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史记》,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从小学的《将相和》开始,我们就与它耳濡目染。
作为二十四史的老大,又与《资治通鉴》成为史学CP,《史记》的成就和影响自是毋庸置疑的。
鲁迅先生说过很多假的“经典语录”,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话可是真的。
该书的作者司马迁更是因《史记》“一书封神”,从此咸鱼翻身,成了后世无数历史学家的祖师爷。
不过,就客观性而言,《史记》是否真的就是一部完全真实可信的史书呢?
《史记》的戏说高于史实
在《史记》中,最为精彩的要数鸿门宴这一段了,司马迁依次介绍楚汉阵营的人物。最后,司马迁专门提了句“亚父者,范增也。”在鸿门宴之前的《范增列传》中,我们都已经知晓范增与项羽的关系,这里为什么还要专门介绍呢?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一群人在一起寒暄,项羽恭维刘邦看起来胖了,刘邦吹捧项羽看起来帅了,范增看看刘邦身边的张良,打着小算盘。
那么,他们由寒暄到各自落座,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司马迁专门介绍“亚父者,范增也”,是给读者勾勒了一个鸿门宴之外的场面,让读者的脑海中有一段恰当的留白,不至于一开始就陷入紧张的情绪。
但是亚父授意项庄进来祝酒,所言“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这两句没有加上项伯“见事紧急”之类的话语,又让人感到事情急迫,让项伯来不及想。
这样层层递进,一步步制造紧张气氛,最后让人身临其境的套路,跟说书人如出一辙。
读《史记》,就好比司马迁作为一个说书人,既要旁白,还要融入进剧情,必要的时候甚至要表演,我们就好比观众,听着司马迁声情并茂地“戏说”历史。
烽火戏诸侯、荆轲刺秦王都是假的?
既然是“戏说”历史,司马迁在某些历史的记载上,投入的感情色彩就比较浓厚。
拿“烽火戏诸侯”来说,周幽王得到了美人褒姒,这位褒姒是个冰美人,蒙娜丽莎的2.0版。
周幽王不爱江山爱美人,你不笑是吧,“待我拱手河山讨你欢”,他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
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这事让诸侯们丧失了对幽王的信任,也就渐渐不来了。
结果犬戎一来,周幽王再点烽火,没人理他,犬戎攻破镐京,杀死了周幽王。
这“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司马迁写得跟亲眼见过似的,但是西周哪来的烽火制度?再说了,即便有,请问在山东的齐国如何能看到陕西的烽火?
任他斗转星移,竹简也不会说谎。
在2012年发现的一组战国竹简中,发现了周幽王被灭的古文字记载。据竹简记载,周幽王废掉了申皇后,她的老爸申侯很不爽,上书进谏,劝诫幽王不要重蹈夏桀和商纣的覆辙。
周幽王听到臣子将自己比作亡国之君,当时就怒了,主动出兵攻打岳父申侯,申侯联合缯国以及犬戎和周幽王大战,最后周幽王战败被杀,西周灭亡。
再来说说荆轲,司马迁把他刻画为武艺高强、重情守诺的刺客。
但荆轲刺秦,是在燕太子丹满足了荆轲所有的要求,荆轲一直推诿,不得已才动身的,荆轲算不上报答太子丹的知遇之恩。
就连刺客安身立命的武艺,荆轲也很一般,相比较聂政从一堆人身边杀出重围,荆轲刺秦的动作实在是笨拙。
在刺客史上,荆轲之所以比聂政有名气,在于聂政刺杀的人不如荆轲刺杀的人有分量,而荆轲刺的对象是嬴政。
而反抗秦国的暴政就更谈不上了,果真如此大义凛然,又何必在太子丹多方催促甚至威胁下才动身。
只能说,荆轲牛皮吹大了,想不吹都不行了。
如此的例子林林总总了,首先司马迁对于刘邦就不够尊重,把刘邦说成是刘邦的母亲与神仙生的,这就硬生生得给刘太公戴了有颜色的帽子不说,还把汉家帝王搞成了统统是来路不明的货。
对于自己的老板汉武帝,司马迁也毫不客气,汉武帝所作的驱逐匈奴这些事被淡化了不少,却着重写了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
司马迁为啥要“骗”我们?
说到底,司马迁也是人,再严谨理智的知识分子,也只是尽可能在态度上保持中立,而不可能像机器一样完全客观。
他们必须以自己的思想为依托去记录事件,而遭受的经历和时代的局限不可避免会对其有着根生蒂固的影响。
因为替李陵辩护,司马迁被汉武帝处以极刑。你在身体上摧残我,我就在名声上搞臭你,不仅搞臭你,还要搞臭你祖宗。司马迁已经很克制,但是这种情绪还是表现出了端倪。
同时,司马迁对于那些悲剧英雄,如项羽还有飞将军李广,还有敢于刺杀皇帝的荆轲,溢美之词就很多,这也是由于代入了自己的情感。
而褒姒为西周的灭亡背锅,则在于司马迁认为褒姒开了帝王废嫡立庶的先例,没了规矩,国将不国。
加上此前太子刘据冤死,司马迁又目睹了其他皇子争夺皇位的血腥,在修史的时候,必然会对第一个带头破坏宗法制的褒姒厌恶至极。
在司马迁看来,这种恶劣的影响会延续数千年,所以,明贬褒姒,其实是同情刘据,那么矛头最后还是指向了处死刘据的汉武帝。
除了主观情绪的影响,在资料搜集方面,司马迁也难免会有所遗漏,而且先秦文学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多有佚亡,他只能走南闯北听当地人的讲述,但这些资料来源有真有假,很多也是道听途说的戏说。
所以,很多的历史,司马迁只能凭自己的想象并结合民间的说法去写。
但这都不能忽视司马迁和他的《史记》的价值,把自己的态度写入历史,瑕不掩瑜,因为历史并不仅仅是一种由死人积累的知识,也是一种由活人塑造的体验。
这种人生体验和超越生命的渴望,乃是贯穿于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历史的共同精神。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司马迁写史记的史料来源_司马迁创为全史的史书是什么
说到 《史记》 ,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从小学的《将相和》开始,我们就与它耳濡目染。 作为二十四史的老大, 又与《资治通鉴》成为史学CP ,《史记》的成就和影响自是毋庸置疑的。 鲁迅先
-
司马迁史记作为纪传体史学著作,其叙事是_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史记 《史记》是由 司马迁 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史记》最初没有固定
-
从史记看司马迁的态度_司马迁人生遭遇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这是在学校读书时就掌握的文学常识,然而要想真正了解这部著作,就应该
-
司马光古诗诗意_司马光的一首诗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
-
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什么的孩子_司马光小时候砸缸的故事
中国古代有个天才儿童叫司马光,他小小年纪就因为砸缸救人一举成名。不过呢,天才儿童长大后,没几个有出息的,司马光会不会也这样呢? 穷困潦倒 按现在的标准,司马光长大以后是个很
-
四库全书中的四库_四库全书记载的是什么
《四库全书》是中国最大的一部丛书,其中共收书3460多种,79000多卷,36000多册。而这么多的书整理在一块,总要有个章法,“四库”正是对这些图书的分类方法。 “四库”又称“四部”,分
-
四库全书影响_四库全书编修于什么时期
季我努学社 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 作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岳忠豪 清朝入关后,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励精图治,至乾隆中叶已臻全盛,乾隆在武功方面自称“十全
-
天下杨姓是一个祖先吗_
《资治通鉴》卷第四十九/汉纪四十一 原文: 四年(庚戌,公元110年) [1]春,正月,元会,撤乐,不陈充庭车。 [1]春季,正月,在举行元旦朝会时,取消奏乐和在庭中陈列御用车驾的仪式。
-
四库全书为什么叫四库全书_四库是指什么
目的:《 四库全书》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是清乾隆皇帝诏谕编修的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文化工程。清乾隆年间,清朝国力正值康乾盛世的顶峰,乾隆怀着整理文化典籍和销毁“反
-
北宋四大文人_明朝文人与宋朝文人对比
1、苏轼 苏轼又叫苏东坡,二十来岁就考上进士了,在现在就是个神童一般人物。本人最喜欢的文人,没有之一。诗词歌赋就不用说了,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十年生死两茫茫等
-
赵光义为什么不杀赵匡胤后代_赵光义后代把皇位传给赵匡胤后代
宋朝历史上出现过不少谜案,其中最引入关注的一桩便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即位之谜。 宋太宗是宋朝的第二任皇帝,也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同胞弟弟。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二十日凌晨
-
宋朝有哪些著名的诗人_宋代最有名的几个诗人
可能一说到诗,那么很多人都会想到唐朝,这是一个很自然的想法,要知道唐朝那可是中国诗歌的最高成就,那个时代诞生了许许多多伟大的诗人,这些诗人每一个那都是有着流芳千古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