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讲一个刺客的故事,这个刺客不简单,“史界两司马”都很看重他。
太史公司马迁专门有一篇《刺客列传》,记载了他的故事;司马光把他的故事作为《资治通鉴》的开篇故事。
一、一个刺客的经典语录
这个刺客就是豫让。说到豫让,大家或许还不熟悉。但是,他有一句金句,你一定听说过。这句话,我们至今仍然经常引用。
这句金句在不同的史书中有不同的演绎。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雠矣。”(《战国策·赵策一》)
用意译的方法翻译成现代文,就是:他(智伯)懂我,他死了,我也不活了,我要为他报仇!
“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司马迁《史记》)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唉!人生难得一知己!我的余生,将要投身到伟大的报仇事业之中去,这样我死后才有脸见他。
不管怎么演绎,这句话的核心就是“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志士为了解自己的人而牺牲,女子为喜欢自己的人而打扮。
豫让先生先声夺人之后,接下来就该演绎他非凡的人生故事了。
而他的故事,自然离不开智伯,这要从《资治通鉴》开篇的“三家分晋”说起。
二、“三家分晋”是这么回事儿
晋国当时的执政大臣是智伯瑶,智瑶这个人优点很多,缺点非常少。具体来说,有五大优点,一个缺点。
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须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辨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司马光《资治通鉴》)
这就是说,智瑶一表人才,是个美髯公,比关羽还帅;射得一手好箭,一言不合就飙车;浑身的艺术细菌,凡是与艺术有关的,没有不懂的;口才好,特别能忽悠;性格顽强,说一不二,敢作敢为。但是,他却不仁。
(请记住口才好和说一不二,我们在后面的文章中会再次提到这两点。)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就是由那块短板决定的。于是,智瑶的不仁成了他致命的缺点。
智瑶的不仁,其实并不是真的不仁,而更多的是情商低。这位智伯,一点儿都不智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自我感觉良好。身为集团总经理,在饭局上,公然戏弄分公司的总经理和总经理助理。
“智襄子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
关键是,他这样做了,还认为分公司的总经理不会有任何怨言,对此不做任何防备,简直是自我感觉太良好,已经一只脚踏上作死的路了。
“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
第二,贪得无厌,强取豪夺。
他强行从韩、赵、魏三家手里拿地块。于是,韩、魏两家一边陪着笑脸乖乖割地,一边心里想着:“哼,你就作吧!早晚碰上横的,到时候大家一起收拾你!”这显然是用上了兵法,借刀杀人、笑里藏刀,妥妥的三十六计。
于是,在韩、魏两家的虔诚祈祷下,智伯真的碰到了硬茬——赵襄子。赵襄子不愿意割地,于是,智伯强迫韩、魏两家跟他一起,追着赵襄子打,一路打到了晋阳,还请他吃了一顿羊肉泡馍——水围城。
第三,不把下属对自己的忠诚当回事儿,轻易出卖向自己打“小报告”的人。
智伯用水灌了晋阳之后,乘船参观水围城的景观时,不禁诗兴大发,吟诗一句:“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可是,魏桓子、韩康子这时想起了自己美丽的家乡——两座美丽的水边小城,分别位于汾水、绛水之畔。他们仿佛看到了洪水滔天、家破人亡的场景。于是,他们忍不住做了点“哥俩好”的小动作,你撞我一下,我踩你一脚。
可惜,这样的小动作没有逃过絺疵(智伯的家臣)的眼睛,于是絺疵向智伯打了“小报告”。可是,智伯直接去质问魏、韩二位,还跟人家说是絺疵告诉他的。
智伯的这种行为,其缺心眼的程度,简直跟二百年后楚霸王项羽的“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史记·项羽本纪》)有的一拼。
魏、韩这老哥俩又不傻,来了个死不承认,再加表忠心,顺利蒙混过关。
这个时候,魏、韩两家已经知道不反不行了。于是,韩、赵、魏三家高举起“唇亡齿寒”的思想武器,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干掉了智伯。
干掉智伯之后,三家就高高兴兴地把晋国给瓜分了。
讲完了“三家分晋”,您会说,这里也没有豫让什么事儿啊!
是的,事情奇怪就奇怪在这里,豫让口口声声说智伯拿他当知己,以国士待之,可在智伯执政的过程中,豫让并没有出现过,也没有贡献过自己的任何言行。
于是,这才有了后来方孝孺对豫让的质疑和要求。
三、忠臣相轻——方孝孺对豫让的高标准、严要求
方孝孺是一个很有名的人,跟豫让一样,也是个忠臣。可是,就像自古“文人相轻”一样,忠臣对忠臣也未必尊敬。
方孝孺对豫让这位忠臣就不是很看得上,于是,他写下了那篇著名的《豫让论》。这篇《豫让论》入选《古文观止》,核心观点是:真正的忠臣,是那种“扶危于未乱之先”的人,像豫让这种“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的人,只不过是“沽名钓誉,眩世炫俗”而已,在像我方孝孺这样的“君子”看来,“皆所不取也”。
那么,应该怎样“扶危于未乱之先”呢?在方孝孺看来,就是死谏——谏到死为止。
方孝孺认为,豫让应该有防患于未然的思想觉悟,在智伯贪得无厌地向韩、魏要地的时候,就要不断地向自己的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如果建议一次不听,那就建议第二次,如果第二次不听,那就再来个第三次。如果第三次还不听,那怎么办呢?那就死去吧。直接当着智伯的面抹脖子自杀。
如果豫让因为进谏而死,那么,智伯一定会被感动,并听从豫让的建议,痛哭流涕,改过自新,重新做人,从而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避免最终被三家灭掉的悲惨结局。
听上去很高大上,是不是?但是,呵呵……
第一,方孝孺说的这一套,他自己就没做到。
他最后还不是沦为了跟豫让一样的下场,而且比豫让更惨烈。豫让最多只是“一人身死报主恩”,方孝孺同志,则高呼着请求明成祖朱棣“灭我十族又如何”,创造了中国连坐史上的奇迹。按照方孝孺自己的理论,他可算是达到史上“沽名钓誉”的极致了!
第二,就算豫让真的按照方孝孺的指示去做了,然而,并没有什么……用!
从上面“三家分晋”的故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智伯是个自我感觉良好、情商超级低的人,他从来不把自己下属的建议当回事儿,而且“巧文辨慧,强毅果敢”,没人能说得过他,即使你说得过他,他仍然会“强毅”而不听。
豫让如果真的因为直谏而死,智伯大概会挠挠头,很不解地说一句:“豫让脑子进水了吧?”
我们也就看不到豫让这令人荡气回肠的刺客故事了。
接下来,我来说豫让做刺客的故事。
四、豫让——最执着的刺客,至死方休
韩、赵、魏三家灭了智氏之后,赵襄子把智伯的脑袋涂上漆,当酒杯用。赵襄子之所以这么做,大概是由于智伯让他身体泡水,他就让智伯脑袋泡水,以此来解恨。
赵襄子的这一行为,却在无意之中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真理:智伯的脑袋是为水而生的——生前脑子进水,死后还是满脑袋水。
豫让要为智伯报仇,最恨的也是赵襄子。于是,豫让开始了他的刺客生涯,谋划了第一次刺杀行动。
他伪装成服劳役的奴隶,怀揣着管制刀具,混到赵襄子的宫里,去给赵襄子修厕所,并准备在赵襄子上厕所的时候刺杀他。
不得不说,豫让还是很有智慧的,他知道,一个达官贵人平时有很多人保护着,只有在做两件事的时候人比较少。豫让不是女人,不能搞色诱那一套,只好选择第二件事。
可惜,赵襄子有第六感,要上厕所的时候,忽然感觉小心脏砰砰跳,于是,派人搜索厕所,抓住了豫让。
赵襄子很敬重豫让的为人,称赞他“真义士也”,就把豫让放了。
要是一般人没准就感动了,说不定还会委身于赵襄子。可是,豫让不但不为所动,还接着筹划了第二次刺杀行动。
有了第一次的暴露,豫让的样貌已经深深地存在赵襄子的脑海里,他的梦里,他的心里。
豫让再想接近赵襄子很困难,怎么办呢?办法总比困难过。难不倒豫让的。
我们知道,赵襄子居住的城市是有河的,有河就有桥。赵襄子也要出门,出门必然要从桥上过。假如有那么一两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恰巧居住在桥洞底下,大概也不会引起达官贵人们的格外关注吧。
于是,豫让就对自己进行了彻底的改造——“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成为天下第一大帮丐帮中的一员,躲在赵襄子出门必经的桥下,伺机行刺。
可惜,赵襄子不但第六感强,他的座驾也很好,宝马驶过平整的桥面时,忽然受惊,车身颠簸不已。赵襄子心想,这肯定又是豫让搞事情。
赵襄子命人一搜,果然抓住了豫让。这时候,赵襄子很生气,说:“豫让啊,你怎么这么不识好歹啊?你之前在范氏、中行氏家族有限公司都打过工,他们都被智氏公司搞破产了,你不为他们报仇,反倒加入智氏公司当高管。怎么我兼并了智氏公司,你就一个劲儿地给我找麻烦,非要替智氏公司报仇呢?”
这时候,豫让习惯冒金句的天赋再次表现了出来,为我们留下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的经典语录。
赵襄子一看没办法了,既然你是这么个态度,我就只好成全你,送你去跟智伯天堂相聚吧。
这时,豫让又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我既然报不了仇了,请让我用剑刺您的衣服,权当我报仇了!”
赵襄子欣然同意,毕竟历代君主对这种“以物代人”的套路很熟悉,几百年后的曹操就是以“割发代首”的方式来维护军纪的。
于是,豫让跳起来连刺了赵襄子的衣服三次,然后自刎而死,从而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五、豫让桥——历史文化的衍生品
历史文化名人,必然会衍生出与人物故事有关的名胜古迹。豫让留给后人的,除了千古的忠名之外,还留下了一座建筑——豫让桥。
这座桥寄托了人们对忠诚这种美好品质的赞美和歌颂。
按理说,这座桥应该是豫让最后行刺赵襄子的那座桥——邢台豫让桥。可惜的是,这座桥已经在抗日战争时期毁于战火,只能存在于典籍记载之中了。据明《顺德府志》记载,(邢台)豫让桥在城北5里,为春秋时期豫让刺杀赵襄子处。
现存的豫让桥,在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4公里的赤桥村。桥为砂石砌筑,保存完好,桥上勾栏围护,桥下晋水常流。不过,它现在已经不叫豫让桥,而是更名为赤桥了。
虽然现实中的豫让桥已经不存在了,好在,我们还有诗。
咏史诗·豫让桥
唐 胡曾
豫让酬恩岁已深,高名不朽到如今。
年年桥上行人过,谁有当时国士心。
在胡曾的这首诗里,除了歌咏豫让的忠名、表现历史的沧桑感之外,还流露出一丝丝悲观的情绪,似乎在谴责当代(胡曾所处的唐代)的人,都没有豫让那样的国士之心。
原本以一首诗来作为文章的结尾,是最好的装叉方式。可是,我不喜欢这首诗中的悲观气息。
于是,我要以一个好的结局来结束本文,告诉大家,在人们的心目中,豫让其实已经报了仇。
六、好的结局
(豫让)遂伏剑而死。至今此桥尚存,后人改名为豫让桥。无恤(赵襄子)见豫让自刎,心甚悲之,即命收葬其尸。军士提起锦袍,呈与无恤。无恤视所砍之处,皆有鲜血点污。此乃精诚之所感也。无恤心中惊骇,自是染病。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四回结尾。)
话说赵无恤被豫让三击其衣,连打三个寒噤。豫让死后,无恤视衣砍处,皆有血迹,自此患病,逾年不痊。……言讫而瞑。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五回开头。)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司马光还有什么典故_
今天要讲一个刺客的故事,这个刺客不简单,“史界两司马”都很看重他。 太史公司马迁专门有一篇《刺客列传》,记载了他的故事;司马光把他的故事作为《资治通鉴》的开篇故事。 一、一
-
金缕曲纳兰性德名句_纳兰词精选赏析
曲奏乾安 · 小试锋芒 金缕曲词二首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其一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 记不起
-
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原因是无颜见江东父老_项羽不敢回江东
作者:见羽卸甲 很多人已经发现,凡是带“东”“西”“南”“北”的省份,往往有一个兄弟相伴,如有山东,就有山西;有广东,就有广西;有湖南,就有湖北。到了江西这里,一切都变了
-
假如项羽过了乌江会怎样?_项羽是被谁打败后逃到乌江边
近年来,不论读书抑或浏览各类平面的和立体的媒体,说句夸张的话,有关历史地理常识以及其他方面(诸如行文遣字等)的些许谬误,竟会不时地在眼前出现.只因某些谬误甚为明显,想必大家不至于被
-
生不用封万户侯_生当封万户侯
《史记·项羽本纪》:番君将梅鋗功多,故封十万户侯。 列侯是秦汉二十等爵中的最高一级,是非宗室人员可封的最高爵位,代表极高的荣耀和地位。列侯以户数多少计算,大者不过万户,少
-
西楚霸王乌江自刎_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简介
项羽带着最后的二十八骑,与刘邦的追兵周旋,最后来到了乌江边上,正好看见岸边有条船,船夫自报名号,是项羽治下的乌江亭长,早就在岸边等候,要载项羽过江。 这本来是好事,结果乌
-
项羽被谁打败后逃到乌江边因为无颜见江东父老拒绝过江_项羽要是过了江东
那一夜,项羽率八百勇士突围。 天明时分,八百勇士只剩一百多还跟在项羽身边;被老农诓骗到沼泽后,一百多勇士只剩下二十八个;跟汉军大战一场后,二十八勇士又死了两个。 项羽逃到乌
-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 小说_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出自哪位诗人
金缕曲二首 清代:顾贞观 寄吴汉槎 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其一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
-
今日水犹寒是哪首古诗_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是谁的名句
于易水送人 / 于易水送别 唐代: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译文及注释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
-
项羽和蒙恬是一个朝代的吗_项羽是怎么认识虞姬的
千百年来,一段霸王别姬的历史典故广为流传,更通过京剧名篇的演绎,真实还原了一代枭雄项羽兵败刘邦,与爱妻生死决别的感人故事。历史上,有关项羽虞姬怎么认识的这个问题,一直众
-
宿迁项王故里好玩吗_宿迁项王故里导游的讲解
我是一个对英雄人物有着深度崇拜情结的人。 小时候身边从来不缺乏有着同样爱好的小伙伴,我们在一起玩三国志游戏,里面会自定义加入好多个历史上的大将军,吕布、项羽、李靖等,虽然
-
项羽本纪赞选自_项羽本纪原文及注释
《项羽本纪赞》是《古文观止》里的一篇,本为《史记·项羽本纪》的赞语部分,是司马迁对项羽的评论。司马迁肯定了项羽继陈涉之后起兵反秦、推翻了秦王朝的历史功绩,分析了项羽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