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无法跨越的两座巅峰,而唐诗更是诗歌创作的黄金年代。
在那个名震千古的诗人骚客层出不穷、华美诗篇多如过江之鲫的伟大时代,写出一首让人拍案叫绝的好诗不算什么稀罕事,想要像如今的某些歌手那样、“一首歌养活一辈子”更是做梦。在那个年代,诗人若是想要让自己的作品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入乐”。
先说说诗入乐。
在我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只有到了现代才统称诗歌。而在唐代繁荣的诗歌创作背景下,“诗”与“歌”之间的联系达到了一个高峰,能否“入乐”往往成为诗人们得以自矜或相互比较的一个重要参照物。
《新唐书》有载,德宗贞元年间,诗人李益与李贺齐名。前者每有新作问世,则“乐工争以贿求取,唱为供奉歌词,其《征人篇》、《早行篇》,好事者画为屏障,‘迥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之句,天下以为歌词。”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说李益是为时人追捧的作词大牛,相当于唐代的林夕、方文山。而且那首《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还真不是后者所能企及的。
李贺有“诗鬼”之称,在后世堪与李杜并称,所以怎甘落后?于是他也创作了乐府诗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
白居易好吹牛、爱显摆是出了名的,不过他确实也有资本吹牛——有唐一代诗人多如牛毛,能位列“三大”的,从来都少不了他白乐天。
当时“诗入乐”那么流行,白居易自然不能免俗。比如在给他的好基友元稹写信的时候就忍不住嘚瑟了一下,还不小心被《旧唐书》收录了进去:
“闻有军使高霞寓者,欲聘倡妓,妓大夸曰:‘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哉?’由是增价。又足下书云:到通州日,见江馆柱间有题仆诗者。何人哉?又昨过汉南日,适遇主人集众娱乐,他宾诸妓见仆来,指而相顾曰:此是《秦中吟》、《长恨歌》主耳。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 处女之口,每有咏仆诗者。”
白话一下——大意是老白跟小元吹牛:歌妓能唱他的大作《长恨歌》的,身价都会暴涨;他老白去通州溜达了一圈,在一个小旅馆的柱子上看到有人题写了他的诗作,真想知道这个如此有眼光的家伙是谁啊!在汉南那么偏僻的地方,歌妓都认识他老白,一见之后便撇下客人上前围观,因为她们都会唱《秦中吟》和《长恨歌》;从长安到江西,途径的乡校、佛寺、旅舍、航船,要是不题写他的大作根本上不了台面;不管是士大夫还是平民、僧侣、孀妇、少女的口中,没有不吟咏他的诗歌的……
好吧,难道老白就没想过雇一个枪手替自己吹捧,那样的效果岂不是更好?
再说说唐代第一流行歌曲——《渭城曲》
现在常见给唐诗做排名的,列在前几位的通常有杜甫之《登高》、李商隐的《锦瑟》、崔颢的《黄鹤楼》等等。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所以这种排名除了招来口水一片之外,实质意义不大。
不过在当年的“诗入乐”大潮中,最为脍炙人口、传唱度最广而且评价极高的,却是另一首在当代也算广为人知,但是往往被忽视掉的作品——《渭城曲》。
《渭城曲》有很多异称,如《送元二使安西》、《送人使安西》、《阳关》、《阳关三叠》等等。作者王维,字摩诘,人称“诗佛”,擅诗画,被苏轼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的诗作现存400多首,无论艺术成就、流传度还是总体评价,《渭城曲》似乎比他的代表作《山居秋暝》或是《相思》稍差一筹。但是在一千多年前,这首诗却以其清新真挚的情感意境、自然天成的文字风格感染了无数唐人,并广为流传,屡屡被人引用。
比如前文提到过的那位爱吹牛的白乐天,便对这首诗表示十分服气,在其《对酒五首·其四》中写道:
百岁无多时壮健,
一春能几日晴明。
相逢且莫推辞醉,
听唱阳关第四声。
因为“阳关”既为琴曲,有多为人在诗歌中引用,所以老白生怕人误会了他的用意,还在诗后自注道:“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到了晚年,白居易定居洛阳养老,仍然念念不忘《渭城曲》:如果不去听一曲《渭城》、饮一杯酒,将何以安慰这可年迈的心呢?
南园试小乐
小园斑驳花初发,新乐铮摐教欲成。
红萼紫房皆手植,苍头碧玉尽家生。
高调管色吹银字,慢拽歌词唱渭城。
不饮一杯听一曲,将何安慰老心情?
不光是白居易,晚唐诗坛第一大牛李商隐,也是这首唐代第一流行歌的大粉丝一枚。
他在《赠歌妓二首》中,便引用这首《渭城曲》表达自己挣扎求存、郁郁不得志的悲愤心情:
水精如意玉连环,下蔡城危莫破颜。
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
白日相思可奈何,严城清夜断经过。
只知解道春来瘦,不道春来独自多。
在自己的作品里用“唱渭城”来表达心境的,还有与白居易齐名的“诗豪”刘禹锡:
与歌者何戡
二十余年别帝京,
重闻天乐不胜情。
旧人唯有何戡在,
更与殷勤唱渭城。
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这三位在艺术成就和地位上,起码不逊于王维的杰出的大诗人,却不约而同的对这首《渭城曲》表达青睐和喜爱之情,足可见其在当时的流传度。
唐人韦绚在他的笔记小说集《刘宾客嘉话录》中讲过一则小故事,而且还跟前边提到的刘禹锡有关:
“刑部侍郎从伯伯刍尝言:某所居安邑里,巷口有鬻饼者,早过户,未尝不闻讴歌而当炉,兴甚早。一旦,召之与语,贫窘可怜。因与万钱,令多其本,日取饼以偿之。欣然持镪而去。后过其户,则寂然不闻讴歌之声,谓其逝矣。及呼乃至,谓曰:‘尔何辍歌之遽乎?’曰:‘本流既大,心计转粗,不暇唱渭城矣。’从伯曰:‘吾思官徒亦然。’因成大噱。
再白话一下:
刘禹锡的堂伯父伯刍(刘素芝,字伯刍,官至刑部侍郎)曾经说:我住在安邑里,巷口有个卖饼的。每天早上经过他那里,都看见他高高兴兴一边唱着歌一边卖饼。有一天跟他聊了一会儿,得知他家境不好,因为同情就给了他一万钱,让他多点本钱,买卖做得大一点。以后我每天去吃他的饼,并以此作为偿还。可是后来再经过他那里的时候,却再也听不见歌声了。我还以为他走了,可是一叫,他就出来了。我问他:“你现在怎么不唱歌了?”他说:“本钱大了,就得多用些心思,没有时间唱《渭城曲》了。” 伯刍说:“我想做官的也是这样吧。”于是引起一场大笑。
可见在当时,《渭城曲》已经是民间流行歌曲的代称了。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渭城曲是什么题材的诗_央视经典咏流传渭城曲
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无法跨越的两座巅峰,而唐诗更是诗歌创作的黄金年代。 诗词之美,美不胜收 在那个名震千古的诗人骚客层出不穷、华美诗篇多如过江之鲫的伟大时代,写出一首
-
李白是唐代诗人他被称为_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是什么
这里聆听不一样的古诗词和美文,用文字温暖你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巅峰,而这巅峰之上,有两座难以逾越的丰碑,一座是李白,一座是杜甫。李白以天才和浪漫著称,人称“诗仙”;杜甫以系
-
旧唐书魏征列传_旧唐书魏征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魏征字玄成,巨鹿曲城人。父亲魏长贤,任北齐屯留县令。魏征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穷困失意却有远大志向,不从事谋生的职业,出家当了道士。他喜爱读书,能融会贯通,见天下越来越乱
-
唐太宗在位发生的战争_唐亡于唐宣宗
前言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所以,我们在史书中可以看到他与宰相们品评隋文帝、隋炀帝等帝王。 有一次,他和大
-
李世民写给魏征的碑文_李世民怕魏征吗
近年来历史人物翻案成风,关于魏征死后墓碑被李世民所毁掉,产生了大量争论,甚至上升到否定李世民历史形象的高度,那历史真实情况如何呢? 首先,要明确一点,那就是魏征的墓碑是谁
-
中国古代史研究导引读书笔记_历史学中国古代史论文选题
史记书影 通史著作 1. 吕振羽 《简明中国通史》 2.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 3. 翦伯赞 《中国史纲要》 4. 吕思勉 《白话中国史》 5. 郭沫若 《中国史稿》 6. 白寿彝 《中国通史》 7. 邓之诚 《
-
魏征敢于直言进谏的故事_魏征直言进谏
魏徵以直言敢谏闻名于后世,最著名的还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三鉴”中,把魏征当作“人鉴”来警示自己。 据《贞观政要》记载,魏徵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余次,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万
-
新唐书魏征传_旧唐书魏征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为人君者,果真见到自己想要的,就应用知足来警戒自己;将有劳作就应想到停止使人民安宁;想到地位高的危险,就要谦让虚心加强自我修养;害怕骄傲自满会造成损失,就考虑要像江海
-
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_魏征和李世民的具体小故事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
-
思考: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如何?_关于魏征与唐太宗的文言文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作《资治通鉴》中有一篇介绍李世民和魏征的美文。 别看魏征状貌不逾中人,却有胆有略,善回人主之意。魏征是一片赤胆忠心,况且总是言之在理,因而,大都是太宗皇
-
古代科举考试第一名叫_古代人生科举答题
古代科举考场上“第一枪手”,一生荣辱都和科考有关 文/老张在路上 在唐代诗坛上,以下两首诗和词,虽然不能算是家喻户晓,但人气指数也够高的。 一首标题为《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
-
魏征死后唐太宗李世民说的那句很有名的话是什么_唐太宗夸魏征的话
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一直被誉为可以与刘备、诸葛亮相媲美的良好典范。 固然,魏征敢谏,太宗善于纳谏,看似主明臣诤。然而以人性而论,谁不愿多听好听的,谁经常被人怼而能保持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