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玄武门之变魏征是谁的部下_魏征死后唐太宗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魏征是谁的部下_魏征死后唐太宗李世民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3-11 00:29:40
阅读:

一代名臣魏征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享有崇高的声誉。谏臣魏征被历代封建帝王表面广为推崇,而实际并不喜欢这样的臣子;可百姓却真心实意喜欢这样好官。究其原因,魏征并不是忠臣,而是良臣。

玄武门事后,魏征如果不直谏,求饶的话早就被李世民杀掉了

魏征与李世民(资料图)

忠臣就是以君主的利益为最大利益,为了维护君主的最大利益不惜遭至杀身之祸而冒犯君主的官吏。然而,忠臣并不等于良臣,因为忠臣所做的事,不一定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有利,甚至对君主有利。这种愚忠的官员,也许只有皇帝一个喜欢,于国于民有何益?

如果说唐太宗李世民的开明有为和知人善任是构建“贞观之治”的重要基础,那么魏征的直谏则为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特别助力。然唐太宗的朝堂之上可谓群星闪烁,人才济济: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尉迟敬德、秦叔宝……他们要么是李世民的创业班底,要么是李世民的长期合作伙伴,要么和李世民有姻亲关系,和他们相比,魏征作为李世民开初的政敌,劣势显而易见。但为何他又能转劣为优,独领风骚呢?

李世民作为封建帝王,他不可能有很高的政治觉悟,知人善任,善于纳谏的目的是为了他自己的统治和王朝的繁荣,使李唐王朝千秋万代延续下去。除此之外,李世民大胆任用魏征还另有隐情。

家道中落的魏征,很早就出家做了道士。他亲身感受到了离乱之苦,所以他说“自古丧乱未有如隋世者”。“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对此,魏征算是有了深切体会。在这一信念支撑之下,魏征先后或主动或被动地改变了五次主人,最后作为主要谋士奔走于李建成的鞍前马后,在此期间,他曾为李建成献出了及早动手除掉李世民的毒计。辛苦了几十年,连个稳定的靠山都没有找到,每一次押宝都押错了地方,这就是魏征在遇见李世民之前所有的政治履历。

玄武门事后,魏征如果不直谏,求饶的话早就被李世民杀掉了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掉了太子李建成,其父李渊让位于他,所有的人都知道魏征这次玩儿完了。不出所料,李世民刚坐稳位子,马上就把魏征喊来痛骂:“你这个人渣,当年为何明目张胆离间我兄弟情感?”秋后算账,魏征似乎已在劫难逃!谁知魏征却不卑不亢,慷慨自若,他从容说道:“当日皇太子若听从我的劝告,哪会遭逢今日之祸?”在场的所有人都预测,这次魏征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面对作为胜利者出现的李世民,魏征居然连一点悔过的表示都没有,反而在公共场合大放厥词,岂有此理!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面对死不悔改的魏征,唐太宗居然“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至此以后的魏征,后妃越礼,他犯颜直谏:太子越礼,他犯颜直谏;皇上想去泰山封禅,他依然犯颜直谏……直谏成了魏征生存的武器。说白了,李世民对魏征如此宽容,二者相互塑造,使得君成了明君,臣成了名臣。魏征是标杆性人物,他一个人洗净了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身上的鲜血,平衡了唐太宗失衡的帝王形象。雄才大略的唐太宗自然知道,皇帝的面子、帝国的尊严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要大于君臣之间的个人恩怨。

玄武门事后,魏征如果不直谏,求饶的话早就被李世民杀掉了

因此,尽管有太多不足与外人道的隐情,唐太宗与魏征之间的关系仍然显得难能可贵。常言道,伴君如伴虎。李世民是明君,但不是完人,也难免有生气和犯糊涂的时候。魏征先后上疏二百多件,即使是备加小心,也难免百密一疏,况且又给过李世民那么多难堪,所以受冷遇、遭训斥甚至被威胁杀头的事也是常有的。可他批评皇上的底气一直没有受到影响。他成就了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也完美了李世民的明君形像。臣敢说,君能听,相互衬托传美名。

玄武门事后,魏征如果不直谏,求饶的话早就被李世民杀掉了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