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辛亥革命104周年纪念日。当年,湖南人追随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涌现了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如黄兴、陈天华、宋教仁、蒋翊武、蔡锷等。缅怀先烈和先驱,继承先烈、先驱的遗志,继续矢志不渝地改造中国与世界,使当今的中国和世界改变得更加符合大多数人的愿望,是我们纪念辛亥革命的初衷和本意。
黄兴(1874—1916)
黄兴,原名轸,湖南善化县(今长沙)人,1874年10月25日出生。为表示志向,改名为黄兴,改号为克强,以示兴我中华、克复强暴的决心。1911年春在香港成立广州起义领导机关统筹部,任部长。4月27日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亲自率敢死队百余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成立湖北军政府,急电黄兴、宋教仁等来鄂主持兵戎大计。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黄兴任陆军总长。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袁世凯反动面目完全暴露。孙中山主张立即兴师讨袁,发动了“二次革命”,黄兴出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1914年黄兴离开日本去美国。在美国期间,黄兴在美洲华侨中积极从事反袁宣传。1916年,由美国抵日本后回国。后来因长年累月为革命事业奔波,积劳成疾,由胃溃疡导致胃血管破裂,1916年10月31日逝世于上海,终年42岁。次年国葬于长沙岳麓山。
宋教仁(1882—1913)
宋教仁,湖南桃源人。1904年,宋教仁与黄兴、吕大森等人先后成立了华兴会和科学补习所,进行革命的宣传和发动活动。华兴会决定年底在湖南长沙、岳阳等地发动起义,因长沙事泄,宋教仁逃亡日本。1905年8月,参与创立中国同盟会,成为同盟会的创始人和章程起草人之一。宋教仁担任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主要撰稿人之一。1911年4月,宋教仁赴香港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的筹划工作。1911年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紧接着南方各省纷纷独立。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宋教仁出任了唐绍仪内阁的农林总长。7月,宋教仁因不满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遂辞去农林总长之职。8月25日,在宋教仁等人的组织下,同盟会联合一些小党派组成中国国民党。1913年3月,国民党以压倒多数的优势在国会议员的竞选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宋教仁的政党政治计划严重影响了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袁深恶痛绝对其起了杀心。3月20日,宋教仁被刺客枪杀于上海车站,22日凌晨与世长辞,年仅31岁,临死前还让黄兴代笔发电报给袁世凯要“开诚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权,俾国家得确定不拔之宪法。”宋教仁被刺的消息传出后,举国震惊,一致要求惩办真凶。不久,袁世凯、赵秉钧等一干凶犯被揭露,舆论谴责纷纷。孙中山对宋教仁之死沉痛万分,为其作挽联曰:“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不久,孙中山发起了“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挽救共和的战争由此揭开了序幕。
蔡锷(1882—1916)
蔡锷,原名艮寅,湖南宝庆(今邵阳)人。戊戌变法失败后,他于1899年赴日本留学。1900年蔡锷随唐才常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失败后他改名为“锷”,意为“砥砺锋锷,重新做起”。蔡锷抱着“流血救国”的志愿复去日本学习军事,先入陆军成城学校,后又考入东京陆军士官学校。他思想活跃,成绩突出,与同学蒋方震、张孝准,同被称为“中国士官三杰”。
1911年,在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当时,全国革命气氛浓厚,蔡锷虽未参加同盟会,却受到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的影响,暗中与同盟会保持联系,对革命党的活动给予同情和协助。他向同盟会员保证:一旦发生革命,一定给予“绝对同情支持”。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蔡锷与革命党人李根源等在昆明于10月30日领导新军响应武昌起义,蔡锷被推举为起义军临时总指挥。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蔡锷为进行反袁潜逃回昆明。1915年12月25日,组成护国军三个军出师讨袁,蔡锷为第一军总司令,率部在四川击败优势袁军。1916年11月8日,因患喉结核医治无效,病逝于日本福冈大学医院。蔡锷遗体由日本运回,1917年4月,以上将军行国葬于岳麓山白鹤泉故负笈之地,与黄兴的墓地相邻。
谭人凤(1860—1920)
谭人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湖南新化人。1904年,得知黄兴、宋教仁联络哥老会首领马福益在长沙发难,便先后奔走湘西和广西,伺机响应。1906年经黄兴介绍,加入同盟会。12月,萍、浏、醴起义爆发,他与周震麟、洪春岩等受同盟会委派,回国密谋响应。1910年与宋教仁等酝酿并于次年成立同盟会中部总部,他负责党务兼军事联络工作。奔走于长沙、武昌、九江之间,准备在长江流域发动起义。黄兴、赵声准备广州起义,谭应召前往参加。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他由沪赴武昌,参与湖北军政府的领导工作。22日,长沙起义成功,去长沙敦促湘军援鄂。1913年9月,袁世凯下令通缉孙中山、黄兴、谭人凤等9人,将谭列为“湘省之乱”的“首魁”。他再次被逃亡日本,写有带自传性质的《石叟牌》,保存了许多珍贵的辛亥革命史料。1915年,致电蔡锷“直抵燕云,以诛元凶”,并往返于南洋、新加坡等地,筹款和组织力量,积极开展反袁斗争。1920年4月24日,在沪病逝,终年60岁,归葬于新化县水车毛田。
刘复基(1883—1911)
刘复基,湖南武陵县(今常德县)人。1905年,由宋教仁介绍加入同盟会。1906年12月4日,萍浏醴起义爆发,全湘戒严,祗园寺机关暴露,刘复基被迫逃往上海。1910年中秋节(9月18日),留鄂诸同志举行振武学社成立大会,刘复基成为振武学社的重要骨干。1911年1月30日,两湖革命党人召开了新军代表大会,决定将振武学社改名为文学社,由蒋翊武任文学社社长,刘复基为评议部长。10月16日,商讨决定在湘、鄂两省同时发难。10月9日下午,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试制炸药失手,所有旗帜、袖章、关防、文告、名册等均被俄国巡捕搜去,清吏拟按名索捕,形势十分危急。此时,刘复基、王宪章、彭楚藩、蔡大辅等人正在讨论起义计划。至下午,有人前来报告汉口宝善里失事的消息,决定于9日夜半发动起义。刘复基当即草拟起义通知,定于9日晚12点钟城内外同时举事。通知发出后,蒋翊武、刘复基等人,守候在起义指挥部。到了深夜,忽然听到紧急敲门声,刘复基知有变故,坚持让其他同志逃走。他独自守在楼梯口,向冲上楼的清军投掷炸弹,匆忙间未拉引线,清军蜂拥而上,将他抓捕。10月10日凌晨,刘复基连呼“同志速起,还我河山”等口号,英勇就义于武昌湖广总督署东辕门外,时年26岁,为武昌首义三烈士之一。
蒋翊武(1885—1913)
蒋翊武,湖南澧州(今澧县)人,我国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活动家、辛亥武昌首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华民国开国元勋。1904年,华兴会副会长宋教仁来常德策划长沙起义,蒋翊武与其结识,积极配合。1909年秋,蒋翊武加入了新军中的革命团体——群治学社,后相继改为振武学社、“文学社”,以“联合同志研究文学”为名掩护革命活动。1911年5月保路运动迅速兴起,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1911年9月24日,文学社与共进会的领导人在武昌举行会议,决定发动起义,蒋翊武时在岳阳,但被推为革命军临时总指挥。10月9日,汉口机关部失事,党人名册、印信被查抄,起义计划暴露,蒋翊武毅然决定当晚起义。10日,武昌起义,全城光复。12日,蒋翊武赶回武昌,任湖北军政府军事顾问兼联络使,奔走于武昌、汉口之间。11月27日,汉阳失守,黄兴离汉,蒋翊武被推为战时总司令部监军,后接任护理总司令,负责指挥。
1913年初,国民党在国会议员选举中取得优势,宋教仁南下一路宣传自己的政见,蒋翊武也前往上海、武汉一带游说,争取人民对国民党的支持。7月25日,湖南宣布独立,蒋翊武被任命为鄂豫招抚使,派往岳阳布置军队。江苏、江西等地的讨袁军遭受失败后, 8月12日谭延闿宣布湖南取消独立。蒋翊武赶到长沙,事情已无可挽回,只好与其他革命党人逃离湖南,在途中被捕遇害。1916年,蒋翊武遗骸于长沙岳麓山,建汉白玉墓塔。
黄钺(1869—1943)
黄钺(1869—1943),宁乡县人。1906年经黄兴介绍,黄钺在上海加入同盟会。辛亥武昌起义前,东南各省民主革命斗争形势高涨,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为了在西北地区点燃革命烈火,黄兴和同盟会成员经过研究,特派遣黄钺去甘肃开拓革命阵地,以呼应东南。黄钺带领一批湘籍同志日夜兼程赶到了兰州,暗中物色革命同志,进行民主革命活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0月22日,陕西民军在革命党人张凤刿的领导下,响应武昌起义,驱逐陕西巡抚钱能训取得成功,并在西安宣布独立,建立陕西军政府。1912年3月11日,黄钺发动秦州起义获成功。1913年7月,国民党人组织二次革命,黄钺通电袁世凯立即“退位,以保共和”。1916年,力反“洪宪”,策动陕西驱逐袁世凯爪牙,组织军队进行讨伐。1926年参加北伐,任鄂豫边防司令,先后攻克武昌、击溃吴佩孚主力,充当北伐先驱。抗日战争爆发,已年届70高龄的黄钺在家乡组织湖南抗日义勇军游击部队,并任总司令,积极组织抵抗外侮,直到逝世。
覃振(1884—1947)
覃振,湖南省桃源县人。覃振在东京参加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被选为评议员。覃赴日本,入早稻田大学就读。旋返湖南,任同盟会湖南分会会长,与刘复基、林修梅等策应萍浏醴起义。起义失败后又逃亡日本。1911年10月武昌起义,长沙光复后,覃自桃源出狱,急奔长沙,任湘桂联军督战队队长,率部援鄂。1913年,覃振当选为众议院议员,极力抨击袁世凯的借款阴谋。3月,参与孙中山、黄兴发动的讨袁“二次革命”,惜未成功。1914年,覃振在东京参加中华革命党,任“湘支”部长,奉命联络旅日华侨、学生。1922年9月,孙拟改组中国国民党,指定覃振草拟党章。1924年1月,国民党改组,覃振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并主持汉口执行部,办理湘鄂陕甘党务。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覃振任特别委员会宣传部部长,两月后辞职赴沪。抗日战争期间,覃振被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第五、六届中央监察委员,1943年任国民政府委员,主张积极抗日。1947年2月,国共和谈彻底破裂。覃振非常不满,辞去了国民党内的职务,避居上海养病,是年4月18日病逝,享年63岁。
焦达峰(1886—1911)
焦达峰,湖南浏阳人,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烈士。1905年8月同盟会成立,焦达峰加入同盟会从事会党联络工作。1906年,焦达峰奉黄兴之命回湘参加萍浏澧起义,担任浏阳会党铁血军总司令李金奇的联络参谋。起义失败后,逃亡日本。1907年,焦达峰担任新成立的同盟会调查部长,成为同盟会骨干。1909年初,焦达峰和孙武奉命回国筹划起义,4月,在汉口设立共进会总机关。8月,焦达峰前往湖南成立湖南共进会机关,并积极联络集聚湘赣会党进入共进会,为将来起义打基础。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前,焦达峰在湖南策划准备以响应之。7月回湘,加紧联络新军及巡防营工作,并说服立宪派共同合作。武昌起义后,焦达峰与陈作新于10月22日在长沙领导新军起义,因提前做好了内应工作,起义军兵不血刃占领长沙。次日,湖南军政府成立,宣布脱离清廷独立,焦达峰被推为都督。31日,被立宪派策反、预先埋伏的新军管带梅馨杀死。而事前,曾有人劝焦达峰暂避,他却浩气凛然的说:“余惟一身受之,毋令残害我湘民;且余信革命终当成功,若辈反复,自由天谴。”焦达峰死时,年仅25岁。
陈作新(1870—1911)
陈作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原籍安徽青阳,其父陈肇元因在湖南经商,落籍浏阳永安。1870年,陈作新生于浏阳永安镇,自幼过继给其伯父陈伊鼎为子,陈伊鼎学识渊博,主讲于浏阳狮山书院。陈作新于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6年夏初,黄兴密函禹之谟,命其组建同盟会湖南分会。1911年7月31日,宋教仁、谭人凤等人在上海北四川路湖北小学校正式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焦达峰返回湖南筹划,委任陈作新负责运动军队。10月10日,武昌首义一举成功。14日,又召集包括立宪派在内的各界代表开会,决定湖南成立以焦达峰、陈作新为首的同盟会战时统筹部,负责领导起义,以响应武昌首义。10月22日清晨,长沙新军正式宣布起义。10月31日,陷入立宪派梅馨预先所设的伏击圈遇害。随后,叛兵又赶至都督府将焦达峰杀害。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追赠陈作新为上将,并将其遗体归葬于长沙岳麓山,以供后人瞻仰、凭吊。
章士钊(1881—1973)
章士钊,湖南长沙人,著名学者。1903年被聘为上海《苏报》主笔,且经常发表激烈的革命言论,与章太炎、张继、邹容结为莫逆之交。7月,清政府查封《苏报》,章太炎、邹容等人先后被捕,章士钊侥幸得脱。此后,章又与陈独秀等人创办《国民日报》,继续鼓吹革命。同年底,他与黄兴由沪赴湘,酝酿华兴会的筹建工作。次年8月华兴会决定当年11月在长沙举行起义,然而因事机不密,未经发动即遭失败。1911年章得知武昌起义消息后,携眷回国。次年春受黄兴、于右任之邀,主持同盟会机关报—上海《民主报》。1913年袁世凯以“宋教仁案”嫁祸黄兴,章看出其险恶,逃亡上海,拜会孙中山、黄兴,加入反袁行列,并草拟了《二次革命宣言》,“二次革命”失败后,章流亡日本。
新中国成立后,章士钊相继被推举第一、二、三届政协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晚年研究柳文,并于1971年出版《柳文载要》。1973年5月为了海峡两岸的统一,92岁高龄的章士钊远赴香港,与国民党秘密接触。但到港即病,于7月1日逝于香港,终年92岁。
还有许多湘籍辛亥革命人物,还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不可能在这里一一叙述。事物总是发展的。1911年的辛亥革命,到今年已经104年,正是因为前辈们义无反顾的革命精神才换来了今天平和安稳的生活,让我们向这些革命先驱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