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天平山是一座名山,自然景观奇特,人文景观独步。 自唐代以来,天平山就是旅游胜地。这里有众多株枫香树,成为天平山的一大景观。仲秋时节,红灿灿的一片,尤胜二月之花。天平山已成为著名的赏枫胜地。来赏枫人潮涌动,纷错如织。
红叶是这里的一大名片,每年都会举办红枫节,被誉为中国四大赏枫地之一,吸引着本地的和外地的游客前来观光。当然,这里不只是有红叶的自然景观,还有浓厚的历史人文积淀,最著名的要数范仲淹与天平山的渊源了。当然为了呼吸新鲜空气,登山远眺也是一项极好的锻炼和修行,总之这里是一个你来了就不会后悔的地方,四季皆如此!
远望去,山势不高,却连绵起伏,山上植被不盛,怪石突兀。入园,过高义坊,接驾亭,隔着十景塘,可见山脚下以天平山庄为主体的一片庭院建筑,86版西游记中四圣试禅心剧集在此处拍摄,山庄里猪八戒撞天婚的剧情至今记忆犹新。穿过山庄,开始登天平山,二百米高的山丘,分下白云,中白云,上白云三段,登山道不宽,多以不规则的山石为路,仅容二三人并肩而行,营造一种险峻之感,一路上行,不时见奇石嶙峋。
雨中的天平山色彩斑斓,少了游人如织的喧闹,多了一份宁静,优雅。银杏黄,枫叶红,浮萍绿,竹叶青,经秋雨洗涤一净,各色叶子随风飘逸,化作落叶,屋顶雕花的瓦当间隙中,堆满银杏叶,屡屡金黄。飘落一地的枫叶银杏叶绚烂,到处是深红出浅黄,绚烂无比。一个字美,二个字很美,三个字太美了,四个字美不胜收。
红枫黄杏及知名不知名的绿叶,这里像是打翻了调色盘,拥有了红黄橙绿紫以及各种我描述不出来的颜色,映着古刹,映着山水,是难以言说的美丽古朴的山庄在碧水掩映下,还是令人陶醉。踩着沙沙的树叶,随性而行,难得的轻松愉快。老天帮忙,太阳公公出来露了个脸,色彩就更亮丽了。
古木参天的香枫红胜火,古朴肃穆的范祠银杏掩映,满树尽带黄金甲。此地此景,范大将军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 ,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吟诵犹响耳畔,敬慕缅怀之情油然而生。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你英名永存,精神千秋!
人文景观主要在山下,范仲淹的纪念馆,祖祠,湖塘组成一片江南特有的秀美。延御碑御道而爬,途径更衣亭,青峰亭,狭窄仅容一人过身的一线天,二线天,三线天。没有凿好平整的台阶和扶手,基本靠手脚攀爬,体会真正的爬山乐趣,绝不会有疲惫感,天平山虽然不高但是古道走起来不是很轻松,有些陡峭,不太适合老人。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苏州天平山风景区简介_太湖西山景点
在苏州,天平山是一座名山,自然景观奇特,人文景观独步。 自唐代以来,天平山就是旅游胜地。这里有众多株枫香树,成为天平山的一大景观。仲秋时节,红灿灿的一片,尤胜二月之花。天
-
西安看银杏树_西安秋天看银杏的地方
在大雁塔下东侧有个在国内来说都很专一、纯粹的佛教园林----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园区设计建造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具体体现了四大特色:1、构架山水,师法自
-
关于天平山枫叶的诗_天平山红枫的美文
秋天的天平山被誉为 “天平红枫甲天下”, 在这个季节来天平山, 就能看见漫山红遍, 层林尽染的绝美风景~ 苏州木渎古镇西北的天平山 是我国四大传统 红叶观赏胜地 之一。 天平山以红枫
-
天平山枫叶观赏最佳时间2020_2020天平山枫叶红了吗
霜叶红于二月花,片片枫叶皆含情 秋季的天平山 万亩枫叶红得像烈火、黄得像金子、绿得像宝玉 令人心醉! 这个秋天 2019年第二十六届天平山红枫节 震撼来袭 各种活动精彩不停 吸引了大量
-
苏州今年天平山赏枫叶这几天红了吗_苏州天平山风景区
中国有四大赏红叶胜地,它们是北京的香山、江苏的天平山,南京栖霞山和长沙的岳麓山,而苏州的天平山红叶则是一种叫做枫香的红叶,被称为“红枫甲天下”,这里有范仲淹、白居易、陆
-
七岁儿童唐诗三百首_唐朝七言绝句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唐诗中并不乏送别的精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 无论是友人,还
-
我在人间全无敌,不与天斗与谁斗_
气象台发布的天气云图 昨晚在操场跑步时,气压低的让人心闷,想着是不是又要下雨。 昨晚睡觉时没关窗户,今天早上我是被冻醒的。起身一看,窗外果然下着雨,加之小凉风助阵,身上顿时
-
万里秋风悲做客全诗_万里悲秋常作客写于什么季节
夏日渐歇,曾经嚣张开了满地的青莲都已凋谢;天色渐晚,余晖映着长空一碧如洗;秋风习习,顺带卷起苍波漾出层层粼粼。转眼已入秋,秋风、秋月、落叶、寒鸦,不觉间大地染上了秋霜。
-
王安石后人称他为什么_王安石被贬到哪里去了
其实,王安石变法是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其中,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