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翻阅《春秋谷梁传》,在其中记载了:“庚辰,吴入楚。日入,易无楚也。易无楚者,坏宗庙,徙陈器,挞平王之墓。”这样一句话,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历史问题——伍子胥到底有没有掘墓鞭尸楚平王呢?
众所周知,伍子胥为了报仇雪恨,掘了楚平王的陵墓并将其尸体挖了出来用鞭子抽打解恨。足足抽了三百下,由此还产生了“鞭尸三百”的典故,因此伍子胥也被被世人冠以——最狠毒的盗墓者。
回溯史料,我们发现,在先秦时期的史料中有明确记载了伍子胥掘墓鞭尸楚平王的史籍仅有《吕氏春秋》以及《春秋谷梁传》。
吕氏春秋:“(伍)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向之耕,非忘其父之仇也,待时也。”
而诸如《国语》《孟子》《商君书》《韩非子》《战国策》《春秋公羊传》等诸多史料中均没有关于伍子胥掘墓鞭尸的记载
《墨子》:“吴阖闾染于伍员、文义……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
《战国策》:“子胥忠于君,天下愿以为臣”;“卒兴吴国,阖闾为霸”;“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
《庄子》:“世之所谓忠臣者,莫若王子比干、伍子胥。子胥沉江,比干剖心。”“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
并且,从以上这些史料中我们可以明确知道,伍子胥只是鞭了楚平王的坟墓,而并未掘墓鞭尸。
时间回溯到西汉时期,在司马迁的《史记·伍子胥列传》中则出现了:“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力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的记载,西汉末年的扬雄更是在《法言》中直言伍子胥“俾吴作乱,破楚入郢,鞭尸籍棺,皆不由德。”
再到了东汉时期赵晔的《吴越春秋》里,除了有明确记载伍子胥“掘墓鞭尸”情节,还多出了“左足践腹,右手扶其目,诮之曰‘谁使汝用谗谀之口,杀我父兄,岂不冤哉’”这些细节描述。
以上种种,我们可以的出关于伍子胥掘墓鞭尸的记载,正在逐渐夸大,由此得出关于伍子胥掘墓鞭尸的记载可信度不高。
再者,作为和伍子胥同时代的孔子,平生最是推崇周礼,也最容不得乱臣贼子。然而面对伍子胥掘墓鞭尸这般恶劣的行为,在《春秋》中居然对此只字未提。而像孟子、庄子、墨子、荀子等战国诸子亦无一人言此事。
而屈原作为楚国一等一的大忠臣,又是忧国忧民、天下敬仰的先贤却自比伍子胥。这也足以说明了伍子胥掘墓鞭尸是不存在的,试想这样一个忠臣会去敬仰一个和自己国家有着血海深仇的人吗,就如同如今绝不会有中国人去自比日本战犯。也足以进一步说明关于伍子胥掘墓鞭尸的记载可信度不高。
同时,按照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周礼早已深入人心,礼仪尊卑、君臣等级更是无比森严。伍子胥为复仇攻打楚国那算是占据大义,但倘若是掘墓鞭尸楚平王那便是犯了天下大义,破坏了游戏规则。根本不需要申包胥去秦庭哭诉,周边的 齐鲁秦晋郑卫周宋等诸侯国便会第一时间组成联军,将伍子胥当场格杀,为楚平王讨还公道。
总上三点,因此我认为伍子胥掘墓鞭尸楚平王的行为是后人不断进行演义加工的结果,而并非是历史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