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第四十八章,本章节,老子抨击,统治者提倡的“礼乐政教”,认为这种学问,是虚伪的根源;这种“为学”是要不得的。只有“为道”,才能减少虚伪,达到“无为”的境界,使天下大治。
【原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注解】学多了统治者提倡的礼乐和政教,虚假的东西一天天增多,人不但变得虚伪且更加耍智巧。探求自然顺大“道”,才使虚情假意一天天减少。不断减少虚假的东西,才能达到“无为”的境界。若能到“无为”的境界,才能事事有所作为。治国最重要的事是什么?那就是,没有事情就别去扰民。若用苛政欺压老百姓,那么他就不配当国家的首领。
《道德经》 第四十九章,这一章,老子认为,一个好的统治者,应该没有私心,帮助天下人“向善守信”,使每个人都像婴孩一样纯洁天真。事实上,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原文】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注解】圣人要没有自私的心,要常常做到和百姓心连着心。如果你的心肠好,那么,我会以好心作为回报的。就算是存心的不善良,我也会对你热心肠。对待他人要做到,多加勉;这样可使,人人都向着善的一面。如果你能做到守信用,那么我将会对你信任且又尊重的。即使你守信有些小差错,我也会对你信得过。对待他人要讲真心,这样才可使人人都能去守信。圣人在位,治理天下时,要先使人的心,无疵瑕。都说耳朵聪来,眼睛明,但是聪明就会容易起纷争。圣人教他当刚出生的婴孩儿,心地纯真,且又可爱。
(让人像婴孩儿,那是,绝对不可能就是了,能做到少索取,多付出,且每人都懂“无为”、“知足常乐”,“知足者常富”,“吃亏是福”那就是万幸中的万幸了)
感谢大家的阅读,喜欢的可关注、点赞、分享、评论,这都是对小编最大的支持与鼓励~~~~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 以至于无为_为道日损为学日益原文解释
《道德经》 第四十八章,本章节,老子抨击,统治者提倡的“礼乐政教”,认为这种学问,是虚伪的根源;这种“为学”是要不得的。只有“为道”,才能减少虚伪,达到“无为”的境界,使天
-
为道日损为学日益理解_道学的意思
“为学曰益,为道曰损”出自老子之《道德经》第四十八章,原文曰:“为学曰益,为道曰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这里先强
-
道德经帛书版及译文pdf_第八章道德经解释
【楚简本】 爲學日益爲道者日損損之或損以至亡爲也亡爲而亡不爲 【帛书甲本】 為□□□□□□□□□□□□□□□□□□□□□□□□□□取天下也恒□□□□□□□□□□□□ 【帛书乙
-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是什么的观点_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解释
【原文】 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 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 及其有事 不足以取天下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译解】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为学日益 就是常道
-
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 以至于无为_为学日进,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道德经》第48章 原文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悦读国学译文 用心做学问的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
-
道德经道经与德经原文_第八章道德经解释
【原文】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注释】 ①学:世俗的学问,这里指与“道”相反的思想。 ②无事:不
-
为政以德出自_《为政以德》
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一、朱熹《论语集注》-----共,音拱,亦作拱。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为言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北辰,北极,天
-
文心雕龙神思_文心雕龙讲什么
读《文心雕龙》,一开始以为是评文学的,读进去才发现,字里行间不经意流露出作者刘勰的大智慧。 刘勰是南北朝时期的人,至今一千多年,我们把一千多年前的思想智慧,运用到今天的生
-
文天祥慷慨赴死的故事_文天祥英勇就义是革命故事吗
最近有人开始质疑文天祥,说他不是英雄。但笔者认为,文天祥当然是英雄,这是不容置疑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个只为荣华富贵和功名利禄的人,临死前是无法写出这样
-
芜湖的历史_安徽省芜湖市有什么县
无为县,隶属于安徽省芜湖市,地处安徽省中南部,长江北岸,北依巢湖,南与芜湖市、铜陵市隔江相望。始建制于隋朝,县名取“思天下安于无事,无为而治”之意,宋代曾与临安、扬州、
-
俱舍论颂疏_俱舍论颂疏讲记内部版本
俱舍论 【原文】 从此已下。明论正宗。就中有二。一总标纲要。二别释体性。 前边的序分,从这里以下,开始讲正宗分,也就是正文部分了。分两部分:一是总的纲要,一是分别解释其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