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古称雍州,后来,因为这里地处西北边疆、天气寒凉,才被凉州,所谓“地处西方,常寒凉也”。但是,在被称凉州时,人们也没把雍州给忘了,至今还把这里的文化称为雍凉文化。其中心的区域的武威,为河西走廊之门户,东邻宁夏省会银川,西邻青海省会西宁,南领省会兰州,北通敦煌。古时素有“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之重地之称,一度是西北的军政中心、文化中心、经济中心。晋代,这里曾有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大凉建都,但都在打打杀杀中未能存活太久,非常短命,但这是为什么呢?
地域可以决定经济文化,当然也可以决定军事与政治。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习惯上把河西走廊比为臂膊,所谓“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就是这么来的。这是一个貌似强大的比喻,而它是否有力在于它的躯干,也就是说,在脱离了躯干或者身体的供给与支撑,其本身是不存在多少价值与意义的,而这躯干或者身体即来自于中原王朝。
都说读史可能使人明智,能够鉴以往而知未来。河西走廊臂膊的地域也是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大凉等政权短命的原因所在。在历史上,对这种说法看得比较清楚的应该算是唐朝皇帝公认的祖先、西凉王李暠。
李暠少年时十分好学,特别擅长文辞。397年,段业自称凉州牧,李暠被授为效谷县令,后升为敦煌太守。400年,李暠自称大将军、护羌校尉、秦凉二州牧、凉公,建立西凉政权,以敦煌为都城,疆域广及西域。义405年,李暠改元建初,遣使奉表东晋,并迁都酒泉。此时的李暠河西走廊并不是一个建功立业的好地方,不足以成就他干出一番更大的事业。
故事是这样的:《晋书·卷八十七·列传第五十七》记载,先是,河右不生楸、槐、柏、漆,张骏之世,取于秦陇而植之,终于皆死,而酒泉宫之西北隅有槐树生焉,玄盛(李暠)又著《槐树赋》以寄情,盖叹僻陋遐方,立功非所也。意思是,西凉建国之前,河右地区没有楸、槐、柏、漆等树木。前凉张骏在位时,从秦陇取来种植,后来全都死了,而酒泉宫的西北角有槐树生长,李暠于是作《槐树赋》寄托情怀,大意是感叹僻陋偏远之地,不是建立功业的地方。因此,即使做了“西凉王”,李暠仍然向后秦纳贡称臣,401年,李暠派遣使节向后秦捧着奏章;402年,后秦皇帝姚兴任命李暠为安西将军,封高昌候。
对于这一点,李暠的夫人尹氏(西凉昭武皇后)看得亦是比较清楚的。李暠建立西凉政权后,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尹氏为王后,共同参与朝政。这一点,就像他们的世裔李治和武则天一样,在宫中号为“二圣”。所以,在西凉当时就有这样的谚语:“李尹王敦煌。”尹氏也被时人尊称为尹夫人。
从建立西凉政权始,尹夫人就对国家战略的制定产生着重要影响,对外,她劝丈夫和好于东晋,接受东晋的封号,借以争取中原汉族人民的支持。405年,在尹夫人建议下,李暠派人带着他给东晋皇帝的表章,出使建康(今江苏江宁县南),用窦融、张轨治理河西、威镇关西的故事,表示他对晋王朝的忠诚,以求得晋王朝对他所建西凉政权的承认。虽然,当时的东晋朝廷忙于内斗,并没有明确答复李暠,但这是一种政治智慧无疑。417年,李暠病逝,次子李歆嗣位之初,便遣使至东晋建康,报称父丧,被东晋王朝封为持节都督七郡诸军事、镇西大将军、酒泉公。
同样,看清这一点还有沮渠蒙逊。此人号称匈奴王,建立北凉,也是西凉的灭国者。423年,沮渠蒙逊遣使入贡南朝宋,受封为都督凉、秦、河、沙四州诸军事、河西王,后又遣使朝贡北魏,受封为侍中、凉王。分明与李暠是想得到中原王朝的支持。
北凉412年定都姑臧,最强盛的时候控制今甘肃西部、宁夏、新疆、青海的一部分,是凉州一带最强大的势力。433年,沮渠蒙逊去世,但他临终前,已看到北魏的势力已经渗透到北凉,对北凉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便嘱托他的继任者沮渠牧犍选定公主与北魏和亲。沮渠牧犍遵照父亲沮渠蒙逊遗意,派左丞宋繇,护送他的妹妹兴平公主到北魏,为的就是让北凉政权更好地存活下去。
为了控制西河,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北魏皇帝拓跋焘不但答应和亲,封兴平公主为右昭仪,还将自己的妹妹武威公主嫁给沮渠牧犍做皇后。为对北凉来说,本来是一件大好事,但沮渠牧犍与他的嫂子李氏相好,李氏与沮渠牧犍的姐姐合谋下毒害武威公主。再加上沮渠牧犍虽然表面对北魏称臣纳贡,但内心却叛离乖张,致使拓跋焘领兵前往征讨沮渠牧犍,北凉灭亡。
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对于河西走廊来说也是一样的,这条胳膊在脱离了身躯之后,只能是一只废胳膊。这是地缘,也是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文/路生)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匈奴失去河西走廊_秦朝有河西走廊吗
河西走廊古称雍州,后来,因为这里地处西北边疆、天气寒凉,才被凉州,所谓“地处西方,常寒凉也”。但是,在被称凉州时,人们也没把雍州给忘了,至今还把这里的文化称为雍凉文化。
-
笑谈渴饮匈奴血历史背景_匈奴人的历史
作者:史遇春 岳飞的《满江红》词云: “壮志饥餐胡虏,笑谈渴饮匈奴血。” 那么,匈奴为什么就那么可恨呢? 这里,就来简单说一说匈奴。 据《三家注史记》卷一百十《匈奴列传第五十》
-
敦煌玉门关游客服务中心_敦煌玉门关图片
大家好,我是百帆假期的小帆同学,今天带领大家了解玉门关!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一首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
-
玉门关是哪首诗里面的_描写玉门关的经典诗句
玉门关在唐诗中是独特的存在。它在诗人笔下,不仅仅是具有实物意义的军事要塞的边关;更是一种保家卫国、征战沙场、视死如归等精神体现,以文化符号形式存留在人们心间。他们中或许
-
为什么建钟楼和鼓楼_钟楼是哪个朝代修建的
西安钟鼓楼 城市中的钟鼓楼早为专用报时建筑。各地的钟鼓楼古代里坊制城市(见里)实行宵禁,早晚击鼓为启闭坊门的信号。建于明洪武年间的西安钟鼓楼是现存最古老的实例。此外,唐代寺庙内也设钟和鼓,元、明时期发展为钟楼、鼓楼相对而建,专供佛事之用。 永昌县钟鼓楼 永昌钟鼓楼(又名声教楼),位于永昌县城中四街交汇之处。建于明神宗万历十五年,距今近400年。东西宽22米,南北长23米。分楼阁和楼台两部分。台基边宽22米,高7.2米,通高24.5米;楼阁重檐庑殿顶共二层三檐,下层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四面置格扇门,门左右置楹窗,斗拱为双翘无昂,共五踩,卷刹弧线。上层屋檐及檐柱向内紧收,面阔仍同下层。最上层为屋顶,上置宝顶。楼台以夯土板筑,四周包砖,两道拱门纵横其中,通达四街。楼体四面各悬巨匾三块,匾文为"丽日摩云","民淳俗美","金阙迎恩",(东上、中、下);"文运天开","魁壁联辉","云锦天香"(南上、中、下);"中天一柱","怀柔西域","玉关通道"(西上、中、下);"声闻四达","保障金川","威宣沙漠",(北上、中、下)。台基拱门上镌有:东"大观",南"迎熏",西"宁远",北"镇朔"。一层楼台上置大铁钟一口,内置大鼓一面。整个建筑结构谨严,造艺精湛,高耸挺拔,雄伟壮观。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保单位。 没有修缮彩绘的永昌钟鼓楼 钟鼓楼曾多次维修。清顺治时参将郑续善补修。乾隆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