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茫茫的内蒙古鄂尔多斯鄂托克旗东北部大草原深处,有一座红色砂质岩山包拔地而起,山上有大小石窟108个,这就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草原石窟:阿尔寨石窟寺,俗称:百眼窟。
由于整座石山高度大约42余米,南北宽约200米,东西长约450米,在大草原中显得毫不起眼,至今虽有近1600多年的历史,但一直不为世人所知,受大自然和人为破坏,多数石窟已倒塌埋陷,现存石窟仅60多眼。
小山岗山顶平坦,略呈方圆形,整座石山犹如草原上拔地而起的平台,“阿尔寨”因而得名。(“阿尔寨”在蒙语中的意思是“隆起的”、“平地突起的”的意思)。据考证,当年成吉思汗就在这里操练指挥百万兵马。
5月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大草原,雨季还没来临,草依然稀疏,显得有点枯黄,我们的车队疾驰而过,卷起阵阵黄沙,犹如成吉思汗挥舞苏勒德神矛,金戈铁马,煞是壮观。
我是第一次来到鄂尔多斯,眼前的一切正如爱车环球驾临鄂尔多斯所说的“一路蓝天,一路惊喜”,从没想到过在这大草原深处会有如此奇窟。
自从被发现后,在有关专家的呼吁下,阿尔寨石窟寺于2003年3月2日被国务院增补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开始,对阿尔寨石窟寺进行了保护性修缮。
经过常年累月风雨侵蚀,古时的很多洞窟已经坍塌,碎裂成大小不一的红色石块,布满在山坡各处。
这种红色砂岩干燥时,异常坚硬,而当遇见雨水时,用手稍微揉搓,就化成泥土,正因为如此特性,因此在长年风雨的很多“巨石”表面布满大小不一的“坑、窝”,而这也恰恰成就了草原深处最独特的自然景观,而这些景观也将随着时间的迁移而改变。
虽经一千多年的变迁,阿尔寨石窟寺上至今依然留存有石窟60余眼,每个石窟洞口的墙壁上均刻有特殊的文字及符号。
“天梯”石刻,曾经看过藏区很多山崖石壁上有白色梯状符号,据说死后的人可以通过它早日登上极乐,不知道阿尔寨石窟寺这里的这把“天梯”是否有一样的寓意。
石窟洞口石壁上布满“坑”、“窝”,这也让加强了阿尔寨的神秘感。
这个石窟或许是保存得最完好的一个,红色砂质岩石块堆成工整的台阶,还安装有空调调节石窟内温湿度,只因这个石窟里摆放的是“成吉思汗”的画像。
巨石凌空突出,似乎随时可能有断裂、坠落的风险。
红色的砂质岩表面不仅布满“坑窝”,同时也长满苔藓,而恰恰这些,成就了这里最美角度的风景。
石窟内至今保留有各种精美的壁画,出于保护的要求,在后期修缮时,很多石窟都加装了门框、木门,平时木门是上锁的。
总感觉这个石窟里的壁画是现代艺术品。
石窟内景,感觉眼前这像是未完工的神龛。
石窟内四壁上的米黄色“石卵”,在一片红色的砂质岩中特别明显。
总感觉这块巨石似乎摇摇欲坠。
在岩壁上,总能看见一些特别的石块,好像是某种特别的符号。
他们说这图案是刺猬化石。
阿尔寨石窟寺山顶平坦,为方便游客欣赏,同时也为了保护旅客安全,景区特地铺设了游览木栈道。
站在山顶上,草原上的美景尽收眼底。
山顶上的地面,是层层叠叠的砂质岩叶片状。
风雨在岩壁表面雕琢出形态各异的孔洞、坑窝。
有鸟儿就栖息在这些孔洞里。
自然界赐予阿尔寨最美的风景。
按下快门的时候,我是开心的,总觉得这里应该可以跟美国的羚羊谷相媲美。
国人有个很奇怪的习惯,只要人手所能及的孔洞里,就会有国人留下的香金。
很多钞票就像这样用石头压着,在阿尔寨石窟寺,随处可见游客们留下来的钞票。
这块石块显得确实有点异类。
山顶远眺。
阿尔寨石窟寺山上的地面上到处都是鸟、兽粪便,或许这里的石窟曾经是鸟、兽们躲雨、防风雪的地方。
阿尔寨石窟中的近千幅壁画,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瑰丽多彩,是该石窟最有价值的文化艺术遗产。石窟中的壁画,多为彩色,以绿、红、黑、蓝、白、黄为主,为矿物质颜料,经历了数百年仍斑斓如新,实属弥足珍贵。也有仅以黑色线条白描的,似为未来得及上颜色的未完成之作,但也可看出线条流畅,技法纯熟,十分难能可贵。阿尔寨石窟为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瑰宝。
阿尔寨石窟寺里的壁画,躲过了风雪,躲过了历年战火,躲过了解放后最残酷的“破四旧”时期,可是它没能躲过一些游客的刽子手。
“到此一游”永远是部分国人旅游的最美表达方式。“到此一游”不仅伤了我们自己的国家形象,同时也破坏了这些历史文物。
抬头,上图左边石壁上俨然出现一个洞口,景区管理员告诉我,只因为了保护眼前这些壁画,所以至今不知道黑洞后又是什么天地。
各种壁画就这样被毫不留情的破坏。
壁画风格表明阿尔寨石窟曾是黑教、红教、花教、白教、黄教等各大流派的汇聚地,展现了藏传佛教在内蒙古地区传播的历史,也为研究北魏经西夏、蒙元乃至明代藏传佛教各派的宗教仪规、信仰内容提供了宝贵依据。而这一切,似乎已经成为遗憾...
——————————
洋光摄客:
一个前新闻图片摄影工作者,与您一起分享沿途风景,人文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