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孟子》
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劳,何来成果;
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成功。
自古以来,成大事都是经过一番寒彻骨,才得他日梅花香,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亦是如此。
宋濂于元武宗至大三年生于金华,字景濂,号潜溪。因宋濂仅满七月出生,故其自幼体弱多病。在祖母和母亲的悉心照顾下得以健康成长。宋濂自小聪慧,记忆超群,被当世人冠以“神童”称号。且宋濂勤奋好学,经常捧着书本爱不释手,正是凭借着这份坚持,才造就了他的博学多识。
漫漫求学路
宋濂幼时家中贫穷,他爱好读书,但因家里贫困无钱买书。他只好向有书的人家借书,借来书后亲自把书中的内容抄写下来。而且宋濂是个极其守信的人,他向别人借书,总是在规定的期限内归还,从来不会逾期。天气严寒时,砚池里的水都结了冰,他的手指冻得不能屈伸,但仍没有放弃抄写。为了向学识渊博的前辈请教,他常常拿着书跑到百里之外去向老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求学的人非常多,偶尔老师有训斥他们的时候,这时宋濂就恭敬地站在旁边,等老师气消了,再继续向老师请教。求学时,他在寒风凌冽中行走,正值严冬,大雪纷飞,地上的雪有几尺深。因长时间行走,他的脚都被冻裂了。到达学舍后,他四肢麻木,僵硬得不能动弹。因家里贫穷,宋濂每天只吃两顿饭,跟他住在一起的求学者大都锦衣华服,戴的帽子上饰有珍宝,腰上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佩戴着香囊,一副神采奕奕的模样。而宋濂只是穿着破旧的棉袄,但他并没有因此感到自卑,也没有羡慕他们,只因有读书这样可以使自己快乐的事情。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宋濂在求学路上如此努力,机会自然会不期而至。
受君重用
宋濂早在元末时就已十分出名,元顺帝曾经任命他为翰林编修,但元朝末年,中国文化正在经历一场严冬。元世祖时期,开始使用“汉法”。但是,因为元朝帝国的统治区域较广,不同地区很难达到文化的统一,不少蒙古人并不想遵用“汉法,”伴随着不同种类的汉文化,儒家文化被越来越边缘化。同时,元末期间,蒙古人对汉人不断增税,引起汉人极度不满,不少农民起义应势而起,各地战火连天。可能这段时期,是英雄辈出的时期,但却是中华文化遭受浩劫的时期。生活在这个时期的宋濂,也难以独善其身。为了逃避战火,他曾一度逃避到山里做了道士。在那段时期里,学问是最没有的东西,但尽管这样,宋濂也没有放弃读书,他仍然坚持手不离书,或许在他内心深处,书是他那个时期最后的寄托吧。直到元朝灭亡,朱元璋称帝,这场战争算是画上了句号。朱元璋听闻宋濂的才学,想要把他收为己用,于是力邀他出山。至正十九年正月,朱元璋命王显宗在郡中设学堂,命宋濂教学《五经》。后来在李善长的推荐下,宋濂被朱元璋召至应天府,同年七月,被任命为江南等处儒学提举,后又参与修撰起居注,入住礼贤馆。除此之外,朱元璋还下令命宋濂撰修《元史》,洪武二年八月,《元史》撰修完成后,宋濂被封为翰林院学士。
修复文化
元朝末年,战火不断,文化流失。宋濂向朱元璋推荐《大学衍义》,朱元璋还让宋濂向众大臣讲解书中的内容。渐渐地,朱元璋开始召集四方儒士,任命他们为翰林编修,宋濂是他们的老师。他终究没有白读诗书,他的一生所学在百废待兴的明朝初期派上了用场,可以说宋濂是文化恢复的带领者,他亲自制定了国子监的教育制度,亲自主持明朝的皇家图书馆大本堂。最重要的是他制定了明朝科举考试规则,虽然这一制度饱受诟病,说是模式僵化。的确,明朝科举考试不像我们现在这么简单,它分为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整个流程下来,有的可能会耗时几个月,有的人一生都不一定考中,经常有父子同时出现在一个考场的情况,所以古人常说十年寒窗苦读也是有原因的,有的人又何止苦读十年。尽管如此,科举考试还是为明朝选拔了众多人才,也为不少寒门子弟创造了机会。对寒门子弟来说,科举考试给了他们一个翻身的机会。从明朝众多大臣的背景来看,科举考试还是让很多寒门子弟有了步入仕途的机会。明朝从最开始的文化惨淡到后来的文化繁荣,宋濂担得起“明朝文化奠基者”这句称赞。洪武十三年,宋慎被牵入胡惟庸案中,导致宋濂一家遭此横祸,好在有太子和皇后的求情,使他免去一死,被遣送到四川茂州。后来宋濂因病去世,朝廷众多官员前来送别,由此可见宋濂的威望,一些通过科举得以步入仕途的官员还是对他充满感激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若宋濂没有前期的勤学苦读,他何德何能可以得到重用,又有何机会做出这样的贡献。他的努力为他赢来了统治者的重用,他也没有辜负别人对他的重用。一直兢兢业业,通过自己的知识为那个时代做出了特有的奉献。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高考在即,想以此告诫大家:是金子永远都会发光的。乾坤未定,你我皆可是黑马。
参考文献: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司马迁《史记》
张晓光:《论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明代宋濂的一生_宋濂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吗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孟子》 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劳,何来成果; 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成功。 自古以来,成大事都是
-
宋濂的求学经历给我们的启示_宋濂是怎样劝学的
小时候我们常常会读到一些古人求学刻苦的故事,用来激励我们现代人的钻研与奋斗精神,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本事就是古人们在求学路途当中所遭遇的真实事件,他们用自己的经历来鼓舞当
-
宋濂是明初什么之首_宋濂为人文言文翻译
宋濂与刘伯温是同时期人,是当初帮助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的重要大臣,同时也是当时的大文学家、史学家,字景濂,号潜溪。补充一点,他还是著名儒学家方孝孺的老师。 宋濂最开始是受到
-
宋襄公为什么被嘲笑_
宋国 是周王室根据“兴灭国,继绝世”(孔子语)的原则分封的 三恪 (另外两个分别是作为虞舜后裔被封的 陈国 和作为夏朝后裔被封的 杞国 )之一,作为商朝的后裔被特准可以用天子礼乐
-
宋仁宗在位期间_宋真宗和宋仁宗
清乾隆皇帝曾经说过,有三个帝王,他最为佩服,一是康熙皇帝玄烨,二是唐太宗李世民,三便是宋仁宗赵祯,那么赵祯到底做了什么,能与这么两位皇帝相媲美,并且得到乾隆皇帝的赞扬?
-
宋朝文天祥是什么样的人啊_南宋文天祥的作品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号文山、浮休道人,生于公元1236年,去世于公元1283年,是南宋末年著名文人、爱国大诗人、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状元及第
-
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_眼中的苏东坡
晚凉秋风,转眼间明月就出来了,满地是溶溶的光,树梢上重重层层的枝叶也反射着银色,在这上下清澈的月的世界里,不觉想起了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恍如在谛听一首美妙
-
苏洵什么时候考上进士_苏洵有没有考中进士
科举之于古代读书人就像高考对我们来说一样重要,然而,在这场决定命运的考试中,能够脱颖而出的人少之又少。从古至今,科举落榜的人数不胜数,科考的失败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打击
-
亦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未悔出自_亦余心之所善矣虽九死其尤未悔出自哪里
1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孙中山《国
-
苏轼写给妻子的江城子_苏轼两首江城子的不同
一、 1054年,大宋帝国平静的如一潭死水。 此时不会有人注意到,四川眉山涌动着一股春潮。18岁的苏轼走路生风,不时发出杠铃般的笑声: “不用费心思撩妹的年代,真特么爽。” 何止不用
-
姜太公历史故事_姜太公是哪个朝代的历史人物
姜太公,名姜尚,有叫太公望、齐太公、吕牙、子牙等等,是西周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西周的强大与兴盛是和太公的辅佐分不开的。但是,关于姜尚的身世、遭遇、武功,先秦许多古籍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