆州的好机会,因而孙权决定联合曹操。于是,在孙权来使说明联合时,一条攻心计策应运而生,而我相信关羽的败亡就是从这一刻开始的。
随着孙权要袭击关羽后方消息的散开,徐晃所部士气大增,而且得到了殷署、朱盖等援军,因而绝地反击时刻已经悄然而至,反观关羽一军,樊城久攻不下,军中谣言四起,因而士气低落,我相信此时的关羽一定不甘心失败,想要破釜沉舟一举扭转此时的危局,但是他面对的是一向谨慎的徐晃,因而此时最好的策略便是回师以待时机。
此时关羽主力屯兵围头,当时关羽营寨,外围深壕及鹿角十重,障碍设施极为严密,若从营外强攻极为困难。而后留兵四冢,互为犄角,于是徐晃声东击西,言取围头,却兵锋直指四冢,四冢陷落,四冢的陷落直接导致了围头的孤立,于是关羽挥师四冢,而徐晃以逸待劳在途中设伏打了关羽一措手不及,关羽溃退而徐晃乘胜追击,打算一举解樊城之围。
于是,徐晃所部跟随关羽余部突入关羽阵中,从里向外突破,一举打败关羽所部,杀胡修、傅方,解樊城之围。樊城之战落下帷幕,以徐晃的胜利告终,樊城之战的意义在于稳定了曹魏对于樊城的统治,而且破坏了吴蜀的联盟直接导致了关羽的败亡,蜀汉荆州的陷落以及夷陵之战的爆发,可谓是一场事关天下形势的大战。
荆州的陷落直接导致了以后诸葛亮、姜维兵出岐山的无功而返,后勤补给成为蜀军挥之不去的噩梦。
所以当曹操听到樊城的胜利时,赞曰"贼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且樊、襄阳之在围,过于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曹操出营七里迎接班师的徐晃,可见曹操心中的感激之情。
这段话就是"长驱直入"成语的诞生。
此时的徐晃达到事业的高峰,在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魏武帝曹操死后,文帝即位,徐晃受封为右将军。在此后的岁月里,他先后击败刘封,陈邵并在魏文帝去世时,击败来犯的诸葛瑾,为曹魏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英雄总会有一个归宿,公元227年,徐晃去世,走完了他艰难又辉煌的名将之路。 在我看来,徐晃性节俭而且从未结党,时常叹曰"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当以功自效,何用私誉为!"可见其深谙功高震主的道理,我想这也是其最后得以安然长眠的原因,古来君王素来忌讳功高震主,也许正是他的低调的品格使得他能够功德圆满。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深层原因_刘备和孙权之间的战役
持矛举火破连营,玄德穷奔白帝城。 一旦威名惊蜀魏,吴王宁不敬书生。 本篇文章我们来看一看刘备生前的最后一场战役——夷陵之战(猇亭之战),战役始于汉章武元年。此战役亦是奠定了
-
为什么曹操把甄宓给曹丕_曹丕与曹植什么关系
曹丕曹植相煎何太急的典故 同父异母的曹丕与曹植,为了获得曹操的认同,互相竞争,因此失去了兄弟之间的血脉亲情。他们各自聚集了文人谋士,为自己谋划策略,为争取曹操死后的继承权
-
三国演义三英战吕布原文_三国演义过五关斩六将原文
却说陈宫临欲下手杀曹操,忽转念曰:“我为国家跟他到此,杀之不义。不若弃而他往。” 插剑上马,不等天明,自投东郡去了。 操觉,不见陈宫,寻思:“此人见我说了这两句,疑我不仁,
-
三国演义谁拍的_新三国关羽的演员
翻拍不可怕,谁差谁尴尬! 翻拍一直是影视圈永远不会放弃的方式,相信许多小伙伴都深受翻拍的荼毒,在2019年就有几部翻拍的经典作品,最终被“吐槽”的不敢吭声,如新版“超级玛丽苏偶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原文_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创作背景
-
曹操召来徐庶的原因_徐庶有没有帮曹操
喜欢三国文化的朋友,可能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即“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倒不是说徐庶本身少言寡言,而是赞扬他的忠义。因为,在《三国演义》中,他本是刘备身边的谋士,却被
-
荀彧帮曹操后又反对曹操当魏王_三国曹操的谋士荀彧
作者:我方专栏作家南门太守 在曹操创业的时代,荀彧在曹营的地位就相当于诸葛亮之于刘备,重要性甚至还要更进一步。当初,荀彧是在曹操最低落的时候来投奔的,他之所以选择了曹操,
-
荀攸是哪里人_三国里荀彧和荀攸是什么关系
荀攸(157年-214年),表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东汉末年谋士,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
-
三国演义荀攸简介_三国曹操的谋士荀彧
导读 在东汉末年的战火硝烟下,诸侯纷纷起兵割据一方,所谓乱世出英雄,不少英雄豪杰,智者谋士在乱世中谋得一方天地,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最终在各大势力的相互制衡下形成了三国鼎
-
三国志战略版荀攸_三国志五谋臣荀攸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英雄辈出,在这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之中,有着太多的出彩人物,魏国谋士荀攸绝对算得上是光彩夺目的一个。荀攸在军中号为曹操的“谋主”,共献奇谋妙策十二条,
-
曹操的谋士 曹操的八大谋士排名_曹魏的十大谋士
曹魏雄踞中原地区,是三国中整体实力最强的,从武将谋臣中就能窥探一二。整个三国不仅是三个政权的争斗,也是谋臣智慧的博弈。那么谁才能称得上是曹魏第一谋士呢?指荀彧、荀攸、贾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