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柳宗元这样的文人,我的感情是很复杂的。
以前总是拿他与刘禹锡作比较,感觉他和刘禹锡虽有一样的经历,但是刘禹锡的人生一直是积极高亢,非常的励志和鼓舞人,而他却一直给我一种哭兮兮的感觉。
感觉他的人生很狼狈,所以我就喜欢刘禹锡更多了点。
但是在看《中国诗词大会》时,听康震老师讲了《江雪》,竟让我感觉我之前了解的柳宗元,根本就不是柳宗元,我对他似乎有深深的误解。
所以,这就马上勾起了,我强烈的想了解柳宗元的欲望。
之后,我就去搜索了康震老师在《百家讲坛》上讲的《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系列,并且仔细的听了一遍。
又去搜了柳宗元的诗词文章看了些,通过我对柳宗元了解的逐步深入,我慢慢感觉,柳宗元也是我钟意的,我以前的了解只是自己的想当然。
他和刘禹锡的生活态度,是他们本身的性格使然,无关其它。他们的这种态度,是我们人生不如意时候的两种状态,都到了极致,不能厚此薄彼。
关于柳宗元的诗,之前有文介绍过,所以这篇文想重点介绍一下柳宗元的文。
其实,柳宗元的“文”的影响力,是超过他的诗的。散文,游记,寓言都写得极好,是唐朝难得的集大成文学家。
所以接下来我又有写作主题了,就先从他的游记开始,从他的《永州八记》第一篇开始,希望喜欢的常来。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第一篇,是《始得西山宴游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朝代】唐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开篇第一句“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定下了文章的基调。说他自从变成有罪之人,住在永州这儿,常常惴惴不安。
接着说“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的行走,随意的游览。
而且与同伴们在白日里是上高山,入深林,逐溪流,直到它的尽头。所以不管是什么幽僻地方的泉水,或者多么奇特的怪石,他没有不见过的。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接下来他又说,他们平时到了目的地后,是拨开草而坐,然后就倒尽壶中的酒,一醉方休。
醉了后呢,他们就互相枕着睡觉,并且还做梦,因为是意趣相投,所以他们在梦中也获得相同的乐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睡醒后,他们就都起来,结伴回家。
这才是真正的旅行啊,这才是真正的旅游呢,比我们现在的人挤人游览强太多了。
所以柳宗元这时候也是沾沾自喜的。他说,“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他也认为,永州所有的奇山异水他都游览一遍了。
但是紧接着他又说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但是他哪里知道,这西山还有如此特别奇特的好风好景!
说了半天,原来都是为了引出游览西山做铺垫啊,现在看来,那时候的被贬其实也蛮不错的嘛!竟然有这么多的空闲时间,感觉要是柳宗元一只在京中做大官,他的文学不见得会如此的大放异彩。
我们接着往下看,他开始写他是如何怎样的遇见西山,并被西山所吸引的。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那是今年的九月二十八日,他因坐在法华寺的西亭上,向西眺望,感觉西山似乎有点特别。所以他开始命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
有个仆人就是好啊,为了柳宗元的一览西山盛景,他好一番挥汗如雨呢!
既然路被仆人开辟好了,柳宗元就登上了山顶,开始随意坐下观赏,然后附近几个州的土地都在他的坐席之下了!
既然已经登高,一览众山小,那么柳宗元看到的是什么呢?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这几个州的地势,起起落落,那些高山虽然高,但这时候看起来,不过像蚂蚁垒砌的土堆,那些低处是洼地,却像小小的洞穴。
这似乎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这千里之内的景物,都浓缩在了眼下,一览无余。
接着柳宗元的视线开始向上游走,看见的是青山白水,萦绕反复,错综复杂,并且与天相接,四个方向都是这样。
柳宗元之所以这时候有惊喜,估计跟他平时游览有关,他平时都是在这片土地的局部游览,没有这样的览过全局。
所以他接着说“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不登上这座山,不知道它的特别高耸,是与别的小土丘不一样的。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楼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接下来,他又开始感慨了。
这景象多么悠远浩渺啊,我好像与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大气一道存在,但不能了解它的边际;这景象多么广阔壮观啊,我好像与大自然一道游览,却不知道它的尽头。
这分明就是沧海一粟的感慨了,此时此刻,也让我想起了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而柳宗元在这没有涕,他要喝酒,他要用醉来麻痹自己的人生思索。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于是,他们拿起酒杯斟满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进入醉态,不知道太阳下了山。
接着暮色四合,直到什么都看不见了,可是还是不想回。
为什么不想回呢?因为这时候的柳宗元是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开始悟了。
于是又有了这篇文的最后这段话。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思想停止了,形体消散了,与自然界万物不知不觉地融为一体了。
游过西山,然后才知他以前的游赏根本不叫游赏,他感觉他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我把这次西山之游写成文章以记载下来。
所以这就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里“始得”的由头。柳宗元似乎最后是顿悟了,这一年就是是元和四年。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是不是也感觉,我们之前的旅游也从不是真正的旅游呢?原来游览的最高境界,就是神游啊!
物我合一,这是柳宗元在游览西山后的心得体会。感觉思想好超前啊,也感觉他对我们人的物我境界,探索的好深啊!
所以,就是通过柳宗元写的这篇文,就可以看出,我以前对柳宗元是有多么深的误解。
人家哪里有一点苦兮兮?人家的思想最起码是很惬意很驰骋的,我所认为的不如意,心灰意冷,只是我们的主观想法的强加。
若柳宗元真的是万念俱灰,他不可能有心情去体会西山之上,天地之间的乾坤浩气,更不可能在小小的永州之地,创作出那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所以我现在感觉,柳宗元的人生是从不曾狼狈,他写文的样子真的很美!
这一切,又是因为看《中国诗词大会》这几个节目,引我去重新发现的,所以这就是我一直推崇《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的原因,它在这一年,真的是让我收获满满。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柳宗元的诗_评价柳宗元一生的两句诗句
对于柳宗元这样的文人,我的感情是很复杂的。 以前总是拿他与刘禹锡作比较,感觉他和刘禹锡虽有一样的经历,但是刘禹锡的人生一直是积极高亢,非常的励志和鼓舞人,而他却一直给我一
-
张九龄写的什么诗_张九龄的感遇四首的赏析
张九龄(678—740),唐代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697)进士及第,累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直言敢谏著称,是唐玄宗开元时期有才华有贡献
-
咏怀的诗意_写一首咏古抒怀的诗词
咏怀诗即吟咏诗人怀抱、情志之诗,诗人借其再现对现实世界的体悟、对生命存在的思考,其终极目标指向对个体生命的把握、对未来人生的设计与追求。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
-
山东宁阳蟋蟀市场视频_宁阳最厉害的蟋蟀
“蛐蛐蛐蛐蛐蛐 …… ” 夏末秋初,蟋蟀出动,斗蛐蛐的时节来了! 这不中华蟋蟀之都、宁阳最美田园之一泗店镇向你发出邀请! 蟋蟀文化是民族文化精粹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弘扬民族传
-
赏析唐诗宋词_唐诗宋词佳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2.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4.黄钟毁弃,瓦釜雷呜。(屈原) 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6.老骥伏
-
古诗年年岁岁花相似_生日年年过,岁岁各不同的诗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感悟到了人生苦短,但他们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更加珍惜,用有限的生命创造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古诗是什么_随风浅入夜 润物细无声 这句诗是谁做的?诗名是什么?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我们逐渐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开始重拾民族经典之时,《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如约而至,如同甘霖从天而降,滋润了我们干涸已久的灵魂,催生了古典文化
-
中国古代文学史隋唐文学_初唐文学家
初唐(公元618—712年),为唐代开国至唐玄宗先天元年(亦有谓武德至开元初)之间。初唐时期国家重新统一,政治清明,国势日盛。初唐文学承袭隋代实现南北文风融合,形成新型文风的任
-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赏析_陈子昂的诗登幽州台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2、悠悠:渺远的样子。 3、怆然:悲伤凄凉。 4、泪:
-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_唐代诗歌史
如何利用自媒体给孩子找资料,教孩子学习 拼音学习大全(有视频,有解析) 75篇小学必背古诗词朗诵(无配乐版) 61篇初中必背古诗文朗诵(配乐版) 小学语文必背的古诗词分类汇总(9类全),
-
简述中唐古文运动的影响_唐代的古文运动是由哪两位作家掀起的
隋唐时期文章的体裁有诏、令、奏、疏、诗、赋、箴、铭、志、碑、记、诔书、启、序、述等,它们以各种不同的体裁体现出独自的功能,统称之则为文学或文章。唐文中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
柳宗元是唐朝的还是宋朝的_柳宗元唐朝的哪个皇帝
从一桩大案讲起 在武则天一朝的一天夜里,一个叫赵师韫的大官在驿馆被人杀害了,杀他的人叫徐元庆。他俩有啥过节呢?在多年以前,赵师韫还在地方做县令的时候,下令把徐元庆的父亲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