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之于古代读书人就像高考对我们来说一样重要,然而,在这场决定命运的考试中,能够脱颖而出的人少之又少。从古至今,科举落榜的人数不胜数,科考的失败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打击,也是一种激励,鞭策着他们,踏上自己的“逆袭”之路。
古代科考落榜生的“逆袭”之路——苏洵:别人“拼爹”, 我拼“儿子”
相比于落第造反的黄巢,苏洵就理智多了,他深刻反省自己的不足。
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北宋明道元年,苏洵母亲史氏病故,苏洵第一次上欧阳内翰书说:“洵少年不学,生二十五岁始知读书,从士君子游。”时间实已太晚,何况一开头的时候,态度又不很认真,仗着聪明,看看与他同辈的人,都不见得比自己高明,以为读书没有什么难。但是到第一次应乡试举人,他却不幸落第。
这次失败,使他痛自检讨,再搬出几百篇自己的旧作细读,不禁喟然叹道:“吾今之学,乃犹未之学也!”愤然将这批旧稿,一把火烧个干净,决心取出《论语》、《孟子》、韩愈文来从头再读,继续穷究诗书经传诸子百家之书,贯穿古今。每日端坐在书斋里,苦读不休者达六、七年,并发誓读书未成熟前,不写任何文章。此时,苏洵已二十七岁。
但是个苏洵有“愚公”精神的人,别人是考不上继续考,他是我考不上没关系,我儿子还可以考呀!也许是因为对自己的基因比较自信,也有可能是他早就看出来苏轼、苏辙两兄弟天赋异禀,自此,苏洵开始专心教育两个儿子。后来,苏洵带两个儿子上京赶考,谁知两个儿子都考中了,苏洵是又高兴又心酸,可谓百感交集。为此,他作了一首诗:“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
- 上一篇:苏轼的书法特点和代表作_苏轼书论书法作品
- 下一篇:苏小小墓在哪里_苏小小墓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