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苏步青的数学成就_中国数学界泰斗

苏步青的数学成就_中国数学界泰斗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5-16 09:46:06
阅读:

苏步青(1902年9月23日-2003年3月17日),字云亭,原名尚龙(讹作尚良),中国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院士),复旦大学校长、名誉校长,微分几何学专家。

出生于浙江平阳农家。专长微分几何,是中国近代数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

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院,获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

1949年,他担任浙江大学教务长。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他到复旦大学任教。

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

1958年他筹建了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任所长。

1978年任复旦大学校长。

1980年他创办《数学年刊》,任主编。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历任第二、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

中国的数学泰斗,苏步青

生平

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但父母依然省吃俭用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然而,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中国的数学泰斗,苏步青

1919年苏步青中学毕业后赴日本留学。

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

1952年10月,因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他来到复旦大学数学系任教授、系主任,后任复旦大学教务长、副校长和校长。他曾任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以及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

2003年3月17日16时45分13秒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1937年,浙江大学的数学系在培养人才方面已显示出雄厚的实力,并开始招收研究生。他的最早的学生方德植已写出了研究论文。

下半年,抗日战争的烽火燃烧到杭州。浙江大学先后迁到建德、泰和、宜山,直至贵州遵义和湄潭。日本侵略军的侵略,使浙江大学受到了严重的摧残。

浙江大学师生在竺可祯校长的领导下,发扬了民族正气,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了万重困难,坚持教学,坚持科研,坚持“求是”的校风,使得这所处于穷乡僻壤的学校产生了国际影响,被前来参观的英国的李约瑟(J.needham)博士称誉为“东方的剑桥”。

中国的数学泰斗,苏步青

在其中,数学系的贡献是突出的。苏步青在躲避空袭时,还带着文献,在防空洞里坚持研究。

在湄潭,苏步青带着他的几位早期学生熊全治、张素诚、白正国等人,坚持了射影微分几何的研究,产生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许多论文都在国际上很有影响的杂志上发表,在国际几何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以苏步青为首的浙江大学微分几何学派已开始形成。

浙江大学搬回到杭州。尽管国民党政府的各项政策使教育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反饥饿,反内战的学生运动遍布全国各大城市,在浙江大学数学系也出现了不少积极分子,但数学系的研究空气,仍然坚持不衰。学生们在参加学运的同时,仍然认真跟着老师们学习和做研究,讨论班进行得有声有色。

中国的数学泰斗,苏步青

苏步青和陈建功看到了数学各分支之间联系的必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决定让两名成绩突出的学生谷超豪和张鸣镛同时参加“微分几何”和“函数论”两个讨论班,这在当时也是一个创举。浙江大学还为设在上海的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输送了几位高材生,也有几位学术上已有成就的教师被选送到国外深造,这是他们为扩大对外交流、博采众长的一项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苏步青不仅继续从事数学的教育工作,而且还当了浙江大学的教务长。

1952年院系调整,他到了上海复旦大学,仍然担任教务长,后来还担任过副校长、校长。

1983年改任名誉校长。他在非常繁重的行政工作的同时,仍狠抓数学的教学工作,他继续为青年教师、研究生开课,举办讨论班。

中国的数学泰斗,苏步青

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微分几何的研究集体曾几起几落,一度只剩了一位成员胡和生,他们两人仍然坚持举办讨论班,一有时机,他们就合作培养研究生和高年级大学生。

终于,浙江大学的微分几何学派在复旦大学不仅又生了根,而且继续发展,同时也培养出一大批学生来支援别的学科的成长。有许多学生去从事微分方程、力学、计算机科学等等,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研究集体,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后起之秀。

苏步青创建了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担任所长多年,为培养年轻的高质量人才和开展前沿的数学研究而努力奋斗。作为一位老教育家,他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教育青年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经常对青年讲话,教育他们热爱祖国,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教育他们要勤奋学习,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他们坚持实事求是的学风。

他并且主张理科学生要有文史知识,提高这方面的修养。凡此种种,都对青年一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苏步青还为中等数学教育付出大量心血。

60年代初,他牵头在上海进行了中学数学教材的改革,编出了一整套高质量的中学数学试点教材。他还一直关心中学数学师资的质量,主张大学要关心支持中学教育。他年过85高龄时,还亲自为中学教师举办系统讲座,以扩大他们的眼界,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关注雨果科普,关注科学趣闻!

欢迎关注头条网“雨果科普”平台

微信关注:雨果科普

微信号:hugoscience

百度贴吧:雨果科普吧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苏步青的数学成就_中国数学界泰斗

    苏步青 (1902年9月23日-2003年3月17日),字云亭,原名尚龙(讹作尚良),中国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院士),复旦大学校长、名誉校长,微分几何学专家。 出生于浙江

    经典语录
  • 数学名人苏步青简介_苏步青数学奖历届名单

    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苏步青是国际公认的几何学家,也是中国微分几何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他也是中国数学界最长寿的数学家。 苏步青曾长期在浙江大学和复旦大

    经典语录
  • 数学之王苏步青_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年轻时有一次访问德国

    “人去瑶池竟渺然,空斋长夜思绵绵。一生难得相依侣,百岁原无永聚筵……”这是数学家苏步青在步入百岁之际,为他仙逝的妻子苏(松本)米子写的诗。米子是一位伟大的日本女性,也是最先

    经典语录
  • 第十三届苏步青数学奖_苏步青数学奖第十一届获奖名单

    【纪念“数学之王”苏步青】他是公认的几何学权威、中国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被誉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他认为应该文理并重,学不偏废;他桃李满天下,学生在数学各个领域绽放光

    经典语录
  • 苏步青数学奖_中国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

    数学泰斗苏步青:教书育人、两袖清风!!! --苏教授《友人楼君将东渡交流书法赋此以赠》诗赏析 文:光明人家 2019-09-15 【原文】友人楼君将东渡交流书法赋此以赠 万里扶桑①我旧游,毋因

    经典语录
  • 苏步青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_关于苏步青的数学故事

    放假了,孩子们可以轻松一点了,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数学家的故事,希望家长可以讲给孩子们,对孩子们或许有些许启发。 苏步青 (1902年9月23日-2003年3月17日),浙江温州平阳人,祖籍福建省泉

    经典语录
  • 苏步青谈学好语文_

    苏步青是享誉世界的数学家,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他开辟了微分几何研究的新局面,建立了一系列新理论,被誉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 作为教育家,他辛勤耕

    经典语录
  • 苏步青的生平简介_苏步青的出生日期

    苏步青子女有哪些 说起苏步青,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作为一个数学家,苏步青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作为一个父亲,苏步青其实也是非常成功的。据悉,苏步青一共有十个子

    经典语录
  • 苏步青的数学故事_中国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

    一 数学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我们平常一谈起数学,谁都会联想到小学里学习的算术,特别感到算术的四则运算,就是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用处很大。到了中学以后,开始学习初中代数、平面

    经典语录
  • 苏步青的个人资料_苏步青代表作品

    苏步青1902年出生于浙江平阳县。1919年赴日本留学,1931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1932年3月应著名数学家陈建功之约,于国立浙江大学任教,其间,与陈建功一起创立

    经典语录
  •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_中国数学家苏步青简介

    “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 这是一个老院士的选择, 面对日本极好的生活条件,他选择了回到贫穷的国内 ,不仅如此,日本还有他深爱的妻子,但是

    经典语录
  • 亦余心之所善心 虽九死其犹未悔_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子的这句诗是哲学先贤、黑格尔哲学研究“重要的代表性前辈”、“自然辩证法学科先驱之一”萧焜焘先生的座右铭,这也是他一生追求真理和自由

    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