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现代人最羡慕哪种生活?
答:田园生活
问:什么样的田园生活?
答:陶渊明那样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问:陶渊明那种田园生活,真实存在吗?
答:真实存在。
问:如何实现这种生活?
答:多读陶诗,贴近自然,远离工业科技,做心灵的隐士。
问:如何做心灵的隐士?
答:答案就在陶渊明的诗中。
请看哲学诗画为你整理的——陶渊明的这6句诗太毒了,句句切中现代人要害!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从一开始就不能把自己融入到庸俗的社会中,要想过清净的生活,就要放下世俗的很多欲望和标准,追寻自己的本心。尘世就如同一张网,长时间呆在其中,不得自由,而且往往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烦恼缠身。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很多人半辈子过去了,往往并没搞懂自己要的是什么,无非就是跟着社会大流瞎忙,而忙就意味着心死。而这一忙,匆匆就是三十年,就是半生。
现代人往往羡慕陶渊明的选择,以为归隐就是自由,就是抛下一切的洒脱。但真把陶渊明认真读懂后,你会觉得他的选择也是有痛苦和彷徨的,他的伟大就在于用心抵抗了现实。我们之所以敬佩陶渊明,是因为他勇敢主动地选择放弃了使他不快乐的东西,全身心的融入到了大自然中,和天地融为了一体。而今天的我们即便不喜欢,即便不开心也依旧日日重复,不敢改变也不愿改变,因为我们顾及的东西太多,放不下的欲望太多。而陶渊明至少真实地活过了,顺从自己的本心选择过了。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我们现在处于工业文明中,但是这种文明并不是全都很好,它有着自身的弊端和危害,即工业文明越来越让人类远离自然,与自然和大地脱离了自古代就流传下来的亲密关系和依赖关系。现代的人们获取自然的方式和渠道,不是通过与大自然接触,而是通过科技手段,比如在电视里,在网络中,体验大自然,我们最先理解月亮和其他很多自然事物,是从科技文明所制造的技术中,而并不是真实的从自然界理解,很多东西在这种工业文明的发展和演化中,大都虚拟化和异质化了。像陶渊明那种,与飞鸟相伴,与河里的鱼相处,自己开荒耕田,独守田园的那种生活,现代人早已是背道而驰了。
至于像美国作家梭罗那样,独自一人跑到瓦尔登湖过那种彻底远离现代文明的原始生活,估计很多现代人连一个月都坚持不了,他们离不开手机,离不开网络,离不开各种各样由现代文明所制造出的工具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活方式。看似便利了,但从长远来,现代文明对人们心灵和身体造成的各种伤害也不少,而且很多都是长期和隐性的。
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萨特说过,活在现代社会,他人就是地狱,因为太多的他人改变着我们的思维和认知,让我们无法从内在遵从自我内心的选择,由此造成了人的迷失。而对此卢梭更是提出了“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的著名断言。是呀,这个千年前的陶渊明想的何其类似。我们的生命从诞生之初,看似是自由的,但是真正经历过生活深沉洗礼的人会发现,人生有时就好像一座监狱,所谓的自由只是我们的一种观念错觉,真正的自由是没有。人活着,无时无刻不被很多外界的事物所束缚,我们看似很自由,其实一直在自我和外界营造的双重枷锁中过活。
从这点看,陶渊明有着极强的预判能力,他从一开始就明白了,人生是一个大的牢笼,我们把自己困在其中,不得自由,所以我们要跳出这个樊笼,回归自然,回归真我。
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肉身无法在现实生活做隐士,但心可以。其实想想:“隐”不就是求真吗?它包含着你内心真正的需求,真正的喜欢。今天的我们讲“初心”,但现在的都市人已经忙得没有心了,心都死了,亡了,还哪里来的“初”呢?而“不忘初心”更是无从谈起。
现代人欲望太多,由此生出很多烦恼,没有欲望呢?又很痛苦,生出很多无奈,很多时候也许都是身不由己而不得不做出的无奈之举。那么至少我们可以陶渊明那样,放慢自己的脚步,关注一下你身边的自然,关注一下你身边的人,更关注一下自己的心。如同陶先生那样,住着草屋,远离了车马的喧嚣,听风吟,品山泉,观日出,赏明月,整日和大自然相处,我们的心灵何愁不宁静和安详呢?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王国维认为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和第二重可能就是少年和中年,经历了世事,体验了人间的悲欢喜乐,但是很多事情还是没有看透,看淡。而第三重境界是看山仍是山,但是这个境界已经升华到了一种与天地相合的地步,就是说山川万物都容纳于我心中,我可以随心所欲,像庄子那样自在逍遥地驰骋于天地间,而不受任何外物的干扰和奴役了。
而陶渊明肯定已经到了这个境界,所以他才会写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名句。“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少年”这句话,其实说的就是一种回归自我;当我们回首往事时,虽已白发苍苍,却依然拥有一颗喜极而泣的心;这是一种永远相信美好的精神状态,是在夜里翻开以前的日记就能像过电影一样回忆自我经历的一种人生倒叙,更是一种对生命过往的缅怀和祭奠。只要你努力去领悟,谁都可以见到自己人生的“南山”。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能为精神自由而选择放下和舍弃的人都可以活出自己的尊严和勇气。人生一辈子不长,能不能有一段为自己而活的经历。不要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要怕聪明的人说你不够明智,不要照原样过别人推荐给你的生活,听从你自己的内心,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
陶渊明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可以忍受物质的匮乏,忍受精神的寂寞,把那些权贵和荣华看做浮云。做隐士不是对现实的逃避,不是因为无法抗压而选择蜷缩在世界的角落,而是看透现实以后放下内心的欲求,简单生活,无欲无求,给人生做减法。但这份简单里又包含这“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豁达与通透。和世俗的官场相比,他宁愿忍受生活的清苦而不愿灵魂和精神受羁,不愿自我的心灵受到干扰和污染,而这才是作为一个隐士最高贵最可取的地方。
不少老板或企业家不止一次说过,自己活得太累了,完全感受不到生活的快乐和情趣,他们特别羡慕那种勇敢去追寻自己想要过的生活的人。放弃名誉、地位、声望,走进大山,开辟另一种新生:一床一桌一椅一饭,只要心中有热爱和激情,哪里都是桃花源。这是他们一致都非常渴望的生活,尽管他们参加过很多瑜伽班和静修班,但是内心还是无法做到像隐士那样,因为他们的心还在尘世,还在尘网中纠结浮沉。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不仅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和超高的意蕴。现代人最缺乏的其实就是这种对生活的超高理解和超高意蕴。
- 上一篇:如果没有了李白_李白还不加强
- 下一篇:陶渊明回归田园的诗句_陶渊明最简单的田园诗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陶渊明回归田园的诗句_陶渊明最简单的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
-
引用陶渊明的诗评价陶渊明_陶渊明被人们称为
问:现代人最羡慕哪种生活? 答:田园生活 问:什么样的田园生活? 答:陶渊明那样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问:陶渊明那种田园生活,真实存在吗? 答:真实存在。 问:如何实
-
体现陶渊明诗作主旨和情怀的句子_陶渊明的最经典10句诗
《饮酒 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表达了什么思想_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主要反映了他的
《桃花源记》 陶渊明(东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
-
陶渊明大量写什么诗_陶渊明非常有名的诗句
写诗写词是需要天赋的,有人辛苦推敲,反复琢磨,最终难以写成一首好诗词,有人随手拈来,信口一吟便是千古流传的名句。所以不得不说,写诗词也需要一些运气和天赋。在古代有这样天
-
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_归去来兮辞作于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
陶渊明山水田园诗开创者_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
陶渊明(365—427年)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之一,主要生活在东晋刘宋时期。他早年曾担任过一些低级官职,四十一岁时从彭泽令任上弃官归田,此后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刘裕建立宋朝后曾
-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_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什么
不为五斗米折腰 by: 陶渊明 昨天为大家科普了老陶的生平事迹, 他的“ 不为五斗米折腰 ”令我们心生敬畏, 在那个争权夺利十分激烈的时代, 他宁可肉体受苦,也要保持心灵的纯洁。 他坚
-
陶渊明辞官归隐_陶渊明退隐的故事
陶渊明 (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
-
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节选)_陶渊明的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吗?
春节期间找一处世外桃源去度假,陶冶情操,舒畅心情也是一种最佳选择!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
-
陶渊明的不为五多米折腰的故事_古有谁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官职,但到了陶渊明时,家境早已破败。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就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为了生存,陶渊明最初做过州里的小官
-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表现桃花源人什么_陶渊明为什么会写《桃花源记》的世外桃源
作者: 陆不六 首先让我们重读《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