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若是王佳芝与苏丽珍揣在旗袍襟怀中的,是一展卫生纸巾;而才俊们出席隆重场合时,插在胸前衣袋中的也为一包纸巾,会否令你感到抓狂?诚然,在这个生活节奏日益提速的社会,手帕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所幸那些所剩不多的传统礼仪中,还有些许与手帕沾得着边,因此手帕在我们的意识里尚存一席生存余地。
写一封纸上的书信,而今已成为一种奢侈。而古人将信书写在丝帕之上,叠成双鲤鱼的形状,寄给珍重的那人。那帕子多是一尺见方的素绢制成,又称尺素。汉乐府诗云:“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展开素白的绢帛,看到密密的蝇头小字,心中都是满满的。虽隔了久远的时空,那一刻的交汇,却比如今即时的“微信”更亲近而深抵人心。也有说古代没有信封,而把信夹在双鱼形的木版之中,有如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解函收信,尺方丝帕呈在指尖,心情如此透明柔软。
手帕这件东西,本身就贴近发肤,承载了太多的情爱和心事,再加上文字,寄给对的人,简直是无孔不入,所向披靡,可以让人束手就擒了。但手帕发明之初,犹如人之初,却甚是简单可爱。生活在丛林之中的原始人将一段豺尾缚在小木棍上,就是他们扇风驱蚊的“手帕”了,有时也用来抹一把汗。先秦时已有体面的“巾”。半个多世纪前,在新疆挖掘的东汉古墓中发现了蓝白印花手帕。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有“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之句,手帕已成为日常生活之物,却不一定随身携带。南朝宋刘义庆所撰的《世说新语》中记载:“谢(谢尚)注神倾意,不觉流汗交面。殷(殷浩)徐语左右,取手巾与谢郎拭面。”不像现代人口袋中随时揣着餐巾纸一般,那时用手巾还需叫人取来。另一则故事说的是三国时的美才子何晏,皮肤非常白。非常八卦的魏明帝怀疑他搽了粉,想查验一下,居然在大夏天让他吃热汤面。吃完后,何晏大汗淋漓地擦了把脸,脸色反而更加光洁。值得注意的是他撩起衣服来擦的脸,说明他也没有随身带手帕的习惯。
到了华丽的大唐,手帕系上香囊和爱人的情意,开始常怀衣袖之中。唐代李节度姬的诗《书红绡帕》:“殷勤遗下轻绡意,好与情郎怀袖中。”当时的手帕有正方形,也有长方形的。王建《宫词》之四七:“缏得红罗手帕子,中心细画一双蝉。”描绘的正是一块方形的帕子。讲究几何对称的欧洲人对于手帕的形状比我们更有心得。法王路易十六时代,手帕的形状五花八门,有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多边形、椭圆形等等。皇后玛丽是位讲求完美的享乐主义者,她在反复使用和折玩手帕过程中发现,正方形最为方便、变化多端,竟然让路易十六下达政令,让全国范围内手帕的每一边长度相等。这位奢靡的皇后将手帕玩到了极致,却难以遮挡自己悲情的命运。
的确,手帕牵系着情爱,必定沾染无尽的泪水。在诗词中,手帕常用另一个名字“鲛绡”。神话传说中,鲛人都是女儿身,但为天下女儿哭,所织的绡极薄。越剧《柳毅传书》中柳毅与三娘有一段唱词:“那鲛人,织就了,如花似雾好鲛绡,但不知缘何盈盈泪满目?”鲛绡是用来盛泪的。陆游《钗头凤》中的“泪痕红浥鲛绡透”,写尽了无边的寂寞和遗憾。
更著名的典故来自《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宝玉因金钏儿和蒋玉菡之事挨了打,黛玉前去探望,哭肿了双眼。待她回去后,宝玉心里牵挂,吩咐晴雯给黛玉送去两条旧帕子。黛玉体会到了他的用心,“一时五内沸然炙起”,情不自禁地在那两条旧帕上题下了三首情诗。“尺幅鲛绡劳解赠 ,叫人焉得不伤悲”啊,旧帕子上悲欣交集、心事纵横。而绛珠仙子报答了神瑛侍者甘露灌溉之惠,终究要归去了。张爱玲在《红楼梦餍》中说:“他知道他的眼泪是为她留的,所以送她帕子。”不愧是红楼中人,看得懂泪水漫漶的红尘。
一方手帕,可以寄托诸多 温暖情愫的文化感。手帕,可以怀旧,可以优雅,可以风情万种,可以温暖慰藉,总之,既然你的手边总需备如纸巾那样的功能物件,为何不取手帕,享受附送的温暖情愫呢?
一般用途:
擦眼泪,有什么比用手帕擦泪水更在情在意呢。
擦鼻涕,不洁纸巾及粉尘易引发上呼吸道过敏,加重感染机会。
揩汗水,遭遇过纸巾拭汗的尴尬吗?在正式的场合,它关系到企业乃至国家的形象。
捂口鼻,自己或他人打喷嚏时,以免病毒扩散;汽车尾气、扬尘时,可防尘;人多、空气不清新的地方,如医院,可阻挡。
生活妙用:
打包,少用塑料袋,用手帕带便当或打包,时处流露生活情趣。
眼罩,疲劳时以手帕蒙眼遮挡强光,可随时随地提高小憩质量。
挡护,可随时在需要时,置于膝上或领下,保护正装不受污浊。
辨识,系在手袋或旅行包上,便于识别,又可兼晾干用。
传情达意:
安抚,适时地递上你的关怀,展现感性一面。
传情,青年男女互赠贴身用手帕,一切尽在不言中。
达意,礼轻情重。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老师节、生日纪念日,送上一枚精心挑选的手帕,让对方每当用时就想到了你。
+手帕在日本+
日本人习惯带手帕在身上,天气热时用来擦汗、洗完手时用来擦手、女性吃饭时会把手帕铺在自己的膝盖上用来防止食物掉落弄脏衣物;情侣约会坐在公园凉椅上时会拿来当铺巾使用,若遇到异性哭泣时还可以借给对方擦眼泪等等。
手帕作为礼仪和洁净的习惯,在日本从小就被培养起来了。但是长大了没有带手帕的习惯的人,或者带了一直扔在包里不用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而使用的人,很多都带两条以上,分为「擦汗用」、「洗手后擦手用」等。
+手帕在欧洲+
古希腊人、古罗马人、雅典人早就用手帕了。雅典人通常作为一种装饰品,握在手中外出散步,以示悠闲快乐。希腊人在18世纪前,陶醉于美妙的音乐时,就情不自禁地挥帕起舞。罗马人的白色短衬衫里夹一块手帕,纯粹为了擦汗,而绝不能用来揩鼻涕。有位作家在作品中写道,如果一个妇女用手帕揩鼻涕,男方甚至可以据此提出离婚。
欧洲许多国家恰恰相反,手帕并不用来擦手,专门用来擦鼻子。特别有趣的是,欧洲人在购买、挑选手帕时,不用手去搓摸比较,而是把手帕放在鼻子上,靠鼻尖的感觉来区分优劣,决定取舍。
+手帕在18世纪法国+
手帕发展到17世纪时已开始进人宫廷,在法国尤甚。手帕做得十分精细别致,那时的宫廷显贵、名门望族乃至闺阁贵妇、名媛,所使用的手帕常以金箔薄片镶边,珍珠点缀其间,十分华贵。到了18世纪,手帕的变化更是多端万千,随着妇女涂脂抹粉盛行并已成为生活的习俗,手帕也随之发展成五彩缤纷的色彩。
到了法王路易十六登基时,手帕得到空前的发展,其形状更是五花八门,各随所欲,有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多边形、椭圆形等各种几何图形。法王皇后玛丽更是一位少见的折叠手帕的能手和收藏手帕的爱好者,她与手帕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为手帕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据传说她在使用和折玩手帕中发现,正方形手帕最为方便和最具变化多端。在当时已成为领导世界服饰新潮流的法国很快将这种形状的手帕传遍了欧洲各国,从此奠定了当今普遍使用的手帕范型。
手帕不多是女孩子用,现在男生用也是一种绅士的表现。不过在饰品里被叫做胸袋巾。
放在西服上衣胸前口袋里,小小的空间体现了男士的品味和情趣。年底各种年会、庆典、晚宴接踵而至,大家同是正装出席时,口袋巾就成为表现个人风格与时尚品味的重要配件。
古老”的日子里他们作为亚麻手帕用于个人卫生。到19世纪两件套西装风靡一时,男人才开始在他们的胸前口袋里携带干净的手帕,使用后就被转移到裤子口袋里。直到20世纪初口袋巾才开始焕发新的生命,由于各种折叠技术的出现,它变成更加时尚的配饰而不是必要的清洁工具。
“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
【本文由大希堂编辑,其中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有涉及他人版权,敬请通知删辑。未经大希堂同意,第三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