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寺为我国佛教禅宗名刹之一,位于山东省济南长清的一个东西长约10公里、南北宽约5公里的山谷中。它坐北朝南,背依之山方正如印,因此古代称之为“方山”,又叫玉符山。相传前秦苻坚永兴年间(357—358),高僧朗公来此说法,猛兽归伏,乱石点头,故称灵岩,并建寺为灵岩寺。
灵岩寺的兴盛是在唐代。唐代贞观年间,高僧慧崇将灵岩寺迁到方山的西南麓,也就是现在灵岩寺所在的位置,大兴土木,建造寺庙殿阁。灵岩寺在这个时期不但规模空前,而且由于著名高僧和皇帝的光临,使其声名大振,也因此奠定了其在中国佛教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灵岩志》记述,唐贞观初年,著名僧人唐玄奘曾慕名住在灵岩寺翻译经文。当时就连皇帝来泰山封禅、祭祀,也必先参拜一下佛门,如麟德二年(665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去泰山封禅,就打破了历来帝王的东封路线,先到泰山北面的灵岩寺拜佛后才到泰山。中唐以后,佛教禅宗派在北方盛行,灵岩寺遂与开封天宁寺并称为我国北方的两大禅林。唐宣宗开元年间(713-741),禅宗北派领袖降魔禅师来此讲经,提倡“渐悟”禅法,对唐代社会影响很大。灵岩寺因此声名大振,与浙江天台的国清寺、湖北当阳的玉泉寺、江苏南京的栖霞寺并称为天下“四大名刹”,并位居“四大名刹”之首。
宋代是灵岩寺发展的极盛时期,景德年间(1004-1007),宋真宗赐寺名为“景德灵岩禅寺”,随后宋仁宗也御赐寺名为“十方灵岩禅寺”。熙宁三年(1070年),宋神宗钦定派送灵岩寺住持僧人,这一钦定派送制度一直延续到明代。
到了金元时期,灵岩寺的香火隆盛,寺院住持依然是出于敕命。在这一时期,由于中原地区战乱频繁,灵岩寺也成了许多名人志士隐居的场所,比较著名的有南宋杰出词人辛弃疾、金代著名诗人党怀英、元代长清隐士杜仁杰,都曾在此居住过,并留下一些赞美灵岩寺的佳作,增加了灵岩寺的文化底蕴。
明末清初的战乱,使灵岩寺受到了严重损害。直到康熙、乾隆时才对灵岩寺进行重新整修,特别是乾隆皇帝,其8次南巡都驻跸灵岩寺,并御题灵岩八景,每景都立额碑和赋诗碑并建亭,至今还尚存其题咏手迹碑刻24块之多。
1949年以来,国务院及山东省、济南市政府先后10多次拨出专款,对灵岩寺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和复原维修,使现存建筑和文物得到了妥善的保存和保护。灵岩寺现存寺区由殿阁、佛塔、墓塔林和方山之上的证明功德龛等组成。建筑布局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沿山门内中轴线依次为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千佛殿(其西北角是辟支塔)、般舟殿遗址、御书阁等。寺院西部为墓塔林。另外还有各种碑刻题记散存于山上窟龛和殿宇院壁之中,共有420多处。
千佛殿是灵岩寺内保存最完好,规模最突出的主体建筑。此殿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年-649年),拓于宋,重修于明清,规模宏伟壮观。现存为明代木结构建筑。殿阔7间,进深4间,单檐庑殿顶,彩绘斗拱,疏朗宏大,出檐深远,柱础古朴,有明显的唐宋风格。殿内迎门端居于高台莲花座上的3尊大佛像叫“三佛同殿”,也称“三身佛”。中间的主尊俗称“法身佛”,为“毗卢遮那佛”。左尊为“报身佛”即“卢舍那佛”。右尊是“应身佛”,即释伽牟尼佛。置于千佛殿内东、中、西三面壁坛上的40尊宋代彩色泥塑罗汉,塑造技法精湛,眉目传神,栩栩如生,是我国泥塑的艺术珍品,堪称海内无双,梁启超先生赞誉“海内第一名塑”, 1983年刘海粟题“灵岩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
千佛殿西侧有辟支塔,辟支塔是灵岩寺的最高建筑,也是灵岩寺的主要标志。此塔建于唐天宝十二年(753年),宋淳化五年(994年)重建,是一座八角九层十二檐的楼阁式建筑。辟支塔这种密檐楼阁式建筑结构堪称中国建筑中的一绝。千佛殿后面是般舟殿遗址。这个遗址包含有从初唐到清朝期间的建筑遗存,直到1995年才发掘出土。在殿址前出土1座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建造的密檐式龙虎纹饰石塔和2座雕饰精美的唐代石质八棱经幢,造型优美,比例适度,是佛教石刻艺术的精品。
灵岩寺西是墓塔林,随山势而分为上下两层,是唐代以来埋葬历代住持高僧的地方。共有从唐朝到清朝各代墓塔168座(包括一座方形须弥座),其中墓塔带志铭石碑的有127座,碑文题记约10万多字。灵岩寺是全国最大的墓塔林之一,其规模及保存的完好性可以和河南嵩山的少林寺墓塔林相媲美,所不同的是嵩山少林寺的墓塔皆为砖塔;而灵岩寺的墓塔除一座是砖砌外,其余都是石筑。灵岩寺的墓塔一般由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或高或低,或方或圆,或八角或多棱,形状不一。其中以慧崇塔最为有名。慧崇塔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6年),位于塔林北端最高处,形制上属于单层亭阁式塔,是唐代高僧慧崇禅师的墓塔,也是灵岩寺现存最古老最著名的一座墓塔。(高爱颖 刘守亮)
- 上一篇:带薪年休假的约定放弃_强制带薪休假谈谈看法
- 下一篇:草长莺草长莺飞_草长莺飞的故事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山东济南灵岩寺简介_山东灵岩寺求啥最灵
灵岩寺为我国佛教禅宗名刹之一,位于山东省济南长清的一个东西长约10公里、南北宽约5公里的山谷中。它坐北朝南,背依之山方正如印,因此古代称之为“方山”,又叫玉符山。相传前秦苻