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背景故事】
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当时,有十九个人随着船送他到慈湖,最后还有三个人一定要送他至九江。这三人中便有他的挚友,和尚参寥。临别时,好友赠言他一定要说话小心,与人接触谨慎,以免再次大祸临头。
但是苏轼豪情不剪,看到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作者小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本文作者:张废枕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题西林壁》宋苏轼的诗意_苏轼的《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
-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作品有史诗称誉的唐代诗人是
欢迎阁下来到诗词歌赋汇,更多文章请持续关注我,感谢! 本期为第0299期 说起中华文化的瑰宝诗词歌赋,就不得不提其中的唐诗。 在盛唐时期,国泰民安,随着老百姓精神文明生活的日渐丰
-
题西林壁的作者是苏轼还是苏东坡_苏轼的题西林壁的题是什么意思
本文尝试用穿越的形式,自传式故事记忆法+绘图记忆法,通过作者视角来体验,进而加强记忆:假如我是作者,我在写诗时,是一种什么感觉? 你好,我是小苏苏,苏轼! 之前呢,这个作者
-
题西林壁古诗_题西林壁这首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
-
宋代诗人苏轼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都有哪些_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白话译文: 不管是从正面还是侧面看庐山都是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无论是从远处、近处、高处还是低
-
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_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苏轼《题西林壁》来自古诗词文欣赏 题西林壁 【宋】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公元1084年,苏轼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时,途经九江,游庐
-
苏轼题西林壁所含哲理_苏轼写的题西林壁的诗意
本文乃追寻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这是苏轼游庐山时题于西林寺壁上的一首诗。作为一个游山者,作者本可以如他以前无数的山水诗作者
-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题西林壁的诗意是什么_古诗《题西林壁》改写记叙文
《题西林壁》说课稿 一、说教材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题西林壁》。它是苏轼在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可说是
-
春游天平山小作文_天平山一日游
天平山在东方地球村的版图上,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中国的大山名川太多,也太雄壮,单单榜上名山就举不胜举,像峨眉山、五台山、武当山、九华山、普陀山、华山、泰山、恒山,等等。
-
李太白将进酒诗_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意思
提起李白,人们都会想起那首《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流传千百年,妙绝古今的诗作,几乎连才会说话的孩童都能背上几句,可见李白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