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一直处于农业文明时期,土地作为农业必备的生产资料,是非常珍贵的,因此古代看不起没有土地的人,在思想上就表现为,看不起手工业者和工匠,把手工业者和工匠的一些工艺或者科学成就斥之为“奇淫技巧”,觉得没什么用,只有读书当官才是正道。其实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着实是出现过一些厉害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的,他们或者发明了某项工艺技术,或者发现了某些科学定律,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单说一个鲁班,其在木工技术和建筑上的成就,在现代起码是总工程师级别的,可以去竞争工程院院长。然而在古人眼里鲁班和他的这些技术都不是什么正经东西,是下等的工匠才去学的,唯有教人怎么通过科举考试当官才是上等的学问。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几乎所有读书人都不能免俗,把聪明才智都耗费在做八股文中,《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在早期没写这本书前,也是如此。宋应星自幼聪明强记,不满十岁就能作诗,有过目不忘之才,他对天文学、声学、农学及工艺制造之学有很大兴趣,曾熟读过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书。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宋应星和哥哥一起到省城南昌参加乡试。在一万多名考生中,29岁的宋应星考取全省第三名举人,他哥哥名列第六。乡试的成功使两兄弟受到鼓舞,当年秋天他们便前往京师参加会试,然而却名落孙山。从此以后,便开启宋应星悲催的科举考试生涯,每隔三年他都要去京师赴一次会试,然而每次都失败。一直到了他44岁的时候,经历了六次会试失败的宋应星终于心灰意冷,宣告放弃。
耗费了数十年黄金时光,然而却一无所获,这让宋应星备受打击。在人生低谷中,他想起了备受自己推崇的李时珍,想起了自己初看到《本草纲目》时的震撼,李时珍也是三次科考不中,所以才弃文从医,自己何不学李时珍,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出一番成就?
从小宋应星就喜欢读关于医学、植物学、木工、冶金这样的“杂书”,并且还喜欢到处游历,参观过染布工坊,打铁铺等,他的志趣就是在这些杂学上,现在来看,这些杂学其实就是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也就是自然科学,是最有用的学问,我们人类的科技发展就是建立在这些学问上的。然而当时这些学问却不能给现实中宋应星带来任何名利,不过宋应星有心去专研这些学问,完全也是看破了名利,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所以也并不指望这些能给自己带来什么。
终于依靠自己的博学和刻苦专研,以及多年游历的经验,宋应星写出了这本奇书《天工开物》。为什么称这是本奇书,因为书中包罗万象,涵盖了各行各业,比如介绍了造纸、制蜡烛、制火药、采煤、养蚕等各行业技术,最稀罕的是插图还非常多,详细绘制了诸如车船等工农业机械的构造,以及冶金、制陶等具体的工艺流程。跨行跨的这么大,使这本《天工开物》成了百科全书,但现代的一本百科全书需要各行各业的人合力完成,而宋应星却全靠一己之力,可以说此人是个类似达芬奇般罕见的全才了。
然而达芬奇在生前是备受西方人推崇的,西方古代当时对工匠是什么态度,从西方早先的精英组织共济会可见一斑,共济会早期就是由石匠组成的,其会徽就是工匠作图用的圆规和曲尺组合而成,可见工匠在西方从来就受到重视,被认为是精英。无奈宋应星生在当时的中国,所以《天工开物》出版出来后,仅仅只流传于一些感兴趣的学者和手工业者间,没有受到中国官方和精英阶层的重视。不过等它传播到海外后,却引起巨大的反响,爆发出了惊人的威力。
在18-20世纪《天工开物》在一些欧洲国家间传播,1830年法兰西学院汉学家儒莲将《天工开物》中关于养蚕技术的部分译成法文。当时欧洲蚕桑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因防治疾病的经验不足,导致生丝大量减产。而世界上蚕桑经验最丰富的,无疑是中国,《天工开物》提供了一整套关于养蚕、防治蚕病的完整经验,极大的促进了欧洲蚕丝业的发展。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已经拉开序幕,但农业生产依然十分落后,播种还在使用人工播种。这种播种方式,在种子的密度和覆土深度上都十分随意,直接影响出苗率。而此时中国,已经在使用播种器具。欧洲的犁设计也比较简单、原始,操作十分费力,而中国的犁则效率更高也更省力。当《天工开物》传入后,直接推动了欧洲犁制式和播种技术的改进,推动了欧洲农业革命的进程。
欧洲从12世纪学会造纸,但一直以破布为原料单一生产麻纸,18世纪以后耗纸量激增,但破布供应却有限,于是造纸业出现原料危机。1840年儒莲将《天工开物》造纸章译成法文刊于《科学院院报》。其中提到以野生树皮纤维、竹类及草类纤维代替破布造纸,还可用各种原料混合制浆。这些信息很快得到反馈,法、英、德人以其他原料成功造纸,终使原料危机获得缓解。
可以说《天工开物》在欧洲的传播,极大的改变了欧洲农业落后的现状,是我们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巨大贡献。然而在它的老家中国,却由于在书中提到了“北虏”等词,被后来的满清统治者认为是讥讽满人,因此在清代长时间被禁。这么一本奇书,我们中国人自己不屑一顾,甚至把它封禁,却被外国人当做至宝,并在外国人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实在是让人感慨万分。从这本书在中外的不同遭遇中也可以窥见,工业革命爆发在欧洲而绝不可能是在古代中国,实在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并不是因为我们中国人聪明才智不如别人,而是当时的社会环境限制了人才的发展,在一个做官比当科学家要更加风光、更容易致富的国家,科技又怎么可能赶得上别人呢?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生产的综合性著作_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作物
中国古代一直处于农业文明时期,土地作为农业必备的生产资料,是非常珍贵的,因此古代看不起没有土地的人,在思想上就表现为,看不起手工业者和工匠,把手工业者和工匠的一些工艺或
-
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历史进程的影响_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的影响和贡献
本文由“星迹历史”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张衡,就是发明地动仪的那位。 其实他除了地动仪,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精准的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指南车,自动记录行程的鼓车,
-
中国古代著名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的作者是_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乾隆皇帝为了巩固江山,派400多名大臣编写《四库全书》,其中包括大学士纪晓岚。从三皇五帝开始到清朝乾隆,几乎把所有古籍编入四库全书,字数上亿。一个人一生是读不完的。 由于乾隆
-
湖光秋月两相和全诗_皓月清风两相依出自哪首诗
(本文由物道原创,点击上方关注) 《是日诗》 寒暑平和昼夜均,阴阳相半在秋分。 金风送爽时时觉,丹桂飘香处处闻。 秋分 · 一年中最心安的日子 分,半也;秋分至,秋天过了一半, 秋
-
栗子果实由什么发育而来_栽培稻的最早起源地
七月杨桃八月楂,九月栗子笑哈哈。想到栗子能够联想到丰收,想到饱满的果实,就代表秋收的喜悦。栗子原产地在中国,是最早能够食用的坚果之一,为什么这样说呢?早在古代时,就有相
-
养阴清肺止咳糖浆_养阴清肺止咳糖浆的作用
作者:陈文东 天冬,也称天门冬,在《本草纲目》中被列为上品,具滋阴润肺、除火止咳之功效,临床上常用的补阴药之一。除了药用以外,天冬的形态优美,可以作为观赏性的植物;味道甜
-
中药材天门冬价格_中药材天门冬除草剂
天门冬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块根。 【性味与归经】甘、苦,大寒。入肺、肾经。 【功效】润肺止咳,养阴生津。 【临床应用】1.用于肺阴受伤,燥咳、咯血等症
-
诗经卫风木瓜赏析鉴赏_木瓜《诗经.卫风》翻译
木瓜 先秦:佚名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 译文 你将木瓜投赠
-
通草可以经常食用吗_月子里吃通草有副作用吗
当今社会有许多的家庭在生完孩子之后会需要请一个月嫂来陪护,而许多的月嫂会推荐孕妇冲服通草这味药草。 通草,别名寇脱、离南、活莌、倚商、花草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茎髓。干
-
译林世界文学名著_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译林》创刊号。 如今,文学批评家李敬泽回忆起来,还记得自己当年在《译林》杂志上看到《尼罗河上的惨案》时,有多么痴迷,甚至把印有小说的那些页码撕下来带回家保存。 那是1979年
-
桐城派的鼻祖_安徽桐城县的历史
枞(zōng,不读cōng,)阳,古称宗子国 ,隶属于安徽省铜陵市,地处安徽省中南部,长江北岸,大别山之东南麓,总面积为1808平方公里,总人口98万。是全国淡水养殖重点县、全国商品粮基地
-
诗经木瓜的诗意_诗经中木瓜的主旨解读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国风 卫风 木瓜》 “你将木桃投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