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名《望江南》,又叫做忆江南、梦江南等,据说是唐朝时的宰相李德裕在他坐镇浙江的时候,为了自己的亡姬谢秋娘所作的一首曲子,开始时就叫做《谢秋娘》,后来因为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用它来写过词,词中有“江南好”,“能不忆江南”等经典句子,所以才改为了和江南二字有关的词牌名。
词牌名的来历我们且不去细谈,而在历代中,用这词牌名来写的词作,除了白居易所作的那首经典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词外,其实下面李煜的这首《望江南》,也非常的著名,不到三十字中充满了无奈和辛酸。
李煜被俘后,虽然被软禁在开封严加看守,几乎丧失了一切自由,但是宋太祖和宋太宗对他一直放心不下,在这样的情形下,试想李煜——一个曾经的帝王,是过着怎样的生活!所以,不甘寂寞的文学才子李煜,写下了许许多多的诗词作品,来表现自己对于南唐的怀念和自己灭国的悔恨,有时候难免也会发发牢骚,诉说一下自己对于俘虏生涯的不满。
下面这首《望江南》便可以作为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全词很短,只有27个字,如下: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首词的意思是说:亡国之恨有多少!昨天的梦里,我梦到自己身处金陵的皇家园林中,车多的如流水一般,马矫健的如飞龙一般,而且还是在那春天花好月圆的时节!而现在一切都没有了,只有无限的悔恨。
李煜悔恨什么?或许是自己当年不知进取的帝王生涯,或许是当年不该举族投降的那一刻,总之,家国恨无限。李煜这种性格,这种在诗词上的情绪表露,一定会引起当局皇帝的不满,所以,这也成为了李煜日后杀身之祸的“罪状”。作为皇帝,他是不幸也是不合格的,但是作为诗人,他是独一无二、难以比拟的。正如王国维曾经评价的那样:“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李煜最著名的一首亡国诗_李煜的词精选十首赏析
词牌名《望江南》,又叫做忆江南、梦江南等,据说是唐朝时的宰相李德裕在他坐镇浙江的时候,为了自己的亡姬谢秋娘所作的一首曲子,开始时就叫做《谢秋娘》,后来因为唐朝的大诗人白
-
且以旧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的意思_且以旧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望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梦江南》、《江南好》。《金奁集》入“南吕宫”。创作者是李德裕。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
-
望江南多少恨和望江南多少泪_望江南多少恨李煜赏析
两首《望江南》:爱情,伤心千古 (一) 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 选自《敦煌曲子词》,词牌《望江南》,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忆江南》。
-
李煜的诗精选十首_李煜词选集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
-
忆江南多少恨李煜的诗_忆江南一首
文:芰荷一枝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
词帝 李煜_李煜的词精选十首
接下来打算写一些连载的文章,写什么呢,想了很久,就写自己一直比较喜欢且钟爱的古典诗词吧,分享一些我对古诗词的一些见解,古诗词的创作来历,趣闻轶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古
-
望江南歌曲_望江南忆江南
江南,是多少文人墨客的向往,江南的山,江南的烟雨,总是让人想忘也忘不了。 《望江南》这首词牌也被很多人运用。以下有几首以《望江南》为词牌名作的诗,请大家欣赏。 一望江南·梳
-
《望江南》_望江南意思
《望江南·多少爱》 —致天堂里的爱妻 多少爱, 夜夜不堪哀。 仿见离魂窗外站, 依依不舍总徘徊, 何不入门来? 仿见离魂窗外站 《望江南·多少恨》 —致天堂里的爱妻 多少恨, 昨夜梦魂
-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_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读音
蝶恋花,词牌名,出自唐教坊曲,本采用于梁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
根据望洞庭这首诗画一幅画_遥望洞庭山水色全诗
《望洞庭》 唐·刘禹锡(772—842)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简析: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德宗贞元九年进士,中博学宏词科,
-
十里春风不如你古诗全文_春风十里不如你整首诗意思
孟伟 又到了春意盎然的时节!在一年四季当中,春天无疑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对“春”情有独钟:白居易醉心于江南春色,《忆江南》传世于今;苏轼感怀身世际
-
宋朝理学和西方文艺复兴的不同_北宋艺术的发展
自唐代安史之乱后,就出现了长达两百年的动乱和分裂。到了五代十国,这种政治的分裂对文教的荼毒更是达到顶峰。所以时人有诗文曰:“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