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夫妻关系中,有个词语叫“耙耳朵”,指的是妻管严的丈夫,或者说很听妻子的话的丈夫。试想一下,若是这种夫妻关系出现在古代的皇帝身上,该是怎样一种情形?
还别说,宋朝有一位十分著名的疯子皇帝,他就是个“耙耳朵”。
此耙耳朵皇帝乃是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宋孝宗赵昚的第三个儿子,宋光宗赵惇。
在宋朝所有皇帝中,宋光宗资质平平,不能说他是个坏皇帝,但也绝称不上好皇帝。
宋光宗的皇后叫李凤娘,此女性格强悍,妒忌心强,是个有名的妒妇,行事心狠手辣。
有这么一位皇后,宋光宗也很无奈,他性格软弱,一向逆来顺受,于是就变成了耙耳朵。
有一次,宋光宗洗手时看到端盆子的宫女手很白嫩,就随口夸了一句:“你手挺白的。”
没想到,这句话没多久就传到了李凤娘耳朵里,第二天,宋光宗没见到那个手白宫女,反倒收到一个盒子,说是皇后李凤娘命人送来的,他还以为是什么惊喜,打开一看竟然是一双血淋淋的手。
传话的宫人向他转达皇后的话:“既然陛下觉得这双手白嫩,那臣妾就把它们献给陛下!”
光宗收到断手,受到巨大的惊吓,一连病了好几天,事后也不敢朝皇后发火。
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李凤娘善妒,光宗后宫的妃子几乎全都受过李凤娘的迫害。
光宗最宠爱宫里的黄贵妃,李凤娘就趁着光宗出宫祭祀,虐杀了黄贵妃,光宗回宫后,她却说黄贵妃“暴死”。
光宗明明知道黄贵妃是被李凤娘所害,可他除了哭泣,连质问李凤娘的勇气都没有。
在李凤娘的连番惊吓和打击下,光宗的精神彻底崩溃,行事总有些疯疯癫癫。
除了迫害光宗的后妃,李凤娘还挑拨光宗与其父亲宋孝宗的关系,干预朝政,骑在光宗头上,加重了光宗的病情。
臣子们无法忍受一个疯子皇帝,便瞒着光宗,拥立了光宗的儿子嘉王赵扩登基,是为宋宁宗。
蒙在鼓里的光宗稀里糊涂的就当上了太上皇,得知一切之后,他十分气愤,赖在皇宫不走,不肯接受宋宁宗的拜见,神经敏感脆弱,几年后就病逝了,享年54岁。
光宗生前受禅即位皇帝的时候,赐令升恭州为重庆府,因为他封王、即帝位都在这里,这就是“双重喜庆”的由来,重庆由此得名。
- 上一篇:宋代著名女词人_
- 下一篇:宋代赵佶的代表作_简短评价宋徽宗赵佶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宋仁宗赵祯有儿子吗?_赵光义杀了赵匡胤儿子
在夫妻关系中,有个词语叫“耙耳朵”,指的是妻管严的丈夫,或者说很听妻子的话的丈夫。试想一下,若是这种夫妻关系出现在古代的皇帝身上,该是怎样一种情形? 还别说,宋朝有一位十
-
宋宁宗在位多少年_宋神宗儿子宋徽宗
宋宁宗27岁在宦官和大臣的拥护下登基,在位30年,在此期间混用匮乏,导致权臣当道、政治黑暗无比,虽然整体稳定,并没有出现太多的家国大难,可惜这绝对不是宋宁宗的功劳,而是当时北
-
宋理宗是宋宁宗的儿子吗_宋理宗赵昀的儿子
宋慧敏 时拾史事 专栏/大宋朋友圈 文/宋慧敏 二五九 赵昀还叫赵与莒的时候,作为隐身的真龙天子曾和普罗大众生活在一起,父亲是个小公务员还早早的挂了,母亲全氏只好带着两个儿子绍兴
-
宋孝宗北伐_领导北宋革新运动的
宋宁宗的“开禧北伐”为何会失败? 宋宁宗赵扩,宋朝的第十三位皇帝,南宋第四位皇帝,宋光宗赵惇与皇后李凤娘的次子。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十月十九日生于恭王府,次年赐名赵扩。传
-
宋的最后一个皇帝是_宋赵祯后皇帝是谁一位
宋宁宗赵扩画像 宋宁宗赵扩,宋光宗赵惇次子,生母为皇后李凤娘。 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十月,生于恭王府,两岁时被赐名赵扩。 淳熙五年(1178年),赵扩任职明州观察使,受封英国公
-
宋朝宋真宗_宋仁宗时期的宋朝
曾有人提出过这样的疑问:南宋的第五位皇帝宋理宗并不是一位皇子,最终却能登上皇帝的宝座,这是为什么呢?他到底是不是一位冒牌皇帝呢?他的继位经历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跟随
-
宋孝宗为什么传位二人_宋孝宗和宋高宗是什么关系
宋孝宗赵昚虽然只是宋高宗赵构的养子,但他继位成为九五至尊的皇帝后,也始终把太上皇当成亲生父亲孝顺,把吴太后当成亲生母亲供养,小事同父母商量,大事听父亲决断,有时哪怕是太
-
宋朝宋英宗_北宋神宗年间
1190年,庚戌,宋光宗赵惇绍熙元年,西夏仁宗乾祐二十一年,金章宗完颜璟明昌元年。金设应制、宏词科。 1191年,辛亥,宋光宗绍熙二年,西夏仁宗乾祐二十二年,金章宗明昌二年。金朝令女真字直译为
-
宋朝皇帝赵构是怎样一个皇帝_宋朝第四代皇帝赵祯
宋宁宗赵扩是大宋王朝的第十三代皇帝,作为宋光宗的赵惇的次子,宋宁宗最后能够顺利即位也得益于他的当时的皇后李凤娘。宋宁宗生于乾道四年的10月19日这一天的恭王府,诞生后的第二年
-
宋神宗是宋英宗的儿子吗_宋仁宗晚年精神病
文/主任 读了水浒传,再看宋史,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今天主任要说的就是宋朝的两个皇帝,宋徽宗和宋光宗。 众所周知,宋徽宗除了工作不行,其他什么都行,写字方面瘦金体独步
-
《孙子兵法》?_孙子兵法百度百科
《孙子兵法》是我国最古老的军事经典著作,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历代注《孙子》者共约200家;注本流传的约70余家。标志着整理和注疏工作质的飞跃的里程碑,是宋代形成了“孙子学”的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