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天灾人祸是导致王朝更替的重要因素。其实在古代,改变帝国命运的往往就是小小的蝗虫。蝗虫往往是因为干旱而兴起,它们所到之处,遮天蔽日,吃尽当地的农作物,寸草不生。而且蝗虫迁徙速度极快,动辄几个省都会受到殃及。
正因为如此,干旱加上蝗虫肆虐,伴随而来的往往就是流民四起。无家可归的流民最终就会铤而走险,形成推翻帝国的农民起义。帝国的皇帝们,明主很清楚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而昏君则不当一回事,同为唐朝皇帝,三个人的态度耐人寻味。
在贞观二年的时候,蝗虫肆虐。此时刚刚当上皇帝不久的李世民忧心忡忡,这场蝗虫的席卷区域就包括京师长安。李世民看过蝗虫遮天蔽日,却又拿不出什么好办法,焦虑万分。有次在御花园散步,他看到连这里都有蝗虫,随手抓了一只就要往肚子里吞。唐太宗一边吃,一边还念念有词地向上天祷告:
民以谷为命,而汝食之,宁食吾肺肠。
旁边的侍从当然要阻止,说是吃了这种脏东西怕会影响健康。唐太宗则忿忿地说:将百姓的的灾害转移给我,我还怕什么疾病呢?(朕为民受灾,何疾之避!)
唐太宗所为,也许是发自真情实感,也许是一场政治作秀,但不管怎么说,至少他看到过蝗虫夺走百姓口粮,让百姓没有饭吃的场景。他也深刻地认识到,小小的蝗虫,将会关系到帝国的兴衰忍辱。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感动了上天,这一次蝗虫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资治通鉴》中记载:“是岁,蝗不为灾。”
时间到了开元三、四年间,此时的大唐又是一位新天子登基不久,他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此时山东地区的蝗灾非常严重,但是当时流传了一种说法,说蝗虫是天上派来的,还不能随意灭蝗,恐怕老天怪罪。
唐玄宗虽然年轻,对于治理天下并没有多少经验,也不知道蝗虫到底能不能抓。不过他有一位名相姚崇,是坚定的“灭蝗派”。他派出御史到山东督察灭蝗工作,并且要求对蝗虫的尸体深埋,以避免疫病发生。
这项非常正确的主张,却遭到了很多人反对,而反对最为激烈的正是汴州刺史倪若水。身为父母官,他看到蝗虫过境还不着急,看到姚崇布置的灭蝗任务却非常头疼,特意上了一份奏表:
蝗乃天灾,非人力所及,宜修德以禳之。
姚崇怒斥倪若水,告诉他如果发生灾荒,唯他是问。倪若水见到形势不妙,赶紧采取方法灭蝗,他一州就灭蝗十四万担,灾情明显缓和下来。
可是,唐玄宗又听说灭蝗有违天理的鬼话,慌张地找来姚崇商量。姚崇则毫不在意地说:做事只要合乎道理,什么都不用怕。看着蝗虫不灭,生怕有违天理,难道天理就是让蝗虫吃完庄稼,让百姓饿殍满地吗?那样子国家会出大事的。
随后,姚崇又向唐玄宗表示,您什么都不用管,出了什么事情都由我来担当,是丢官是降灾难,我一个任担着。
唐玄宗的见识和胸襟显然比不上他的祖先唐太宗李世民,但此时的大唐,还有名臣为它保驾护航。然而到了唐朝晚期,君主和大臣一同昏聩无能,就实在没有救了。
乾符二年,又是蝗虫肆虐,又是一个新皇帝继任,这就是只有十四岁的唐僖宗。当时的蝗虫,从湖北出发,北上席卷河南,又向西深入,降临到帝都长安。然而,长安的京兆尹却向皇帝报告了一个喜讯:
蝗入京畿,不食稼,皆抱荆棘而死。
这是滑天下之大稽,当年王仙芝、黄巢相继起义,本来就不太平,天子年纪小也许不懂事,这些官员居然跟着起哄。不光京兆尹发出这种荒唐的言论,更搞笑的是“宰相皆贺”!
这样的朝廷,自然也就很难维系了,至于是哪种方式被取代,就是历史的抉择了。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唐太宗吃蝗虫的启发_唐太宗吞蝗的思想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天灾人祸是导致王朝更替的重要因素。其实在古代,改变帝国命运的往往就是小小的蝗虫。蝗虫往往是因为干旱而兴起,它们所到之处,遮天蔽日,吃尽当地的农作物,寸
-
唐太宗为什么要吞蝗虫_吃蝗虫的皇帝
史料出自《资治通鉴》 贞观二年,夏。 京城长安地区出现了蝗虫。有一天,太宗到玄武门北面的禁苑,看见了蝗虫,便拾起几只在手,祷祝道:“百姓视谷子(粟)如生命,而你们却吃了它们
-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_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在游玩破山寺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诗人小传 常建(708-约765),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
-
什么是庙号,谥号,年号,尊号及全称_庙号年号尊号谥号徽号区别
1.谥(shi)号 早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谥号。谥号是死后的盖棺定论,一般由下一任皇帝命名或者下一个朝代追认,谥号的每个字都有规定的含义,要根据生前的表现,参考《谥法解》而定。 《
-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心中千千结_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这三句是本首词的高潮部分,这些词在现代的歌曲里也经常出现,可谓经典。 张先,宋早期的婉约派词人,苏轼的好朋
-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_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中的恨是什么意思
那姹紫嫣红的皇家园林中,名贵的花儿映衬着绝代佳人娇媚的面庞,真是相得益彰,美人与名花通常能博君一笑 。 只要和贵妃在一起,来到这沉香亭畔的牡丹园, 即便心中有再大的愁怨,也
-
杜牧的将赴吴兴登乐游原_古诗登乐游原唐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赏析 在唐人七绝中,也和在整个古典诗歌中一样,以赋、比二体写成的作品较多,兴而比或全属兴体的较少。杜牧这
-
孟浩然的田园诗代表作品是什么?_孟浩然写田园风光的诗
孟浩然塑像 盛唐时期,诗歌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涌现出了许多不同流派的大诗人。其中有一个流派叫“山水田园诗派”(当然是后世总结的),代表人物是王维和孟浩然,这两个人算是“山
-
夜来风雨声花开知多少的诗人是谁_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什么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的这首《春晓》作为古诗词的启蒙读物,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自然而没有过多的装饰,单纯而独有韵味。《春晓》更像
-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联诗主要描写的人是谁_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是最什么的诗
李白饮酒作诗 一、少年成名扬天下,千古佳作誉神州。 李白一生,狂傲不羁、才华横溢、颠沛流离,几不得志。 早年天才,15岁诗赋受崇;其后数年,蹉跎岁月;35岁西游献赋,终得赏识;
-
唐太宗李世民篡位_李世民篡改历史
通过骨肉相残,李世民夺得了大唐政权,踏着兄弟的尸骸昂首登上了帝位,好在他对历史评价尚心存敬畏,因而经常揽镜自照,由此开创了彪炳青史的贞观之治。 由李世民亲手开创的贞观之治
-
论吐蕃王朝_西藏吐蕃王朝的历史
【一二二三 写历史的工科生】 文:李彦 转载分享请私信,盗文抄袭必究! 吐蕃兴起史 唐朝吐蕃疆域示意图(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回望中华民族的三千年历史,其中带有少数民族血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