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中期的众位君主中,唐宪宗是颇具特点的一位。他之所以被称为唐朝的“中兴之主”,是因为唐朝自“安史之乱”以来多年的藩镇割据问题在他的手中基本得到了解决。宪宗时天下统一的局面和德宗、顺宗时期形成了较为强烈的对比,因为唐宪宗在位期间的年号为“元和”,所以这段时期在历史上也被称为“元和中兴”。作为一个皇帝,唐宪宗有着双重的宗教信仰,既崇信佛教又迷信道教。唐宪宗崇信佛教的原因可能和他一生频繁地发动平藩战争,杀戮太多有关。至于迷信道教,原因更是简单不过。和历史上数不胜数的君王一样,唐宪宗也希望通过服用道教丹药寻求长生不老。
唐宪宗崇佛,尤其到了晚年时期,这种思想发展得更为严重,甚至到了为迷信佛教不顾一切的地步。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四月,唐宪宗为了礼佛,特意下旨修建了通往兴福寺的专用通道。这条通道从芳林门西开始,直接连接了大明宫和兴福寺,耗费了右神策两千军士的人力,其中所消耗的物力更是不言而喻。在唐宪宗的倡导下,不仅京城的王公贵族,包括许多的平民百姓都开始信仰佛教一时掀起了一股施舍奉养的潮流。最有名的是法门寺。法门寺之所以能够享誉天下,是因为寺内有一座砖塔,塔中供奉着佛骨舍利。相传天竺阿育王是个崇佛之人,他在佛祖释迦牟尼涅槃之后,将其遗骨分为了八万四千份,分别埋葬在世界各处。凡是埋佛骨的地方,都会建造一座佛塔,而法门寺“因塔置寺,寺因塔著”,自然而然就成了佛教圣地,闻名天下。法门寺的规模较大,占地面积有百余亩,共分为二十四个院落,在唐朝时共有僧尼五百余名。法门寺虽然有名,但因为建造时间太过久远,所以在历史上遭受过多次的焚毁。但幸运的是,因为历朝历代都会有一些皇帝信仰佛教,所以法门寺经常得到皇家的修葺和维护,最终得以保存至今。
在唐代,迎奉佛骨是极其隆重也是最高的礼佛形式,而法门寺作为皇家道场,自然成为了皇帝礼佛的不二之选。迎奉佛骨先是要将佛骨从法门寺迎到都城长安,在皇宫供奉之后,再送往其他的寺院,一切仪式结束之后再送归法门寺。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十一月,主管佛寺供奉的功德使进奏“凤翔府法门寺所藏佛骨舍利,相传三十年一开”,更有传言说这佛骨舍利可以使“岁丰人和”。功德使说明年就是开塔的时间,所以请奏宪宗皇帝下旨开塔迎奉佛骨。听了功德使的奏报,唐宪宗欣然同意了迎奉佛骨的建议。唐太宗这次的礼佛行动使得“京邑内外,奔赴塔所,日有数万。舍利高出,见者不同。除了唐太宗之外,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武则天长安四年(公元704年)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都有过开塔迎佛的活动,但规模都较小,影响力也不十分显著。
元和十三年十二月,唐宪宗下旨命中使开始筹备迎佛仪式,并昭告了天下百姓与此同时,他还召集了长安各大寺院中的高僧,由朝廷特派的中使带领,前往凤翔法门寺迎接佛骨舍利。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正月,佛骨顺利地抵达了长安,因为皇帝的大肆倡导,再加之佛教在唐朝时期的鼎盛,所以京城的达官贵族和百姓们对于此次佛骨的到来,望眼欲穿,企盼之情犹如久旱盼甘霖。为了表达自己对佛祖的第四卷夕阳西下,无可挽回的衰放信仰,以此来求得佛祖的庇佑和恩泽,一些信徒甚至将家产变卖,恨不得将自己所有的财产都用来供奉佛骨。自从唐宪宗宣布开塔迎奉佛骨的那一天起,整个长安就陷入了一种莫名的狂热氛围之中。尤其是在皇帝命宦官杜英奇率宫人手持香花,将佛骨从临皋驿迎接到大明宫供奉之时,整个长安都沸腾了。一时间,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纷纷拿出自己的钱物。为了表达自己的虔诚,有些人甚至在街市之上号叫爬滚,局面十分混乱。
至于唐宪宗本人,自从佛骨进入皇宫的那一刻开始,在供奉的三日之内,他除了向佛祖进献钱物之外,每日都在舍利之前念诵佛经,希望死后能登极乐之地。在这之后,佛骨舍利又被送到各大寺院,场面之轰动自不必言。就在唐宪宗和整个长安都陷入崇佛的喜悦和期盼之中时,一篇文章瞬间击碎了天下人的美梦。元和年间的迎奉佛骨之所以影响如此之大,一是因为它的规模和参与人数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礼佛活动,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韩愈的《论佛骨表》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因自称郡望为昌黎,所以世称韩昌黎。韩愈是唐朝著名的古文运动主将,有着“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三岁时父母就相继去世,他是在伯父的家中长大的。幼年的韩愈读书十分刻苦,这也培养了他深厚的写作功力。
韩愈是德宗年间的进士,因为在文坛颇负盛誉,所以做过宰相董晋的巡官。在这之后,他又做过四门博士、监察御史等官职。韩愈性格直率,当监察御史之时就因为向德宗进言,希望他改革宫市所带来的弊端,最后被贬为阳山县令。唐宪宗即位之后,因为听说过韩愈的才名,就将他召回长安做了国子博士。因为耿直的性格不改,韩愈的仕途颇为曲折,起起伏伏多次,但他所做的最为轰动的一件事,还是在唐宪宗迎佛的时候上了一道《论佛骨表》。在这篇文章中,韩愈列举了古往今来的众多事实,以此来证明佛骨能保佑苍生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不仅如此,他还劝告皇帝不要迷信佛教,更不要因为此事坏了朝纲和父子伦常。最后,他还称佛骨舍利是“枯朽之骨,凶秽之余”,应将其烧毁,倘若佛祖真有灵验,那所有的灾难都会降在他的身上,所以请皇帝不要担心。这篇表文无疑给此时因佛骨之事而热血沸腾的唐宪宗浇上了一盆冷水,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唐宪宗在接到《论佛骨表》之后十分恼火,扬言要杀了韩愈。当时幸好有宰相裴度和崔群从旁劝解,韩愈才幸免于难。但死罪能免,活罪难饶,韩愈最终还是被贬为潮州刺史。
除了信奉佛教之外,唐宪宗还非常迷信道教。唐宪宗相信世间确有神仙和长生不老之术。在此之后他就广招天下术士为自己炼制丹药,其中较为有名的便是术士柳泌。柳泌虽然读过一些医书,但实际上却是个官场骗子。他以炼药为名,让唐宪宗赐予他台州刺史的职位。虽然此举遭到了群臣的反对,但为了长生,唐宪宗义无反顾地给柳泌加官晋爵,命他专门为自己炼制丹药。自从开始服用丹药之后,唐宪宗的身体每况愈下,终日浑身燥热,焦渴难耐。身边的大臣也曾劝谏过他,让他不要听信这些术士之言,不料宪宗大发雷霆,于是便再无人敢提及此事了。到了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唐宪宗的身体越来越差,甚至连常规的朝会都无法出席。不久后,唐宪宗暴崩,谥号为“圣神章武孝皇帝”,庙号“宪宗”,死后葬于景陵。据官方的史书记载,唐宪宗死于服用金丹过多,体内热气上涌。也有说唐宪宗并非死于丹药,而是被当时一个叫陈弘志的宦官所杀。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唐太宗佛教盛行的原因_唐朝佛教盛行的原因
在唐中期的众位君主中,唐宪宗是颇具特点的一位。他之所以被称为唐朝的“中兴之主”,是因为唐朝自“安史之乱”以来多年的藩镇割据问题在他的手中基本得到了解决。宪宗时天下统一的局面
-
唐宋八大家不包括李白_唐宋八大家为什么没有李白和白居易
唐宋八大家全称是唐宋古文八大家,提起唐宋八大家就会想起:“三苏韩柳王曾修”。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以及三苏等四人是宋代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
-
唐朝武宗为什么消灭佛教_武宗灭佛悲惨下场
佛教是我们国家的一大宗教之一,在我们国家信奉佛教的人数非常庞大,特别是信奉藏传佛教的民族,人数是非常多的。但是各位读者可能不知道,佛教在我国唐代的时候,曾经差一点被消灭
-
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统治的鼎盛时期史称_唐朝后期中兴皇帝
唐宪宗李纯是唐代中晚期比较有名的君主,在其在位短短的十五年内,开创了唐后期崭新的政治局面,通观其在位时的政策措施,唐宪宗整合了整个王朝的政治经济结构,选用贤能,坚决削平
-
唐武宗决定禁佛的原因_武帝下诏普灭佛道二宗
唐武宗李炎,本名李瀍,长得人高马大,非常帅气,他的皇帝当得很有传奇经历。他本身是一个亲王,唐文宗死后,宦官们就想着弄个亲王当皇帝,半夜派人去请亲王的时候交代,把那个大的
-
王维诗桃源行_王维作诗风格
说起王维,我们就会想起李白。一样的文学宗师,一样生活在盛唐,一样经历过安史之乱,甚至出生和去世的年月几乎一致。 王维是701——761年代的人,李白是701——762年代的人。可以说,两
-
唐武宗灭佛的原因_梁武帝信佛为何又灭佛?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土后,一直是蓬蓬勃勃发展着。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
-
武宗灭佛事件_周武宗灭佛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杜牧《江南春》 隋唐时期,中国佛教的发展,进入了繁荣与鼎盛时期。但佛教的发展与皇权的态度密不可
-
唐武宗灭佛的影响_唐武宗灭佛的原因
自从佛教进入中国以来,凭借其强大的传播能力,很快席卷全国,信奉者日益增多。历史上有所谓的三武灭佛,对佛教的传播进行了打击和抑制。 皇帝之所以打击佛教,仅仅是因为佛教教义有
-
唐武宗决定禁佛的原因_梁武帝信佛为何又灭佛?
在唐朝时,佛教高度繁荣,与儒、道三足鼎立,寺庙经济也在这一时期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佛教在唐朝的发展,得益于唐朝统治者的支持。唐朝绝大部分的统治者对于佛教十分尊崇,唐宪
-
唐宋八大家记忆顺口溜_唐宋八大家排名顺序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 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
-
《声律启蒙》 全文_《声律启蒙》节选二
《声律启蒙·注释本1》 一 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