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台诗案”是北宋神宗时期的一桩著名的案件,这个案件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这个案件的当事人以及牵扯到的人和事都很著名。
这个案件的当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文豪苏轼苏东坡,牵扯到的事件就是“王安石变法”,而这个案子牵扯到的人很多,包括宋神宗,王安石,皇太后,还有沈括这个著名人物。
通过这个案件,可以看到宋神宗时期围绕王安石的变法,当时支持变法的“新锐派官员”和反对变法的“保守派官员”之间斗争的残酷。这个案件应该看起来是因为苏东坡的一次不合时宜发牢骚和自嘲引起的,算是“祸从口出”也是一个“文字狱”的典型案件,尽管叫“诗案”,但是一开始和“诗”没有什么关系,这实际上算是改革派对保守派的一次清算和打击。
我们看看这个案件的来龙去脉。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在得到了皇帝的支持的背景下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变法革新。对于王安石变法革新的利弊至今也是众说纷纭,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就是在当时也是有很大的反对声音。
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得到了宋神宗的支持,但是在朝野上下,反对的势力也非常大,并且反对的势力很多都是“位高权重”,王安石依仗有神宗支持,通过重用一些地位不高,但坚决支持变法革新的年轻官员,培植改革派的势力,一时间,新进的改革派对保守派形成了“打压”的局面。
反对变法的“保守派”领袖,就是那个小的时候砸过缸的北宋时期的“文人领袖”司马光。大文豪苏轼苏东坡也是反对派之一,其实苏家父子苏洵,苏轼,苏辙都是反对改革的人,不仅反对变法,苏氏父子对变法的倡导者王安石的人品也很痛恨,父亲苏洵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辩奸论》狠狠恶心了王安石一把。
对王安石的变法不满的苏轼,本身对变法的反对态度算不上激进,但这个大文豪说话很直爽很随意,讽刺挖苦人的本事也很大。
整个事件的起因是苏轼由徐州太守转任湖州太守,照例要上表谢恩,苏轼也写了一个谢恩表《湖州谢表》,如果是按规矩安安分分的谢恩也就平安无事,苏东坡去当他的湖州太守就是了。
但是,也可能是因为保守派一直被改革派所打压,苏轼一不留神就发了几句牢骚,就是这几句牢骚出了事。
在《湖州谢表》里,他写了这样几句话:“知其愚不适时,难已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意思就是说:“我知道自己愚笨跟不上时代,怕我与那些新进人物搞不好关系。但知道我老实本分,也许在外州郡治理百姓还可以。”这现显然有意攻击那些推行新法的政客的嫌疑。
果然,御史台的那些支持变法的“新贵们”不干了。“新进”和“生事”这两个词戳中了御史台那些“新进”官员的敏感神经,他们跳起来了。
古代文人因为客观人文环境,总是习惯于在遣词造句上表现得十分微妙,而读者也养成一种习惯,本能地寻求字里行间的含义。比如御史台里的御史们。这里还有一点背景,王安石变法期间,保守派和变法派斗争激烈, 司马光曾经给王安石写过一封表达自己对变法的坚决反对的观点的长信,信里对变法的评价当中有"生事"二字,于是"生事"成了攻击变法的习惯用语;"新进"则是苏轼对王安石引荐的新人的贬称,他曾在《上神宗皇帝》书里说王安石"招来新进勇锐之人,以图一切速成之效",结果是"近来朴拙之人愈少,而巧进之士益多"。
第一个站出来检举苏轼的是御史里行何正臣,紧接着是王安石的学生李定。但是仅凭《湖州谢表》里“新进”和“生事”这两个词是不能对苏东坡定罪的,于是这些御史们开启了在苏东坡的诗文中寻找罪证的“文字狱”模式,这是“乌台诗案”当中影响极为糟糕的地方,因为“文字狱”的兴起,成为了文人互相残害的最有效率的工具,也是最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工具,也成为了统治阶级对文人集团控制和打压,甚至是清算的工具。“思想罪”由文字狱开始,成了文人特有的“诛心之罪”。
有的时候,名人之殇也是为名所累,当时正好出版了一套《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给御史台的新人提供了收集材料的机会。监察御史台里行舒亶经过四月潜心钻研,找了几首苏轼的诗,就上奏弹劾说:
"至于包藏祸心,怨望其上,讪渎谩骂,而无复人臣之节者,未有如轼也。盖陛下发钱(指青苗钱)以本业贫民,则曰'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陛下明法以课试郡吏,则曰'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陛下兴水利,则曰'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盐碱地)变桑田';陛下谨盐禁,则曰'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其他触物即事,应口所言,无一不以讥谤为主。"
他举的例子,"赢得"两句及"岂是"两句出自《山村五绝》;"东海"两句出自《八月十五日看潮》;"读书"两句出自《戏子由》。
马上,国子博士李宜之、御史中丞李定前脚后脚杀到,他们历数苏轼的罪行,声称必须因其无礼于朝廷而斩首。李定举了四项理由说明为什么应当处苏轼极刑,他说:"苏轼初无学术,滥得时名,偶中异科,遂叨儒馆。"接着说苏轼急于获得高位,在心中不满之下,乃讥讪权要。再次,皇帝对他宽容已久,冀其改过自新,但是苏轼拒不从命。最后,虽然苏轼所写诗之荒谬浅薄,但对全国影响甚大,"臣叨预执法,职在纠察,罪有不容,岂敢苟止?伏望陛下断自天衷,特行典宪,非特沮乖慝之气,抑亦奋忠良之心,好恶既明,风俗自革。"
宋神宗在何正臣、舒亶、李定等人的百般构陷下,只得降旨将苏轼交御史台,由李定为首的“根勘所”负责审理。
御史台对苏东坡“诗案”的审理,演变成了一场“闹剧”,并且是对中国的文化环境影响极大的闹剧,苏东坡被关押,让一大帮“群小”上蹿下跳,纷纷从苏东坡和其他同僚文友的来往诗文和通信中寻找“大逆不道的蛛丝马迹”,在搜集罪证的一群小人里面,就有大名鼎鼎的沈括,那个《梦溪笔谈》的作者。
御史台被贯称为“乌台”是在汉代就开始了。汉代长安的御史台内有许多柏树,树上栖宿着成千上万的乌鸦,时人就把御史台称作“柏台”或“乌台”,这两个称呼一直沿用到宋代。
“乌台诗案”其实就是“文字狱”的冤案,在整个两宋,这种“文字狱”非常少见,苏东坡碰上了,从一个侧面说明王安石重用的那些“新进”们,做人的品行是很有问题的,他的变法最终失败,和他的用人有很大的关系。
苏东坡在狱中还是吃了不少苦,也曾经绝望过,尽管那些“新进”们试图治苏东坡的死罪,但最终神宗还是不忍心杀了这个大文豪,只是把他贬到黄州。以“蒙恩责授黄州团练副使”结案。宋神宗的“不忍心”,除了有很多的有良心和正义感的官员们的力保和求情的因素(包括太皇太后曹氏),以及苏东坡本人的名气和人气,更重要的是宋朝开国时期赵匡胤定下的“除谋反之外不杀大臣”的“铁律”。
乌台诗案对苏东坡的打击很大,心境之悲凉、门庭之冷落、生活之清苦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苏东坡生性豁达,这些挫折也比较看的开,在黄州他曾作诗一首介绍他煮猪肉的经验,诗云:“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鲜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这就是著名的美食“东坡肉”的烹饪方法。
被贬到黄州的苏东坡还为中华美食做出过贡献。
而被贬黄州两年之后,苏东坡写出来著名的《赤壁赋》。
然后就是千古绝唱《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
是金子到哪里都发光啊!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乌台诗案是谁告的状_乌台诗案是谁陷害苏轼的
“乌台诗案”是北宋神宗时期的一桩著名的案件,这个案件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这个案件的当事人以及牵扯到的人和事都很著名。 这个案件的当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文豪苏轼苏东坡,牵扯到的
-
宋朝时因乌台诗案而入狱的文人是王安石_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到哪里
文/王国栋 1079年3月,外放湖州知州的苏轼在上表谢恩时,为了表达对宋神宗及王安石改变祖宗之法的不满,写了:“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的句子
-
苏东坡乌台诗案写的两首绝命诗_乌台诗案前后苏轼的诗歌变化
乌台诗案,苏轼九死一生,堪称命运的转折点,他究竟写了什么诗 在后世的印象中,大文豪苏轼是一位游戏人间的智者,他宠辱不惊,笑对风波,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然而,苏轼再怎样豁
-
门前绿水绕青山下联_青山着意化为桥上联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自古诗词离不开山水,离不开云烟,离不开风花雪月。不仅诗词离不开,诗人们也颇喜欢登山写山,如李白“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张
-
唐诗三百首最经典五言绝句_唐诗三百首的诗词大全五言绝句的内容
《全唐诗》中十首经典五言绝句,每一句都流传千古! 相思子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劝君休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思子:《资暇集》:“豆有圆而红、其首乌者,举世呼为相思子,
-
武昌鱼有多少根鱼刺_武昌鱼有没有刺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是毛主席的著名诗句。武昌鱼因而更加出名,更加为人爱吃,更加为人津津乐道。 曾在武汉居住数年,常吃“鳊鱼”。脂厚味美,只是细刺太多,那时还小,总感
-
古诗中的一句_含有浮云的诗句
神马都是浮云,但当浮云遇到古诗词,竟出了这十个千古名句。 1、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2、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3、 总为
-
苏轼写王安石的词_你更欣赏苏东坡还是王安石?
在北宋历史上,王安石是一位非常知名的人物,他以变法而出名,其实如果不从政,王安石也将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散文观点犀利,论述充分,使他名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他的
-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下一句_落日西风秋色浓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渔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
-
描写春天的七言绝句古诗大全_七言绝句春联全集
桃花依旧笑春风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
-
用下雪写一首诗_下雪了写一首诗
要问今天洛阳哪里的雪下的大,当然是 朋!友!圈!哈哈,打雪仗可是小朋友的最爱,不过各位家长可要看好小朋友,一冷一热容易着凉~明天学校不知道会不会放假,但是老师一定会留有关雪
-
立夏节气诗词_立夏的诗句和谚语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上记载: 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通过古籍或许难以理解立夏,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